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出谷幽泉 于 2022-10-20 20:25 编辑
唐僧师徒向西取经路上,某日到了乌斯藏界,猛抬头见一座高山,三藏停鞭勒马道:“悟空、悟能,前面山高,需索仔细,仔细。”八戒道:“没事,此山唤浮屠山,有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乌巢禅师曾劝告八戒修行,看来是和八戒有缘,倒也是熟人,只是八戒死活不肯去。禅师对八戒说:“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有如此大缘,得于圣僧同行。”孙悟空向禅师请教距离灵山还有多远,禅师说:“路途虽远,终有到之日,却只是魔障难消。”乌巢禅师遂向唐僧传授《心经》后,便告辞离去。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用提取公因式法,概括后即得“无分别、不著相、缘起性空”。故“揭谛”两字即揭开此“心”的真谛,也可以诠释为“揭开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天地人与万物皆“缘”之一字,缘起性空,万物生灭皆遵循自然之道。
师徒一行一路风尘仆仆西行,便到了狮驼岭,据遇到的老者(老翁)说:“此山叫做八百里狮驼岭,中间有座狮驼洞,洞里有三个魔头。过了狮驼山,此去灵山便不远了。”狮驼城中有“青狮、白象、大鹏金翅雕”三个魔头,并有四万七千小妖,此三怪吃尽了阎浮世上人。诗曰:“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白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可见三魔都是狠角色。(注:《西游记》74章: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思变变化能)
猪八戒向老者请教,老者问八戒:“可老实么?”,八戒道:“我生平不敢有一毫虚的。”孙行者不太相信老者的话,入云头请教了太白金星,证实老者所言非虚,孙行者斗三魔时,使出了浑身法术,先变为小钻风(小妖)对狮驼岭进行了巡风,后又变为金苍蝇与虫儿,虫儿被老怪装入了瓶子,而大圣钻破瓶子,逃了出去。三怪为了吃唐僧肉,拿出了蒸笼,孙悟空搬了救兵北海小龙王敖顺灭火,后来在如来佛祖的帮助下,终于降服了三妖,过了狮驼山。”
要解开浮屠山与狮驼岭之间的奥秘,从一字一解就需要回到第一章,当时须菩提祖师给猴子取名时“猢狲”两字的真正涵义,祖师说得先去“兽旁”,可见先生在第一章用的就是拆字法,狮驼岭即“师驮岭”,驼指负重的意思,岭字通过西游记逆向索引意指双叉岭。(注:《西游记》13章: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那么狮驼洞的“洞”字应指洞察的意思。
双叉岭是巩州城地界(注:巩指巩固)。从大唐的东胜神州,过了双叉岭就到了南瞻部洲(注:南取谐音难,瞻指瞻仰),那么这个难以瞻仰的部洲,为何要师出面点化,去负重呢?经索引“乌巢禅师”就跃然纸上,那么“乌巢禅师”从一字一解,乌指黑暗,便可索引至“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民间俗语。对应乌斯藏界,藏指经藏亦可称法藏,这个斯人对应的是佛学典藏,心魔的产生,心病还需心药医,心之师非《心经》莫属,也是先生对佛学文化的最高评价。故先生在浮屠山借唐僧口说:“前面高山,需索仔细、仔细。”也就是说解析《西游记》时,检索一定要细致认真,不可粗心大意。
先生诗曰:“满天缥缈瑞云分,我佛慈悲降法门。明示开天生物理,细言辟地化身文。面前五百阿罗汉,脑后三千揭谛神。”
浮屠山三字,浮指不畏浮云遮望眼,屠指屠杀意为杀戮,山指社稷江山。那么从“贞观之治”到盛世大唐,文化的自信,无疑可称为东胜神州傲来国。传至唐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重用权臣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宠爱杨贵妃。“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安史之乱惊破了大唐盛世,玄宗由于应对失策,叛军迅速攻破潼关。天宝十五载,叛军逼近长安,玄宗带着宗室后宫与文武百官向四川逃窜。途径马嵬驿,禁军发动兵变,诛杀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由盛转衰而难以瞻仰,这便是双叉岭即分水岭,先生究其真正历史成因,无非是“皇权体制家天下思想”的实质性弊端与宿命,以至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口锐减,究其历史成因,还需从文化上寻找答案。那么这个小妖“小钻风”,小指小能见大,钻指钻研,风指风气,即见微知著。这个金苍蝇的嗡嗡,还是虫儿(心虫)锐变成形滴,先生在这一节中形象的称其为“磨杠”,这猪八戒可老实么?先生提出“空者,控也!”。
诗曰:“心魔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故皇权体制家天下思想,在先生眼里无疑是一个怪胎,如果这个伪思想文化上的土壤不铲除,便会演变成“兜率天宫”的魔咒,用今天的语境就是历史周期律。
故先生说:“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练魔”,无疑是对后世的警示与共勉。
诗曰:“情欲原因总一般,有情有欲自如然。沙门修炼纷纷士,断欲忘情即是禅。须着意,要心坚,一尘不染月当天。行功进步休教错,行满功完大觉仙。”
孙悟空金箍棒先生这里有交待,“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名号灵陽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成形变化要飞腾,飘动五色霞光现。老孙得道取归山,无穷变化多经验。时间要大瓮来粗,或小些微如铁线。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轻轻举动彩云生,亮亮飞腾如闪电。攸攸冷气逼人寒,条条杀雾空中现。”
可见心魔正邪两兄弟斗争的重要性,真假美猴王之斗,其实质斗的便是自我之“心魔”,真与假,只读真心一片。那么这三个大魔头“青狮、白象、大鹏金翅雕”就很有意思,青狮即青师,这个“青”字,意指“青涩”,结合师字,先生本意是指某些青涩的师长,如果对民族古文化的进行片面曲解,用来教书育人,无疑是不可取滴。“白象”两字,白指纯洁之心,象指意象,这个白字在西游记中,便可以检索到“白龙马”,龙马两字意指龙马精神。大鹏金翅雕便是沙门修炼纷纷士,这便是死活不去修心的猪八戒,而是在恒河沙中兜兜转转。学而优则仕,一朝鹏程万里,顶戴花翎后,两心搅乱大乾坤,自从猪八戒占了卵二姐的云栈洞,这卵二姐(慈悲心)便死了。
从华夏民族古文化溯源,先生搬出了北海龙王敖顺去救助唐僧,唐僧两字,唐指盛唐,僧指苦行僧,意指后世孙行者(炎黄子孙)要赶超盛唐,前提是须苦行修为。故唐僧又号“金蝉子,江流儿”,金蝉子三字,乃指金蝉脱壳见本心,江流儿指民族的两河文化。(注:两河指黄河与长江)
龙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图腾,《周易·乾卦》中的“飞龙在天”便是民族的拼博进取精神,而《易经》中的“亢龙有悔”就很有意思了,西游记里的亢金龙便值得深思,那就是钻牛角尖的黄袍老怪。四大龙王指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明,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那么这四大龙王与民族文化龙图腾到底有何联系?如果添点水,便成熬广、熬明、熬润、熬顺。即“博文广记,明察文理、圆润通达、诸事顺遂”这或许是古圣先贤的不言之教吧!一个“熬”字便是华夏民族古文化的内核,自立自强的实质性的坚忍。
故先生在西游记中说:“不慕西方真觉秀”,在肯定佛学文化的基础上,展开了善意的批判。其认为民族优秀文化站位更不低,《易经》与《老子》便是是底气,所以在肯定《心经》的前提下,提出了破天荒的《无字真经》论,结合《心经》,就是其独创的无字《真心经》,提出了“斗战胜佛”这一突破历史“家天下”的概念,即斗天战地的民族英勇斗争精神。
华夏民族文化自古崇真,以此育人,如《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的这句话,先生在西游记中,对“平”字的解读是“平准高下,洗涤群秽。”而非天下太平,不需要斗争了,一字之解足见修为。
又如《尚书》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意思是: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坚守,才能坚持不偏不倚。“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出自于《尚书·虞书·大禹谟》,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从格物致知上,先生提出“三宝巍巍道可尊”,那么为何是道可尊?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最准确的诠释是“天地万物各行其道,守中致和。”再去诠释或许是多言数穷,因为道年代更久远,而魔杠有无实质性意义呢?
偈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