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洪承畴的复杂心态 [打印本页]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15:57
标题: 洪承畴的复杂心态
本帖最后由 自励 于 2017-3-26 16:00 编辑

洪承畴的复杂心态

      一提到明清之际的洪承畴,汉民族主义者都会大骂他。不骂不行呀!这个人身为明廷大员,却可耻地投靠满清,甘心充当新主子征服天下的鹰犬,恐怕连老祖宗是谁都忘记了。

      其实,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即使是已经投靠外敌的人,他的内心深处也许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笔者认为三月夫先生所著的历史小说《吴三桂》艺术性地展现了洪承畴的复杂心态。

      不知不觉中,已喝了三盏茶,此时已三更时分,洪承畴正打算告辞。吴三桂突然屏退了身边恃从,酒席上只剩他们两个人。

   洪承畴马上就明白了,但他表面上不动声色。

   “将军莫非有事?”洪承畴轻描淡写地问道。

   “三桂欲求立足之地,望老师不吝赐教。”吴三桂突然起身,跪在洪寿畴的面前,眼中含着泪。

    洪承畴将三桂扶起,一言不发,踱步半个时辰……

    吴三桂也不讲话,默默地等着。

    好吧,我上疏皇上,请先安定云贵内部,后攻缅甸……”洪承畴终于开口道。

    吴三桂如释重负,长长出了一口气,感激地望着洪承畴,点了点头。(节选自《吴三桂》第13章第4节)

      从原文可以看出,当洪承畴正准备离开时,吴三桂屏退身边侍从,然后含泪跪在洪承畴面前请教生存之道。洪承畴并没有马上发言,他踱步达半个时辰。为什么会这样?

      一、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消灭南明李定国军的主力,基本上控制了云贵地区,南明永历帝被迫逃窜到缅甸避难。然而,功高必然震主!吴三桂作为一位手握重兵的汉族将领,清廷决不会坐视不理,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分化、打击这位将领。吴三桂在新形势下该如何自保——作为吴三桂昔日恩人的洪承畴不可能无动于衷,为其出谋划策也是该尽的人情。

      二、洪承畴此时的身份可是清廷大员,他也有责任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清廷的利益和吴三桂的利益必然是有冲突的。如何在这两种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洪承畴就算绞尽脑汁,也应该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洪承畴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终于想出一个让清廷和吴三桂都能接受的方案——由吴三桂先巩固不久才攻占的云贵地区,随后再进攻缅甸,迫使人家交出永历帝。

      这样,吴三桂就能继续展现他的存在价值,而不至于过快地遭到“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吴三桂对这个方案比较满意。从小说后面的文字看,清廷对此方案也没有异议。

      后来,吴三桂坐镇云南,镇压了反清暴动。清廷也命洪承畴回朝佐政,在即将告别恩人之际,吴三桂亲自来送别:
   
   洪承畴见到来话别的吴三桂,当然很高兴,虽然此人是他的门生,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人,但今非昔比,昔日的宁远总兵,早已是纵横天下,威名远扬的平西王了。
  

   “多蒙老师指点相助,大恩不言谢。三桂正欲求计,望老师不吝赐教,若欲长驻云南,何以自固?”吴三桂话说得坦率真诚。
  

   洪承畴又一次感到吴三桂变得眼光深远了。想得好,问得及时,在朝廷将云南交付治理之时,却能够不得意忘形而长思远虑,此人不可限量啊!那么何以自固呢?如今云贵已定,永历流亡在外,苟延残喘。翌日大兵一发,永历及其残余灭之在即。如此清朝的一统大业就算完成了。俗语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要使走狗不烹必须不时地出现狡兔。思虑至此,洪承畴抬起头来对正眼巴巴地等待回答的吴三桂说道:“不可使滇中一日无事!”
  

      吴三桂洗耳恭听,当洪承畴将那一字千金的九个字说完后,吴三桂频频点点头,再次拱手带着感激之情说道:“三桂顿首受教!”(第13章第4节)

      这一次,吴三桂的态度更干脆,直接问洪承畴——我怎么才能长驻云南?洪承畴为吴三桂有如此长远的打算而感到欣慰,他也吐出了充满智慧的九字箴言——不可使滇中一日无事!

      受教后的吴三桂拱手谢恩!

      其实,从这九字箴言更能揣摩出洪承畴的复杂心态:

      其一、洪承畴长期和吴三桂相处,知道吴三桂勇猛善战,建业雄心强烈,绝非久居人下之辈!将来,吴三桂的实力进一步壮大时,还可能萌生反抗清廷的计划。但是,现在的吴三桂在名义上还是清臣,不能光考虑远景目标而不顾维持既得利益。作为吴三桂的老上级,洪承畴需要用恰当的话语将合理的计划表达出来再送给吴三桂。

      其二、洪承畴当初投靠清廷也是无奈之举。他的内心不可能不对大明王朝有半点愧疚之情。同样是汉人,他亲眼见证了不少同胞为反抗清廷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他的心灵也不可能不受到半点震撼。只要汉人都恢复天下,他未必不想助上一臂之力。

      其三、同其他在危难之际壮烈殉国的抗清烈士相比,洪承畴的骨头不算太硬。因此,即使他有意相助反清势力(哪怕是潜在的势力),也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口,只能通过含蓄的方式将意思表达出来。否则,清廷一旦怪罪下来,他吃不了兜着走。

      其四、九字箴言正是洪承畴在那个特殊环境下为吴三桂设定的合理策略——不明说将来要反抗清廷,以免树大招风。而是强调先经营自己的地盘,培植相应的势力,但又不能使局势过于太平——要使“走狗”不烹,必须不时地让“狡兔”出现。这样,清廷才能感受到吴三桂的存在价值,而不至于过快地削弱吴三桂。当然,吴三桂也会赢得更多的时间。退一 步说,即使吴三桂以后不准备反清,也要有足够的实力为后盾,这样清廷才不敢对他轻举妄动。洪承畴如果是100%地效忠于清廷,巴不得“统一”局面越来越稳,绝对不会为吴三桂出这样的主意。

      吐出九字箴言后,洪承畴过几年就因病去世了。吴三桂按照恩人的计划,不但巩固了势力范围,后来还真的举起反清旗帜!

      通过分析古人的复杂心态,感觉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人的环境中,与他们的心灵距离也更接近。

作者: 红尘一僧    时间: 2017-3-26 16:38
这段历史比较近,略知一二。尤其吴三桂洪承畴之辈更是尽人皆知。
作者: 红尘一僧    时间: 2017-3-26 16:40
洪承畴投降,除了骨头不硬外,我觉得也是顺势而为之举。
作者: 红尘一僧    时间: 2017-3-26 16:42
洪承畴也是个有眼光之人,他不会不把明朝与清朝反复比较,内心的动摇使得他改换门庭。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16:48
本帖最后由 自励 于 2017-3-26 16:54 编辑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17-3-26 16:40
洪承畴投降,除了骨头不硬外,我觉得也是顺势而为之举。

在洪承畴投降清廷之际,明朝崇祯帝还以为他以身殉国了,于是专门安排仪式去祭奠这位曾经的洪督师。
作者: 北国睡莲    时间: 2017-3-26 18:24
继续拜读学习!


作者: 红尘一僧    时间: 2017-3-26 19:40
自励 发表于 2017-3-26 16:48
在洪承畴投降清廷之际,明朝崇祯帝还以为他以身殉国了,于是专门安排仪式去祭奠这位曾经的洪督师。

对于大明他是叛逆,对于大清他是功臣,对于他个人则是失败。包括他的后人都借他的光很凄惨。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19:56
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由此可见洪承畴是认清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新生力量一定会代替腐朽,这是历史的必然。应该说是有识之士。

作者: 红尘一僧    时间: 2017-3-26 19:58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7-3-26 19:56
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 ...

自励的题材大多数挺对你的口味吧。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19:59
洪承畴的才干从来无人怀疑。他不但军事才能极高,政治才能也相当突出。;但是对于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注定了要在历史的舞台上不甘平庸、不甘寂寞。这样的人,自然也相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与才干,所以他不得不投靠大清,以此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20:00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17-3-26 19:58
自励的题材大多数挺对你的口味吧。

读他的文字,总是眼前一亮,受益匪浅,{:57:}

作者: 红尘一僧    时间: 2017-3-26 20:02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7-3-26 20:00
读他的文字,总是眼前一亮,受益匪浅,

你也是研究古文学方面,倒是相得益彰。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20:02
本帖最后由 一株断草 于 2017-3-26 20:05 编辑

先生的分析有理有据,很是客观~~~有一定的说服力量!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20:04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17-3-26 20:02
你也是研究古文学方面,倒是相得益彰。

研究谈不上,我只是比较喜欢了解历史,这样对我的教学有一定帮助,我是教古汉语的,整天和之乎者也打交道。

作者: 红尘一僧    时间: 2017-3-26 20:11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7-3-26 20:04
研究谈不上,我只是比较喜欢了解历史,这样对我的教学有一定帮助,我是教古汉语的,整天和之乎者也打交道 ...

我是最烦古汉语的,基本功太差,不敢沾边。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20:18
本帖最后由 一株断草 于 2017-3-26 20:20 编辑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17-3-26 20:11
我是最烦古汉语的,基本功太差,不敢沾边。

是呀,专研起来很枯燥,也很较真,来不得半点差错,一旦钻进去了,也是其乐无穷!现代汉语我也教,语法修辞肯定是没问题。是不是病句,我一看便知!!你以后可要小心哦~~~~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20:26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7-3-26 20:04
我是教古汉语的

原来是草儿老师!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20:32
自励 发表于 2017-3-26 20:26
原来是草儿老师!

难不成你以前认识我?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20:39
本帖最后由 自励 于 2017-3-26 20:47 编辑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7-3-26 19:59
洪承畴的才干从来无人怀疑。他不但军事才能极高,政治才能也相当突出。;但是对于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注定了………

我的历史观和主流历史观是有差异的。

我并不把“元朝”和“清朝”当成是正统的中国王朝,而是当成中国历史上的亡国时期!

我先简单地谈谈(这里主要谈“清朝”):

“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个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尽管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里面有满族,但不等于满族在历史上建立的任何政权都算正统的中国政权。俄罗斯族、朝鲜族、京族(越族)同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也不等于这几个民族在历史上建立的政权都算中国政权吧?今天的主流价值观之所以把清朝当成是一个正统的中国政权,是有深刻政治需求的:1、如果把清朝当成是外来政权,今天的满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又该处于什么位置呢?2、如果把清朝当成是外来政权,汉民族的心理创伤就会更加显露出来。3、如果把清朝当成是外来政权,那么涉及到台湾等敏感话题时,又该如何表述以让民众信服呢?4、如果把清朝当成是外来政权,必然在理论上带来连锁反应,恐怕连“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个政治概念都难以成立。

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但没有德国人认为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算历史上的“亡国时期”;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但没有俄罗斯人认为斯大林统治下的俄罗斯就是一个殖民政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最高执政者来自哪个民族,而在于主体民族的地位是否得到保障。汉人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可我们看看清廷统治下的汉人——这个主体民族的地位是否得到保障呢?连本民族的传统衣冠文明都被血腥政策所取缔,并且要用自己的血汗供养人数相对较少,高高在上的满洲人。满洲人特别是满洲皇帝并非把自己当成是所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而是用一种殖民主义者的心态去统治广大汉人。尽管他们也部分吸收汉文明,但历代清廷帝王没有一个不推行防汉、限汉政策。不是吗?长期禁止汉人前往关外地区,在各地新修满城以应付汉民族可能爆发的反抗斗争,在官吏制度和司法制度上也是歧视汉族……一个主体民族到了这种境地,也算是亡国奴了。

20世纪初期,中国同盟会在16字纲领中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朱元璋当初在讨元纲领中就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并不把清廷当成是正统的中国政权,而是一个外来殖民政权。为了将该反动政权推翻,恢复汉民族这个主体民族应有的地位,不少仁人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武昌起义后,先后建立的各省军政府几乎都定名为“大汉军政府”(前面加上省名,现在的教科书省略了“大汉”二字)。当清帝宣布退位后,在南京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率文武官员共祭明孝陵,含泪宣布实现“驱逐鞑虏”这一神圣目标。至于民国政府在给清末帝退位后的优待条件中也写明要用对待外国君主的礼仪对待该末帝,从侧面反映出主体民族的价值观。另外,当清帝退位后,北京等地的汉人也奔走相告,庆幸自己终于摆脱殖民政权的统治……

历史观不同,对洪承畴等人的评价也不相同。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20:41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7-3-26 20:32
难不成你以前认识我?

我并不认识你,只是现在知道你是位园丁,所以亲切地称你为“草儿老师”。

对了,你能接受这一称呼吗?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20:44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7-3-26 20:00
读他的文字,总是眼前一亮,受益匪浅,

谢谢草儿老师为此文加精!

其实我并没有想到此文会被加精,因为它并不算我非常看重的文章。

我在那些涉及到世界史方面的文章上下的功夫还更多一些。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20:48
自励 发表于 2017-3-26 20:39
我的历史观和主流历史观是有差异的。民族观不同,对洪承畴等人的评价也不相同。

我并不把“元朝”和“ ...

泱泱大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哪个民族成为历史社会的主流,当看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而定。当然不排除统治者的主导作用。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20:49
自励 发表于 2017-3-26 20:41
我并不认识你,只是现在知道你是位园丁,所以亲切地称你为“草儿老师”。

对了,你能接受这一称呼吗? ...

以前不认识,现在就认识了,就叫我草儿,或者断草吧,在你面前我可不敢称老师哦!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20:50
自励 发表于 2017-3-26 20:44
谢谢草儿老师为此文加精!

其实我并没有想到此文会被加精,因为它并不算我非常看重的文章。

哈哈,遗憾是世界史更是是我的软肋~~~{:57:}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20:51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7-3-26 20:48
泱泱大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哪个民族成为历史社会的主流,当看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而定。当然不排 ...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面总有一个主体民族,这个主体民族所起的实际作用和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并非可以等量齐观。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20:52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7-3-26 20:49
以前不认识,现在就认识了,就叫我草儿,或者断草吧,在你面前我可不敢称老师哦!

你的职业是老师,我称你为老师正合适。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20:54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17-3-26 20:11
我是最烦古汉语的,基本功太差,不敢沾边。

可以向草儿老师学习。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20:55
北国睡莲 发表于 2017-3-26 18:24
继续拜读学习!

谢谢莲姐捧场!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20:56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17-3-26 19:58
自励的题材大多数挺对你的口味吧。

自励的题材符合红尘一僧的胃口吗?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20:57
自励 发表于 2017-3-26 20:51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面总有一个主体民族,这个主体民族所起的实际作用和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并非可以等量齐 ...

是呀,所以发展到今天,汉民族才成了主体民族!而满族则退出了主要的舞台。

作者: 一株断草    时间: 2017-3-26 20:58
自励 发表于 2017-3-26 20:52
你的职业是老师,我称你为老师正合适。

哈哈,看来是沾了职业的光了~~~{:57:}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6 21:03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7-3-26 20:57
是呀,所以发展到今天,汉民族才成了主体民族!而满族则退出了主要的舞台。

主体民族通常是指人数在该国人口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民族。当然,主体民族未必等于主导民族。

从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汉人就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人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实际上是捆绑在一起的。

这个问题以后可以详谈。

作者: 红尘一僧    时间: 2017-3-26 21:10
自励 发表于 2017-3-26 20:56
自励的题材符合红尘一僧的胃口吗?

我对这个也很感兴趣,只是资质太浅,没有系统研究过,基本是走马观花道听途说,然后加上自己的逻辑推理。

作者: 半疯半醒    时间: 2017-3-27 09:53
生背骂名,死不安宁。
作者: 简若璞    时间: 2017-3-27 14:57
读过自励朋友的几篇帖,感觉朋友知识面广,且是那种善于思考,目光敏锐,思想深刻的人。明末那段历史读来令人唏嘘不已啊,我倒对袁崇焕比较感兴趣一些,不知朋友对袁崇焕是否有了解呢?
作者: 简若璞    时间: 2017-3-27 15:09
乐见朋友下一篇写一写袁崇焕,如何呀?
作者: 自励    时间: 2017-3-27 16:36
简若璞 发表于 2017-3-27 14:57
读过自励朋友的几篇帖,感觉朋友知识面广,且是那种善于思考,目光敏锐,思想深刻的人。明末那段历史读来令……

谢谢简若璞朋友的赞扬!

我对明清之际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不少文章都涉及到这类题材。

我原来也比较关注袁崇焕,但想到涉及到他的话题属于非常热门的话题,所以就不想再将他当成写作题材。

作者: 简若璞    时间: 2017-3-27 20:14
自励 发表于 2017-3-27 16:36
谢谢简若璞朋友的赞扬!

我对明清之际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不少文章都涉及到这类题材。

对,袁崇焕确实曾经一度是热点。只是,看了这洪承畴的帖,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袁崇焕。晚上好自励朋友,祝开心!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yc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