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减贫事业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引领脱贫攻坚(图)
2017-06-13 09:39
2013 年11 月3 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雅?民劳》中的句子。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劳动和生活中渴求美好的小康梦。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贫积弱,如影随形。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巨变,勤劳朴实的中华民族虽历经奋斗,却始终没有在整体上摆脱贫困。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已经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然而,基本不是全面,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还要打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将彻底解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全面小康,全部脱贫是最“硬”的指标。 摆脱贫困夙愿坚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言必行,行必果。矢志不移,水滴石穿。 四年之后,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201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上年减少1232万人。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575万,减少1442万人。2016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40万人。近几年,每年都超额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 这组数据创造了中国奇迹,也创造了世界反贫困史上的减贫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益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夙夜在公、披荆斩棘、励精图治。 减少贫困是世界难题,让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梁家河的窑洞里,15岁的习近平就开始思考中国。在其后的峥嵘岁月里,无论是正定实践、宁德探索,还是浙江创新,习近平都把摆脱贫困当成了心中的头等大事。 在梁家河担任村支部书记期间,习近平因地制宜,带领村民修路、打坝、造良田,为村里修建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办起了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开办了磨坊,为村民打了深水井。无论工作职位怎样变迁,他始终不忘梁家河的乡亲们。 习近平在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反映正定改革发展的文章《正定翻身记》,文章引用时任县委书记习近平的话:“依托城市,引进智力,加速‘两个转化’的新战略,使我们扭转了多年的被动局面,也给正定带来了新的起飞。”通过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习近平因地制宜、殚精竭虑发展地方经济的思路和决心。 也正是在宁德扶贫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出版了专著《摆脱贫困》。在《摆脱贫困》的跋语里,习近平这样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有些方面落伍了。落伍原因历史学家们可以慢慢探究;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在序言里,我们看到,习近平最担心的不是贫困本身,而是担心“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他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摆脱贫困》一书中强调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行动至上”“四下基层”的作风,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造血功能”, “扶贫先要扶志”、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等重要论述;尤其是“真扶贫,扶真贫”的扶贫思想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我们既可以找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源头,也可以找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之源。 习习足音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最牵挂是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国内考察活动,有二十余次涉及扶贫开发,其中有十几次是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四年来,习近平数十次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访贫问苦。十八大以来的每年新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第一次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2013年春节前,到的是甘肃,2014年到的是内蒙古,2015年到的是云南,2016年到的是重庆,2017年到的是河北张家口。 无论是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庄,抑或是武陵山腹地的偏僻苗寨,还是沂蒙山、大别山革命老区,还是祖国的南部边陲、西部高原,处处都留下这位“扶贫总书记”的深情足迹和暖人情怀。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第二站就来到贫困革命老区——河北阜平县。2013年的元旦前夕,习近平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这次阜平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断。2013年以来,阜平县按照总书记“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重要指示,提出了“长打算、短安排、强基础、创机制”实施路径。按照“政府+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2016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542元,比2011年增长3838元;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79亿元,是2011年的3.14倍;贫困人口由10.81万人下降到2.88万人。 2013 年11 月3 日,习近平来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在这个武陵山腹地的偏僻苗寨里,习近平和乡亲们座谈了一个多小时,也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3年间,十八洞村在各级扶贫组织的帮扶下,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建立了专业合作社、通过探索股份合作扶贫、电商扶贫、资金整合模式、相亲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机制实现了脱贫。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7798元,最低为3200元,全部脱贫。十八洞村不仅全部脱贫,而且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宜居镇村”“省级文明村”。十八洞村人在脱贫攻坚中还形成了“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精神”。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看望村民,提出了“群众哭笑观”,他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随着精准扶贫的全面铺开,花茂村的山地现代高效农业、蔬菜培育、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红火发展,实现了高效农业与乡村旅游、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不仅贫困落后面貌发生巨变,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也随之变化。“马上办”“钉钉子”“认真负责”“激情创业”“敢于担当”成为花茂村干部倡导的“五种精神”。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时强调,“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根据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六安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以精细管理保障精准脱贫。集中对金寨县23个乡镇226个行政村申报的贫困家庭进行逐户清查,着力挖“贫”根、寻“困”源,制订了产业脱贫、教育脱贫、移民脱贫、健康脱贫、就业脱贫、兜底脱贫等十项精准扶贫措施,并在实际操作中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户增收、人脱贫。2016年六安全市达到脱贫标准的有4万户、11.5万人,大幅超出既定目标。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调研考察,首站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这是他第三次来到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这里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固原,习近平深情地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总书记的关心给宁夏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在巩固之前扶贫成果的基础上,2016年宁夏19.3万人摆脱贫困,249个贫困村脱贫销号,贫困县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首战告捷。 2016年是脱贫攻坚第一年。这一年我们完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顶层设计,构建了四梁八柱。中央各个部门共出台100多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各地省市县乡各级都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了配套措施。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增长43%,省级扶贫资金增长56%。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30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了帮扶责任人。 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各级组织所创造的成功经验不胜枚举。 一户一户贫困户脱贫,一个个贫困县摘帽,一个个革命老区变成了富裕新区,一个个穷山僻壤的小村落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在推动当代中国发生一场历史性巨变。 行动指南看“精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指路的明灯。 任何事业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形成既有《摆脱贫困》的思想之源,也有在扶贫攻坚中的实践探索和思考结晶。 2017年1月24日,春节前夕,习近平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张北县考察。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徐海成家里的沙发上,习近平和乡亲们一起算账。人们还记得,2016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回族群众马科也曾迎来习近平帮他算账。在《摆脱贫困》的跋语中,我们看到习近平的这样一句话:“而我在闽东的改革开放之志未酬,‘欠账’之感确常系于心,难以释怀。”从“欠账”到“算账”,彰显习近平总书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公仆情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4年,进一步提出精细化管理、精确化配置、精准化扶持等理念;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主持召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时提出“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具体要求。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 “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时,系统阐述和正式提出“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思想。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亲自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提出“东西部协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战略。强调要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部署脱贫攻坚,强调,言必信,行必果。提出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七个强化”。同时总结了脱贫攻坚的“五点经验”: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七个强化”“五点经验”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次吹响了冲锋号。 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是打赢中国扶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有了这个行动指南,各级党委政府才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向历史、向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中国方案世界殊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是要坚持不懈。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 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和承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紧接着,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团组讲话中再次部署精准脱贫:“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出要求。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精准扶贫。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较真碰硬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一句话,掷地有声!这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社会要打赢的这场脱贫攻坚战,实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是要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 精准扶贫,功在不舍。精准脱贫,志在必得。脱贫攻坚,力戒形式主义。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引领和推动实现十三五脱贫目标,也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实现了精准脱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变为现实。到那时,我们就会终圆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小康梦。从全面小康、到现代化、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将一次次地向世界证明中国道路的成功。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任务。 中国的扶贫成绩卓然,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前不久,俄新社发表登德米特里·科瑟列夫的文章《中国很快将没有穷人》,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俄媒称,从2013到2016年,中国每年约有1000万人摆脱贫困,总共是5564万人。大约还有这么多人仍处在贫困中,北京打算在2020年前解决这个问题。文章指出,面对现实吧,向全世界介绍和展示如何实现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并不是什么坏事,尽管中国在自己的宣传材料中不忘提醒:不要生搬硬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长期的工作和扶贫实践中形成的战略思想,在这个战略思想指引下,我们的扶贫事业结出了“中国式扶贫”的丰硕果实。“中国式扶贫”是中国道路的亮丽篇章,同时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中国扶贫事业的攻坚克难、逐年推进、日新月异,关键在于中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政治优势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制度优势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正是中国式扶贫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和要求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时所指出的,“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作者程冠军 系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