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自励 于 2023-8-24 10:21 编辑
我先出上句:
均州就义忠良将(平平仄仄平平仄)
试对下句
要求:
一、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对句要和中国古代史有关
说明:1230年,金国将领完颜陈和尚(本名为完颜彝,陈和尚是小名)参加了大昌原之战,他亲率400精骑(忠孝军)冲击人数众多的蒙古军,最终获胜。此战是金军在金蒙战争中少有的一次大捷,延缓了蒙古征服金国的进程。陈和尚名声大振,之后他又不断击败蒙古军。但是,仅凭陈和尚一人的力量难以挽回金国的命运。1232年,陈和尚在均州之战中落入蒙古军之手,他不屈而死。金国末代皇帝感陈和尚之忠烈,追封他为镇南军节度使。后世一些文人对陈和尚也有较高的评价。
我按照相关要求来对下句:
汴界降敌险诈王(仄仄平平仄仄平)[今音]
说明:金国末年,金军将领崔立是开封的守将之一。1233年,崔立在开封发动政变,自封为郑王。但崔立并不准备据城抵抗蒙古军,而是准备投降,他将开封城内的金国皇室成员及大量财富送人蒙古军营。崔立的目的是想当傀儡皇帝,部下反对他的行为,结果要了他的性命。
整理上述文字,得出一副成联:
上联:均州就义忠良将【自励】
下联:汴界降敌险诈王【自励】[今音]
进一步分析:
其一,这幅成联就不是以汉人政权为主视角,而是将该视角转移至女真人政权。
其二,两句都涉及金国末年的历史。
其三,“汴界”对“均州”,在语境中都属于历史地理名词,“汴梁”是开封的古称之一,所以下句中的”汴界“一词专指开封,之所以用“汴界”而不用“汴梁”和“汴京”,是为了考虑平仄协调的需要;“降敌”对“就义”,行为对行为;“险诈”对“忠良”,形容词对形容词;“王”对“将”,身份对身份,当然,崔立还有其他身份,“王”是其中一种。
其四,两句的断句节奏一致:均州/就义/忠良将,汴界/降敌/险诈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