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990|回复: 1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纷扰红尘,禅境人生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使坠红尘 于 2014-11-2 20:03 编辑

纷扰红尘,禅境人生

                                                     

                        ——以《听海》《风雨偶感》为例论绿衣梅子散文的儒释情怀


    “三教“文化在中国是源远流长的,而自北周时期“三教”思想有了并流的肇始之后,历代的文人墨客更是将趋于合流的“三教”哲学观照蕴集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容儒释于一身尤为明显的应该属王维,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即是真实的写照;而成为儒释道思想集大成者的该属苏轼,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无论王维还是苏东坡,都是因着生活的环境因素、各自的性格以及人生际遇,而把自己的诗文放置于特定的文化精神中去阐述。当然绿衣梅子也没有例外,绿衣梅子好静,不喜欢热闹,更不怎么喜欢张扬。余曾经形容其“宛如西湖上夕阳下的一襟晚照,那么安静,确实呈现令人流连的美好。她是一个游离于大千世界却心境超脱世尘的智者,喜欢在如水的月光下,安静的执笔,细数着曾经美丽的过往,让轻轻浅浅的文字,蘸满了锦瑟流年里的那抹暖香。“其沉潜安静的性格能将儒家的“修身正心”以及释家的“见性明心”熔炼于其文字中不是一种偶然。


    纵观绿衣梅子的散文,绝大部分呈现出其独有的文化精神架构于儒释的诗性哲学上,当然她的这种诗性哲学又不同于单纯的哲学及形而上的宗教精神。我想每个人都该知道纯粹的宗教精神主旨是以对彼岸世界的信仰安抚人心,让人内敛心性,安贫乐道;哲学精神旨在求得成为共识的关于世界与人生的真相。英国作家劳伦斯认为:哲学、宗教都忙着对各种事物作出定论以求得稳定的平衡。而绿衣梅子则是以其自由性、理想性、超越性的思想气质特征内结于儒与释的哲学体系中。或许这不是她有意识的而为,只是潜意识的反应,正是应合了“见性明心“,当然这也是”修身正心“的结果。她的文字绝非外来的观念指定,而是于其个人生命意志的自由选择。


   这么说,并非肆意臆造、夸大其词,可以从《风雨偶感》中“风雨且过,青山隐隐,袖里菊香,霏雾弄晴”找到清晰的佐证,短短数语,依然将儒之修身安然与释之禅境跃然纸上。如此语句随处可见,诸如“潸然寡郁,内心的迷惘与不安,和郁结的尘念,不愿触及的孤寂不知不觉随文字翻开,曾经的一路奔走、一路坎坷也在一把尘世利刃的披荆斩棘卷刃后,如梦幻,如闪电,粉碎成尘埃落入记忆土壤,蚕食着我脆弱的身心。”《听海》中“人与海是一个充满启示录的誓言吗?我早忘了自己坐在海滩上多久,只知道海浪涌进了生命的境界,从此,抑止不住地回眸。”其潜意识内结于诗性哲学的生命指向性,不得不让人读来为之震颤。读她的散文,仿若读许地山先生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感觉,记得许先生在其作品弁言中说到:“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自入世以来,屡遭变难,四方流离,未尝宽怀就枕。在睡不着时,将心中似忆似想的事,随感随记。”其实用此来解释绿衣梅子的《听海》《风雨偶感》也是较为合理的。在《听海》中,“从崂山回到海滨,已近傍晚。我就悄悄避开众人,独坐在铺满细沙的海潍上。”便交代了行文的偶然性,“面对着辽阔的海,注视着天空,看海,听海。”当然依旧是源于她沉潜安静的性格。《风雨偶感》中同样是如此,“一阵地动山摇的隆隆雷过,雨如万箭齐发射向大地。风在雨中一声叹息,凝固;雨点打在地面四泄,流水失韵。天地一片苍茫。”突如其来的雷雨,霎时间的天地苍茫,竟顷刻间入了作者诗性哲学的笔底。


    绿衣梅子的散文多为随感随记型,而又不是简单的游记型,她是带着思索性的,近乎于“自我蜕变的过程”,这在《风雨偶感》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些,“不期而至的疾雨,打破了世界静谧,扰乱了出行人的心情。”……“又站直了自己的腰身,沐雨迎风凛然挺拔。”到后面“风雨阻挡了出行的脚步,也堵塞了心。”这其实是修儒过程中遇见的瓶颈,也可谓释之“结网”,正如许先生所说“人间的一切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苦乐的分别,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即是眼前所遇的都是困苦,过去、未来的回想和希望都是快乐。这种蜕变的过程是带着疼痛的,“潸然寡郁,内心的迷惘与不安,和郁结的尘念”……“ 那已成往事的过往,再轻点,我依然看不到转角处的归宿。”因此必须接着读下去,才会发现后面的“破网”过程,是蝉蜕后的欢愉,“但又无法歇下来,单薄的身子除了一袭弹不了的霜尘,便是离追寻的信念和精神家园在若梦若幻,若即若离间。”尤其到后面的“地上花好、天上月圆。”以及“霜雪交涉、阴晴斗转、风雨兼程,或许是人与自然同相息的道法自然。”她以自己独有的儒释诗性哲学融入轻盈的笔触中,睿智告诉读者人的命运其实是被限定的,但在被限定的范围内当有向上的意志,看清云淡风轻,继续迎面前行。


    因为作者清楚地意识到:世界上本没有救世主,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一切“潸然寡郁,内心的迷惘与不安,和郁结的尘念”都源于自我的内心欲望。这正如王国维曾借用叔本华“生活之欲乃人生痛苦之源”的悲剧哲学观对《红楼梦》作出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深刻分析,认为与乐天精神相关,中国的戏曲小说,无不有乐天色彩,常见“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的大团圆结构,而《红楼梦》则与之相反,乃“彻头彻尾悲剧也”。书中人物,无不与痛苦相始终,而其痛苦之源,正是叔本华所说的人性之欲。


    向往自由,追求舒适与满足的幸福,是人类,乃至是一切生命体的本能欲望。但作为人类,称为人类的代价又恰恰在于对本能欲望的必要匡拘。故而我们在力倡个体精神自由的同时,又总不忘强调业已存在的“镣铐枷锁”,且设法在反抗压抑人性的同时,也一直小心翼翼地固守着关爱众生的情怀。这在其散文体现的是较为广泛的,《听海》中最后一段尤为显著,特别“在我静静眺望的那一瞬,早已化作微尘。听海,海是如此宽广,心平气和的啊”给人一种宏远广阔的境界,一种儒释结合的世间情怀油然而生,让人不禁想起法国作家雨果“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的诗句。


    最后浅谈下绿衣梅子散文的语言,其散文语言长短句错落有致。她写散文有种“惜墨如金“的味道,能少一字的地方,她绝不多一字,读起来好像在读宋代词里的长短句,异常精致、典雅。然而,也正是作者受着古典文学的深远影响而在行文时语言稍显固定,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甚至有些许的生造语词及混用导致的一些生涩拗口,如《听海》中“形成蔚成壮观的巨浪排阵”便是如此。当然这也可以视为其行文风格吧。

 

[随笔] 听 海     绿衣梅子

 

[随笔] 风雨偶感  绿衣梅子

 

评分

参与人数 2草币 +170 收起 理由
月光紫竹 + 70 很给力!
小雨的节奏 + 10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4-11-2 15:26 | 只看该作者
赶紧得沙发上,破弟弟的沙发占上不容易

破弟弟,看看,经姐的手,看着相当养眼了,对不。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5:28 | 只看该作者
小雨的节奏 发表于 2014-11-2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赶紧得沙发上,破弟弟的沙发占上不容易

哇塞,破姐速度贼快啊!我还忙着编辑呢
地板
发表于 2014-11-2 15:30 | 只看该作者
天使坠红尘 发表于 2014-11-2 15: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哇塞,破姐速度贼快啊!我还忙着编辑呢

看俺给归拢的,怎么样?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5:35 | 只看该作者
小雨的节奏 发表于 2014-11-2 15: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俺给归拢的,怎么样?

我编辑好了,嘻嘻,谢谢姐!请茶!
5
发表于 2014-11-2 15:36 | 只看该作者
破弟,,一天没见嫩,敢情刻苦功课了啊
6
发表于 2014-11-2 15:3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沙发了
也要占了这前排坐{:57:}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5:37 | 只看该作者
小雨的节奏 发表于 2014-11-2 15: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赶紧得沙发上,破弟弟的沙发占上不容易

破弟弟,看看,经姐的手,看着相当养眼了,对不。

姐,这两天你们打理散板辛苦了。我昨天闭门看了一天的书,一般来说,我周六不上网,关在房子里看一天的书。辛苦你们了,昨天。
8
发表于 2014-11-2 15:37 | 只看该作者
饿了吧帅,姐给撒米
9
发表于 2014-11-2 15:37 | 只看该作者
梅子姐姐快来,阿紫给嫩占前排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16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