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40.webp (2).jpg (18.0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20-4-12 22:11 上传 病毒在世界各地呈爆发状态,新增及死亡人数不断刷新记录,形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据世卫组织报告,全球愈6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部分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封国”“封城”措施。 有封有不封,那不封的安全如何保障?要封大家一起封,唯有如此才能起到“封”的作用。 当然,生活必需品以及抗疫物质除外。 紧急呼吁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领导人,值此非常时期,大家应该摒弃前嫌,团结一致,共同保护人类! 紧急呼吁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领导人,立即采取统一行动,实施“全球不动,各自圈禁”的封闭措施,有效扼制病毒四面开花恶性循环的局面。 中国抗疫先走了一步,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全国不动,各自圈禁”。 “全国不动,各自圈禁”,最大限度地切断了病毒传播途径,为中国抗疫赢得了宝贵时间。 我们才能紧急调拨救援物质,集结医护人员,形成了重点治理,兼顾其它,全国一盘棋的综合布局。 全部静止后,病毒的行走路线和爆发点位相对清晰很多,哪有情况就在哪里解决。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流动性交叉感染的风险,极大减轻了抗疫压力。 目前各个主要疫情国家也都采取了封闭措施,虽然不太规范,但毕竟开始了。 但国与国之间还没有彻底封闭,这恐怕是最致命的漏洞。 国家之间不采取措施坚决封闭,人员继续流动,疫情就会永不停歇地传来传去。 就会造成没疫情的染上疫情,疫情遏制住的重新爆发。 中国疫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段时间基本是外来输入,再次爆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如此恶性循环,疫情到了明年也不会结束。 国与国封闭与各国内市与市封闭是一个道理,病毒无市界,无省界,同样也无国界。 在全球性的大灾大难面前,任何小仁小爱都会带来更惨烈的损失。 这样的例子在欧洲,在亚洲,在美国的疫情初期都曾有过,也都为此付出了百倍千倍的代价。 俗话说乱世用重典,非常时期要有非常手段。 不要等到有一天,全球连一个安全的落脚点都没了,那可真是哭干了眼泪都没用了。 时间不等人,全球再不协调一致的话,地球危矣!人类危矣! 恳请以美国为首的个别国家,抛开意识形态的成见,以全人类的命运为大局,做出果断明智的决定。 亡羊补牢,兴许还赶趟。 美国是超级大国,又以世界大哥自居,那就有一个大哥的担当,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 至于病毒到底是哪来的不是当务之急,等疫情结束或者控制住了,我们有的是时间掰扯,总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呼吁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召开一次特殊的国际网络会议,紧急磋商关于“全球不动,各自圈禁”的措施,并达成如下共识: 一、所有国家立即无条件关闭海陆空边境,做到不进不出。生活必需品和抗疫相关物质过境除外。 二、所有国家立即关闭工厂、学校、商业等集体场所和人员聚集场所,封城、封路、封社区。保障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质等最低生产及销售除外。 三、企业、机关、学校、商业、军队等,尽快转入网络生产、销售、联络的形式。除维持秩序,救援救治,供应补给外,力争做到全球路上无车,海上无船,天上无机,街面无人。 四、以中国为安全岛,建立全球抗疫协调中心。本着自愿的原则,所有疫情不严重或基本解除的国家成立分之机构,随时准备参加有偿或无偿的救援行动。 “全球不动,各自圈禁”的战略,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但这只是暂时的阵痛,更是为了保命。 中国曾经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勇气,用短暂的疼痛和损失,换来了如今的全面复工、复课、复活。 传闻特朗普想在复活节解除封闭恢复生产,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美国疫情的峰值还没到来,现在解除任何限制都是在玩火。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假如人都死了,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价值。 “全球不动,各自封闭”的实施,要争取获得特朗普的支持,毕竟美国财大气粗有很大的号召力。 虽然特朗普在病毒地名化问题,在美国应对疫情的准备和引导上犯有严重过失,但他只要在台上,就掌握着国家的大部分权力,可以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基于各国情况不同,不奢望上述要点能百分之百做到。 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五十,哪怕能做到百分之三十,疫情恶性循环的势头就会得到极大遏制,我们就会赢得最终胜利。 不动和圈禁,这是被中国证明过的成功经验。 在疫苗没有真正临床前,在病毒没有真正搞明白前,这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如此,世界也如此。 崩溃正在临近,再也没时间扯犊子了,必须全球一盘棋!
640.webp (2).jpg (18.0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20-4-12 22:11 上传
病毒在世界各地呈爆发状态,新增及死亡人数不断刷新记录,形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据世卫组织报告,全球愈6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部分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封国”“封城”措施。
有封有不封,那不封的安全如何保障?要封大家一起封,唯有如此才能起到“封”的作用。
当然,生活必需品以及抗疫物质除外。
紧急呼吁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领导人,值此非常时期,大家应该摒弃前嫌,团结一致,共同保护人类!
紧急呼吁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领导人,立即采取统一行动,实施“全球不动,各自圈禁”的封闭措施,有效扼制病毒四面开花恶性循环的局面。
中国抗疫先走了一步,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全国不动,各自圈禁”。
“全国不动,各自圈禁”,最大限度地切断了病毒传播途径,为中国抗疫赢得了宝贵时间。
我们才能紧急调拨救援物质,集结医护人员,形成了重点治理,兼顾其它,全国一盘棋的综合布局。
全部静止后,病毒的行走路线和爆发点位相对清晰很多,哪有情况就在哪里解决。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流动性交叉感染的风险,极大减轻了抗疫压力。
目前各个主要疫情国家也都采取了封闭措施,虽然不太规范,但毕竟开始了。
但国与国之间还没有彻底封闭,这恐怕是最致命的漏洞。
国家之间不采取措施坚决封闭,人员继续流动,疫情就会永不停歇地传来传去。
就会造成没疫情的染上疫情,疫情遏制住的重新爆发。
中国疫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段时间基本是外来输入,再次爆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如此恶性循环,疫情到了明年也不会结束。
国与国封闭与各国内市与市封闭是一个道理,病毒无市界,无省界,同样也无国界。
在全球性的大灾大难面前,任何小仁小爱都会带来更惨烈的损失。
这样的例子在欧洲,在亚洲,在美国的疫情初期都曾有过,也都为此付出了百倍千倍的代价。
俗话说乱世用重典,非常时期要有非常手段。
不要等到有一天,全球连一个安全的落脚点都没了,那可真是哭干了眼泪都没用了。
时间不等人,全球再不协调一致的话,地球危矣!人类危矣!
恳请以美国为首的个别国家,抛开意识形态的成见,以全人类的命运为大局,做出果断明智的决定。
亡羊补牢,兴许还赶趟。
美国是超级大国,又以世界大哥自居,那就有一个大哥的担当,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
至于病毒到底是哪来的不是当务之急,等疫情结束或者控制住了,我们有的是时间掰扯,总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呼吁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召开一次特殊的国际网络会议,紧急磋商关于“全球不动,各自圈禁”的措施,并达成如下共识:
一、所有国家立即无条件关闭海陆空边境,做到不进不出。生活必需品和抗疫相关物质过境除外。
二、所有国家立即关闭工厂、学校、商业等集体场所和人员聚集场所,封城、封路、封社区。保障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质等最低生产及销售除外。
三、企业、机关、学校、商业、军队等,尽快转入网络生产、销售、联络的形式。除维持秩序,救援救治,供应补给外,力争做到全球路上无车,海上无船,天上无机,街面无人。
四、以中国为安全岛,建立全球抗疫协调中心。本着自愿的原则,所有疫情不严重或基本解除的国家成立分之机构,随时准备参加有偿或无偿的救援行动。
“全球不动,各自圈禁”的战略,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但这只是暂时的阵痛,更是为了保命。
中国曾经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勇气,用短暂的疼痛和损失,换来了如今的全面复工、复课、复活。
传闻特朗普想在复活节解除封闭恢复生产,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美国疫情的峰值还没到来,现在解除任何限制都是在玩火。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假如人都死了,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价值。
“全球不动,各自封闭”的实施,要争取获得特朗普的支持,毕竟美国财大气粗有很大的号召力。
虽然特朗普在病毒地名化问题,在美国应对疫情的准备和引导上犯有严重过失,但他只要在台上,就掌握着国家的大部分权力,可以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基于各国情况不同,不奢望上述要点能百分之百做到。
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五十,哪怕能做到百分之三十,疫情恶性循环的势头就会得到极大遏制,我们就会赢得最终胜利。
不动和圈禁,这是被中国证明过的成功经验。
在疫苗没有真正临床前,在病毒没有真正搞明白前,这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如此,世界也如此。
崩溃正在临近,再也没时间扯犊子了,必须全球一盘棋!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20-4-16 09:33 其实我们有点封晚了,刚开始有点想做大善人的意思。
水清木青 发表于 2020-4-15 18:49 封则两利,不封则美国先败。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20-4-15 11:16 那败家玩意,坚决不封不隔离不戴口罩。
婴宁 发表于 2020-4-15 11:10 南半球,和咱这边季节正相反,巴西总统,是老特的超级粉丝,也是个不着调的主。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20-4-15 11:09 早宅何至于等天热
婴宁 发表于 2020-4-15 11:08 我同学在巴西,一家子也在家宅了一个月了,那边正穿着着短袖,那样的气温,在家里宅着,确实哪哪不得劲。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
GMT+8, 2024-11-25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