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民间故事传说 192
传说通河
一、关于铧子山 通河人对于铧子山的情感,有如西藏人对于喜马拉雅山,日本人对于富士山,朝鲜人对于金刚山,人与山融为一体,难以割舍. 铧子山是通河的象征. 至于铧子山诞生于何年,如何形成今天的模样,无从考证.只有美丽的传说,演绎着一串串神奇的故事. 古时候,松花江北岸杳无人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无牛羊.有的是獐狍野鹿,出没于茫茫荒原.自然界如果没有人的出现,它便是单调的,没有灵性的世界.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对闯关东的父子出现在松花江南岸.向北远望,他们被那一片神奇的土地所震撼了,在那碧草蓝天之间,隐约有红色的祥瑞之光闪现,招唤着父子俩. 父子二人被神秘之光所吸引,毅然游过波涛滚滚的松花江.按照神光的指引,他们向西北方向走去,直到火红的太阳隐入荒草,亮晶晶的星斗撒满深邃的夜空,疲惫的二人才在荒草丛中沉沉地睡去.一觉醒来,阳光已铺满荒原,有花香,有鸟鸣,有潺潺的流水.父子二人陶醉于这美丽的地方了.他们割下荒草,搭了个简易的窝棚,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开荒种田. 开荒,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父子俩凭着从关里家带来的两只镐头,一镐一镐地刨.太阳灼焦了他们的脊背,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们的手上满是血泡,但他们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因为他们心中装着希望. 七天过去了,他们只开出一小块荒地,手震裂了,脚站肿了,腰疼得直不起来.父亲说:"咱们歇歇吧." 父子俩早早收了工,倒在窝棚里沉沉睡去.睡梦中,那团神奇的光又出现了,渐渐地,幻化成一个慈祥的婆婆.婆婆说:"你们的诚心和勤劳打动了我,我赐你们三副神犁,帮助你们开荒种地,你们要好好地使用它."说完,婆婆又幻化成神光,渐渐消逝了. 早晨醒来,父子俩一齐钻出窝棚,果然发现三副犁铧放在岔林河畔,三副犁大小不一,整齐地排列着.两人欣喜若狂,儿子拉犁,父亲扶犁,那犁铧像有灵性似的,不需要很大的劲,就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犁下,黑油油的土地成片展开.有了这三副犁,不到三个月的功夫,野草丛生的荒原就变成了大片大片的良田. 又一个满天星斗的夜晚,父子俩在梦中又见到了那团神光,那团神光又幻化成慈祥的老婆婆.婆婆说:"你们干得不错,这片地足够你们种的了,就不要再开了,要留下一些荒原来,留给我们的后人,留给那些靠荒原为生的动物们……"婆婆说:"我要把犁收回去了,放在岔林河对岸,让后人看到它,就想起祖先的汗水,就想起要为后人留一片荒原……" 早晨,又一个清新的早晨,父子俩走出窝棚,他们惊讶地发现,在岔林河的对岸,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矗立在那里,三座犁铧组成了山峰,最高的在中间,另两座依次排在两边.他们知道,这就是神仙赐给的三副神犁. 父亲挽着儿子,跪下来,向三座犁铧磕了三个响头. 铧子山就这样诞生了. 从此,父子俩在铧子山下,岔林河畔,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平淡的生活中似乎缺少点什么. 是什么呢? 又是那团神光,那位慈祥的婆婆在梦中出现了.她对父亲说:"你的儿子很能干,也到了娶妻成家的年龄了,你不想为他娶妻吗?" 父亲叹了口气:"茫茫荒原……"父亲没有说下去,但谁都理解父亲的意思,茫茫荒原,哪里有女人呢? 婆婆说:"我有个女儿,住在铧子山上,从明天开始,让你的儿子上山采棒槌,剩下的,就要看他们的缘分了." 其实,婆婆的女儿,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人参仙子"或"棒槌姑娘",关于她的故事,在通河一带传说颇多.总之,老汉的儿子经过重重磨难,最后娶到了人参仙子,才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通河人,都是人参仙子的后代. 现在的铧子山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区,2006年登山节的主办地.但我总觉得这里缺少点什么.在我们畅游铧子山的时候,不该忘记人参仙子.于是我想,是否能在铧子山景区的适当地方,立一座雕像——美丽、善良的人参仙子. 有了人参仙子,铧子山便充满了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