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补充
1、中国人古代特聪明的。在远古年代,人们是以“日出为东,日落为西”来判定“四方概念”的,即如后来流行的“地磁四方概念”不同。也即远古年代,东南西北的地理位置所指与今天的方位不同:如“沿海居民称东南亚为南洋”;古印第安人称今东西方位的太平洋为“大南海”;欧亚人称今北方为“西(西)伯利亚”;欧洲人称今西北(或西)之海为“北海”(中国古代称今东方的地域为“北海”)。为校正这种四方概念的混乱,汉武帝始定霍山(天柱山)为南岳,但这一自然观念的方位叫法民间还在使用。即均是以古代各期“日出为东”旧俗称谓的延续。——也就是说:南北是相对固定的事物,而东西是多变或具有泛意所指的事物。所以流传下来,东西就是泛意词,而南北是专门的固定所指。
2、物质在运动人们都承认,但古今东南西北的方位有变化人们持否定。因今天人们普遍不理解、不能接受的是:(1)、北方应该是最冷点。(2)、太阳不可能从西方升起过。为此产生的冲突有:南极洲不应该有煤、有石油,也不应该有月球陨石降落……
青藏高原不可能曾为极地,也不可能有南极石出土……
青藏高原古代不应该是大海,东、黄、渤海等古代不应该是陆地……
太平洋古人不应该称“大南海”,沙漠之地古代不应该是绿洲……
北冰洋不应该有热带物种……等等。
即将“地磁四方”概念混同于古代“日出为东”的自然四方概念。而这种混乱是因为今天地轴与地磁夹角不大(23,26/)造成的误解;也因东方概念具有较广的范围性。
3、古代“日出为东”的自然四方概念:【各种图已删除,可以看电子文档全文描述。】
在古代,人们是以“视感运动”的“日出为东”为标准,它不受地磁极的制约,也不受地貌的影响,纯按“日地光照关系”的日行方向(或星象)定四方。
东方概念的广义性:
从上列图中可看出,冰寒地带指的是“日地关系”的“轴点区”而不是地磁指向的极点区。今指的极点为北方,是今夹角不大所致。这种夹角因运动而形成的扩大与缩小——即赤道移位。这一移位,新的日行方向必将形成新的赤道带与新的极地和新的“气候五带”;而新的赤道又必将老的极地化为大水;新的极地又将老的海洋冻缩成为冰帽形成海退;继而产生新的陆地与海洋。加上旋向不同、轴点漂移造成新的坍塌部位和隆起带,新的开裂扩张滑块与火山地震带。连锁变化、综合反映,造成地球上的生态变化——沧桑巨变与历史悬案。
史载诸例:
自“共工触山”后,这种现象古人就意识到了。如《梦溪笔谈》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海也。”
即以“日出为东”的观念来指出指南针的“不足”。其实这种四方概念的混乱在《山海经》中十分突出,各种古“方向图”(如河图、洛书、归藏、连山、永短图、月令、鲁易、先后天易等)的东西南北也各不相不同。
为校正这种四方概念的混乱,汉武帝始定霍山(天柱山)为南岳,但这一自然观念的方位叫法民间还在使用。如“沿海居民称东南亚为南洋”;古印第安人称今东西方位的太平洋为“大南海”;欧亚人称今北方为“西(西)伯利亚”;欧洲人称今西北(或西)之海为“北海”(中国古代称今东方的地域为“北海”)。均是以古代各期“日出为东”旧俗称谓的延续。
又如,神话中的“开天辟地”、“创世纪”等均是古代各地古人以他们当时居住地带所处纬度(与今划分不同)的“极夜”现象转向正常可见日光的开始——并作为纪年记事的起点描述标志。
例玛雅石刻记有:一万一千年前是个起点,公元前3113年也是一个。《藏经》记事公元前9564年,埃及祭司记事为公元前一万一千年前。古地图标画一万一千年前瑞典、北欧为冰带,还是南极洲的港湾与河流。
科学上也知道一万一千年前挪威为极点,南极洲上有煤、有石油,还是月陨石出土;钻冰显示1万年前南极洲为热带……这些均可反映轴点和赤道的位移变化与年代标志。如日本至福建一线的海底森林带,即古热带一线,科测为八千至一万年前。这些轴点和赤道的位移变化使地球生态巨变,古希腊人将这些生态变史化分为“五纪”:
1、黄金(土星)纪;2、白银(木星)纪;3、青铜(火星)纪;4、大地(金星)纪;5、黑铁(水星)纪。
美洲人也有“五纪”,但用太阳来形容:
1、南方水太阳(大水纪,指本地,下同。)
2、西方火太阳(炎热纪,日晒长,赤道部位。)
3、东方金太阳(风调雨顺纪)
4、北方风太阳(黑夜纪,极夜期。)
5、日月太阳纪(夹角时空,季节分明期。)
例北方风太阳(黑夜纪),日从今北或南升起,使美洲处于“新极地部位”形成极夜区;情同中国《山海经》“烛阴人”的黑夜期。
分析方式与年代引述:
在人们的想象中,生态变异都是几万年以前的事,但各种证据表明并非全都如此。下以几例说明考证的方式与年代划分的依据。
1、我国科技人员在柴达木盆地的底层中发现了旧石器与南极石……这组包括刮削器、雕刻器、钻具和砍斫器等石制工具。当时的柴达木盆地植被繁茂,小柴旦水湖是淡水湖,人类生活在一种适宜于成群食草类动物生活的原草环境。
但“南极石原产于南极洲”(《考古与文物》p389)。而在南极洲上又发现有月陨石。即日月运行呈十字交叉时才能形成。情同今天王星横躺状况。如下图:
即今东西方向(青藏高原)的“南极石”与今南北方向(南极洲)的“月陨石”(应在东西方位产生)是属于同一正常时空下的产物。 也即,只有当地球横躺在公转轨道上,其地轴与公轨呈90度的十字交叉时,在地球上“视感运动”中的太阳与月亮均从南北方向运行,且月出轨迹点仍为东西方向,它与南北运行轨迹的太阳呈十字形。这种现象各国古人均作了图形纪录和口传纪录。
83年和87年在我国甘肃积石山出土的新石器(七千至一万年之间)时代的彩陶盆上的“日月四象五纪图”和陶器上的 (同今科普符号 涵义)可以证明;还有《山海经》、《夏小正》、《月令》、《幼官》、《尧典》、《竹书记年》等古文图均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土六千年前的《吉鲁加麦述事诗》记载一致:“那是由于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大交叉引起的(大水)”,情同《启示录》中描述的“在天的四个动物”(即四大星座,中国古代用6789表示。12345表示行星。)对人类与生态的影响。
四大星座易位表示地轴偏移,则赤道、南北极地与气候五带也相应移位而带来灾害。各种物证与自然纪录均显示为在七千至一万年之间,且人类有高级符号和文字的历史也不会超过其上限。
《竹书记年》载:“日夜出,汉不见于天。”即太阳突然从晚上出现了,银河看不见了。如图分析:要使“日夜出”成立
(1)、自转必须突然变快,可使黑夜变为白天。但也使白天快速变为黑夜。那么日短夜短,“一年可为1100天,一天可为五小时。”但上文记载不属此时空,亦无此现象记载,故不成立。那么只有从其它角度去考虑。
(2)、“轴偏极变”或称“日照带移位”即赤道移位。如图:
也即是“共工触山”、“日照大神关天门”(日本传说)等时期的事件。因我们是唯物论者,各种奇异现象只能以物质基础、物化原理来推理,来解释。
(3)、《易》载:“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黄帝阴符经》“天发杀机,移星易宿,日月有数,大小有定。”《淮南子·天文训》“麒麟斗而日月蚀,鲸鱼死而彗星见。”
即:当常见位置的星宿而易位出现在地平线附近时,便可判断生态即将发生变化,懂天文者从四大坐标星象可以看出地轴是否偏转。如果麒麟座与斗星重叠一线(体)时,那么日月就会同轨而产生日月食。如果鲸鱼座在地平线上看不见了,那么原在死角的彗星就会大量出现。(斗,北方玄武之首,由六颗星组成,状如斗,远古时称南斗。即远古时的很多所指早已与今天不同。详考证另有专文。)下以图示说明:
这种动态纪录也从长沙、长江流域、阿尔泰山西麓苏联境内、朝鲜半岛等地出土的“四山镜”可以证明。
古人以“天圆地方”、“日出为东”为标准,用山字或 、 表示其动态观念与涵义,则呈山→ 。
而这些位移变化,通过各地的地磁变化纪录、化石层带纪录、矿物分布带纪录、海陆变迁纪录、各期天文图纪录、各期生态纪录、各期大灾难纪录、各期神话、传说纪录等互相印证,便可看出地球史上的生态变化轨迹与其规律性。
地球绕日的轨道面是呈螺旋型运动移位的,只是年代漫长的人类看不出。
在7000年前,太阳从今天的东北方出,西南落。即东北为东方的年代。
5100年前,太阳从今天的东方出,西方落。即地磁东为东方的年代。
3200年前,太阳从今天的东南方出,西北方落。即地磁东南为东方的年代,并沿袭到当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