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37|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这句话出自何时何处?
      每天清晨,在米脂县城与绥德县城之间的柏油路上,一队队骑自行车的男男女女如水如波奔涌。右边一行自行车队,源头是米脂城,尽头是绥德城,蹬车的多是女子,地道的米脂婆姨。左边一行自行车队,起点是绥德城,终点是米脂城,骑车的大都是男子,标准的绥德汉。米脂婆姨的车辆匆匆地朝绥德城驶去,又匆匆地向米脂城返回。同样,绥德汉的车辆匆匆地朝米脂城驶去,又匆匆地向绥德城返回。这也成了当地一景观。
  从米脂到绥德路程40公里,乘汽车40分钟可到达。两城之间有一个名叫四十里铺的小镇。小镇距米脂城40里(20公里),离绥德城也40里(20公里),所以叫四十里铺。骑车的米脂婆姨与骑车的绥德汉,在四十里铺相遇、相识、相爱。请听代代传唱的信天游:
  米脂婆姨绥德汉,
  不用打问不用看。
  小伙子跑马一溜风,
  讨上米脂婆姨乐死人。
  石狮子守门钻不进猫,
  绥德汉一个比一个好。
  《 米脂县志》记载:三国时的天下美人貂婵是米脂人。《绥德 县志》记载:“才貌双全的吕布是绥德人”。貂婵嫁吕布,吕布戏貂婵,史书记载各异,且不去管它。但是,米脂的女子长得漂亮,绥德男子长得英俊,却是事实。陕北那句名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可以说,家喻户晓。就连毛泽东1935年到陕北后,在他的谈话里和文章中都引用过这一谚语。那时米脂中学的不少女学生,毕业后即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她们之中大部分和共产党各级军政人员结了婚。全国解放后,这些军政人员,有的成了将军,有的成了省级或中央级领导,因此,米脂又有“丈人县”的戏称。米脂姑娘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聪明、贤惠、能干。例如,1920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米脂姑娘高佩兰和妇女领导干部杜瑞兰、冯云、安建平、杜利珍、杜彩珍及革命烈士杜焕卿、张惠明等,都是很有作为的女中豪杰。
  那么米脂的婆姨为什么长得这样漂亮呢?据说与当地水土有关。据《米脂县志》记载:米脂因米脂水得名。米脂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米脂水在县东南100步处,其地沃宜于种植谷子,谷子碾成小米金黄金黄,煮成小米粥上面漂了一层油脂。也许米脂的小米还有什么成分,使女人吃了长得漂亮,如花似玉;男人吃了长得健美,大有作为。
  “ 绥德的汉”为什么和“米脂的婆姨”齐名呢?到绥德去看一看就知道了。绥德自古为“天下名州”,地处陕北腹地,是大理河和无定河交汇之处,也是太(原)银(川)公路和西(安)包 (头)公路交汇之处,为陕北交通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名州出名人,名州的人聪明、勤劳、俭朴、坚韧不拔。名州的汉子更是出名。高大、膘悍、英俊的绥德汉,颇有北方阳刚之气。南宋名将韩世忠,绥德人,抗金英雄,因反对秦桧议和,被解除兵权。他曾替岳飞鸣冤,面诘秦桧。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李子洲,也是绥德人,他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绥德男子,不仅长得英俊,而且能文能武,多才多艺,他们创造了石狮艺术,把石头变成金,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敢于走南闯北,善于发财致富,建家立业。所以,“绥德的汉”与“米脂的婆姨”并驾齐驱,驰名天下。
沙发
发表于 2019-8-25 12: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板凳
发表于 2019-8-25 12:33 | 只看该作者
只知道米脂出美女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9-8-25 20:24 编辑

葭县的煎饼薄闪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葭县:

金元明清四朝称葭州,民国改为葭县,1964年9月改称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榆林市东南部,毛乌素沙地的东南缘。东与山西临县隔黄河相望,西同米脂县接壤,南同吴堡县山水相连,北同神木县相毗邻,西南依绥德县,西北靠榆阳区。辖12镇1街道,县域面积2144平方千米,耕地4.3万公顷,全县户籍人口26.97万(2017年),绿豆出口日本等国。有佳榆、佳米、佳吴三条公路干线与县内支线公路相连通以及新建成的太佳、榆佳高速公路。境内有白云山庙香炉寺云岩寺等著名景观。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4
发表于 2019-8-25 12:38 | 只看该作者
山色空蒙 发表于 2019-8-25 12:36
葭县的煎饼薄闪闪!

没去过陕西,对那一带的风土人情不熟悉呀
5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9-8-25 12:48 编辑

建置沿革

葭县白云山道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葭县境内不少地方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春秋时期为白翟部族之地。战国前期属晋,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属赵国地。秦惠文王八年(前330)秦打败赵国,成为秦国上郡地。

      西汉惠帝五年(前190),境内设圁阴县,属西河郡。后圁阴改为圜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改圜阴县为方阴县。

      东汉时期,复称圜阴县,地域增加今榆阳区东部一隅。仍属西河郡。东汉末年起,被匈奴占据。到东晋时,先后属前秦(氐)、大夏国(匈奴)。

      北魏始光四年(427),灭掉大夏,割县境北部、榆林东南部置革融县,属夏州(治统万城)化政郡(治今靖边县北)。西魏废帝元年(552),割县境西北部、米脂东北部,设开疆县,以县境南部及吴堡县地,设延陵县,两县均属绥德州(治今绥德县城)抚宁郡。北周保定二年(562)县境北部设中乡郡、中乡县,南部仍为抚宁郡延陵县辖地,均属银州(治今横山县党岔乡北庄村)。

      隋开皇元年(581),因隋文帝杨坚父杨忠名讳,改中乡郡、中乡县为真乡郡、真乡县。三年(583)撤销真乡郡,真乡县、延陵县均改属银州。十六年(596)延陵县改名延福县。大业二年(606),真乡、延福二县改属上州。三年(607),二县改属雕阴郡(治今绥德县城)。

      唐初分全国为十道,陕北属关内道。唐武德二年(619)设真州。六年(623),被梁师都占据,真州废。贞观二年(628),灭梁师都,置银州,境内复设真乡县,归银州管辖。县境南部则属绥州延福县。

    五代十国时期,被党项拓跋部占据,县境北部为真乡县,南部为延福县,均属银州。

    北宋年间,因紧邻党项拓跋部,县境常被其侵吞或割据。宋太祖至太宗淳化年间(960~994),属河东路石州管辖。至道三年(997)以后,被拓跋部占据。元丰五年(1082),宋置葭芦寨。元祐四年(1089),为换回战俘,将葭芦、浮图等寨划给西夏,绍圣四年(1097)收复。元符二年(1099)葭芦寨升为晋宁军,并领临泉县(今山西临县),属河东路。大观三年(1109)又以定胡县(今陕西省吴堡县和山西省柳林县一带)归属晋宁军,辖5寨5堡。

    金、南宋对峙时期,县境属金统治。金初沿袭宋晋宁军,属河东路管辖。金贞元元年(1153)改属汾州。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晋宁军为晋宁州,二十四年(1184)更名葭州。兴定二年(1218)五月,由于河东路残破,改属延安府,辖8寨9堡。正大三年(1226)改寨设县,葭州领葭芦、通秦、吴堡、神木、太和、弥川、府谷、建宁8县。

      元朝统一后,沿袭金时葭州建置,由延安府改属延安路。至元六年(1269)撤销葭芦县、通秦县、弥川县,辖地仍归葭州;撤销太和县,辖地并入神木县;撤销建宁县,辖地并入府谷县。葭州领吴堡、神木、府谷3县。

      明朝初年仍称葭州。属延安府,辖神木、府谷、吴堡3县。洪武四年(1371)十一月降州为县,改属绥德州。八年(1375)十一月又升县为州,领属同前。

      清时葭州仍领神木、府谷、吴堡3县,属延榆道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改为直隶州(与府平级),直属陕西布政司管辖,所领3县同前。九年(1731)设榆葭道,道所设在榆林。乾隆元年(1736)降为散州(不领县),原辖神木、府谷二县改属榆林府,吴堡县转属绥德州。二十六年(1761)裁撤榆葭道。

葭县白云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13年改为葭县,属榆林道。1935年归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管辖。10月,县北革命根据地,设立葭芦县,1937年秋撤销,辖地部分并入神府县。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绥德分区专员公署,葭县属该分区。

      1944年1月1日成立葭县人民政府,仍属绥德分区。1955年3月改设葭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10月,改属榆林专区。1958年12月10日并入米脂县,1961年9月1日,复设葭县。1964年9月,因“葭”字生僻,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佳县。1969年9月改称葭县革命委员会。1979年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1980年12月复称葭县人民政府。2000年改设榆林市,葭县属之。
6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2:48 | 只看该作者
行政区划编辑
2016年,佳县辖1个街道、12个镇:佳州街道、坑镇、店镇、乌镇、金明寺镇、通镇、王家砭镇、方塌镇、朱官寨镇、朱家坬镇、螅镇、刘国具镇、木头峪镇。[3]

3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东隔黄河与山西临县相望;西与米脂县印斗镇、沙家店镇接壤;南同吴堡县岔上镇、张家山镇,绥德县吉镇山水相连;北和神木县花石崖镇,榆阳区大河塔镇、青云镇、清泉镇毗邻。地处北纬37°41′47"~38°23′34″、东经110°0′45"~110°45′10″之间,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23.9公里,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县城距府谷县城123公里,距省会西安市437公里,距山西太原市186公里,距首都北京1275公里。
7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2:49 | 只看该作者
地貌

县内山丘连绵,主体山脉有两条:一条由西北自榆林入境,沿佳芦河岸,向东南延伸120公里于县城落脉;另一条始于榆阳区、米脂,分趋于西北、西南境内。两条山脉中,沟、涧、坡、梁、峁纵横交错,地形复杂。海拔高度介于675~1339.5米之间,相对高差为664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沟壑33条,平均长2.12公里。山峁顶与沟底部相对高差为30~2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起于西北,终至东南,西北山峰卑小,东南高峻,延伸至黄河沿岸成绝壁悬崖。由于水土严重流失,毛乌素沙漠缓慢南侵,逐渐形成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西南丘陵沟壑区、北部风沙区3个有明显差异的地貌分区。

气候

佳县深处内陆,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差较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较丰富。干旱是佳县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春夏。多年年平均降水量386~404毫米,气候较干旱。降水年际变化率大,相对变化率达80%,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只能满足农作物需水量的1/2。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水分利用率极低。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1℃(2005年6月2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4.4℃(2002年12月27日)。
8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2: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9-8-25 13:02 编辑

资源
生物资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佳县有机红枣

佳县野生动物有兽类、禽类和虫类。兽类境内有野兔,狐狸,黄鼬(黄鼠狼),獭,蝙蝠,松鼠,田鼠,中华鼢鼠,家鼠,獾等等。野生虫很多,常见有蚊、蝇、蚤、蟋蟀、土蜂、壁虎、萤火虫、长舌虫、水马、蜗牛、蝴蝶、履虫(鞋底虫)、蜘蛛、蜥蜴、蝎等。

佳县种植农作物品种有5大类,72种,233个品种。分布较广的作物品种:粮食作物主要有谷子、绿豆、黑豆、高粱、玉米、马铃薯(洋芋)和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蓖麻(俗名老麻)、大麻(俗名小麻)、向日葵、黄芪等;蔬菜作物主要有白菜、南瓜、萝卜等;饲草作物主要有苜蓿、草木樨、沙打旺。

土地资源

佳县土地广阔,总土地面积达304万亩,农用地271万亩(包括耕地98.6万亩,园地7.8万亩,林地101.7万亩,牧草地47万亩,其它农用地15.9万亩),建设用地13万亩,未利用地20万亩。

矿产资源

通过调阅地质考查资料和试钻探,佳县境内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岩盐、煤炭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特别是岩盐,县境90%的区域都有储藏,预测储量8000亿吨,已探明储量1000亿吨以上,分别占榆林市储量的11.3%和13.5%,盐层厚度80~120米。

水资源

境内多年平均自产径流总量1.5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自产径流7.55万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径流总量0.41亿立方米。自产径流、过境径流总量合计1.94亿立方米,人均746立方米,属水资源贫乏区。地下水资源总量2.48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黄河、秃尾河、佳芦河河谷。其中黄河河谷约1.87亿立方米,佳芦河河谷约0.08亿立方米,秃尾河河谷约0.04亿立方米,资源丰富稳定,属富集区;其他河谷梁峁区约0.55亿立方米,属贫乏区,无开采价值,仅可供人畜饮用。地下水年可开采量约7140万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总量为12820千瓦。
9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9-8-25 13:04 编辑

人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佳县凌云塔

1914年县内农家户达21559户。1923年,有94818人。1924年有105765人。1928年有21639户、118374人,与1912年相比,人口增加53090人,平均每年增加3318人。

从1929~1937年,境内连遭旱、鼠及疫病大劫。但人口数量没有太大起落。1933年,有21423户、120227人,1935年,有21423户、119897人,1937年有16281户、89477人。1940年后,县境人口不断增加,1941年有21694户、119833人,1942年有21694户、119831人,1943年有19517户、136270人,1944年有25020户、140382人。

1948年,境内遭大旱灾后,政府组织移出全家户1938户,半家户1384户,单身户1008人。共移出人口12174人。1949年佳县总人口为110831人,与1948年的127255人相比减少了16424人,减幅为12.9%。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1949年佳县总人口为110831人,1959年达到159149人,较1949年增加48318人。1989年为218844人,较1949年增加108013人。

2005年为271008人,是1949年的2.45倍,56年里净增160177人,年均净增2860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30 08: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