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走进原始森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年冬天,那时我在东北某部服役。因为当时政策的允许,部队便去长白山脉-----吉林浑江采伐木材,作为一名汽车兵,当年的11月下旬,我便同连队的其他同志一起去负责木材的运输任务。
东北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应该算是最寒冷的时候。而越往吉林方向走,天气越冷。那时,我刚从汽训队毕业,开车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跟在一名四川籍雷姓老兵后面实习。因为前期大部队已经乘坐专列去了,我们最后才去的,于是便开车前往。从部队驻地至目的地大约有七、八百公里,开了两天车才到达。
途中,道路越走越难走,而且慢慢地开始看见的都是冰雪路了。我们开的解放牌汽车在到达辽宁省新宾县时,不得不在汽车的后轮胎上装上两条防滑链。记得有个叫老爷岭的地方,地势十分险要,雪厚、路窄、弯急、坡陡、沟深,汽车行走十分不便,偶尔遇到对面一辆来车就要慢慢靠边停下才能会过去。老雷的开车技术很不错,在复杂路面上处理问题也比较恰当,车开的很稳。途中,最怕的事就是车子熄火,如果车子熄火了就得由人去摇车,而且熄火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当时水箱加的是水不是防冻液,车子长时间不运转就会冻坏发动机的。汽油是自己带的,装了个大油桶放在车上,加油时用管子吸出来就行了。
第二天的傍晚,我们到达了吉林省通化地区的浑江市临江林业局,当晚住在林业局招待所,这里离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很近了。临江,位于吉林的东部,以鸭绿江为界限与朝鲜相临,故称之为临江。临江的原始森林,以落叶松、油松、白桦树等为主,高大而挺拔,有的树木要几个人才能合抱的过来。
第三天,继续前往我们的目的地---柳树河林场和芒河林场。这时才真正感觉自己走进了原始森林。进入林区,给人的感觉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芒芒的一片,山、河、路、桥、树,还有村庄全部都被覆盖在白雪之中。
连部当时设在柳树河林场,而我和部分战友则住在与之相离七八公里之遥的芒河林场。这里,大部分居民是朝鲜族人,为人直爽,热情好客,主要生活依靠伐木和打猎。我们住在林场场部里,这里天气很冷,一般都在零下二三十度左右,七八个人睡一个大通铺,依靠一个火墙取暧。火墙是从外面生火的,烧的是林区里不用的、但看上去还很好的圆木,从不熄火。当地居民家里也是这种取暧方式,每家每户都备有很多的木柴,锯断后整齐地堆在屋子前面围成一个院墙。用的时候拿一点,闲的时候再补上。
我们的任务是从林场里装上整车的圆木送到相距六七十公里外的临江火车站,两人一台车,一天一趟。早晨五六点钟起床,先用喷火枪烧车子的油底壳、进气管和化油器,然后往水箱里加上热水,一个人用手摇柄摇车,一个人起动码达,等车子发动着后让它怠速运转,然后洗脸,穿上皮大衣、皮棉鞋、戴上皮棉帽,在昏暗的光线中出发。车辆起步时要用一档慢速行走十几分钟,等预热后才能提速。坐在驾驶室里,人的手和脚有时冻得很麻木(当时汽车驾驶室里没有暖风),道路很窄,车子开的也不是很快,只能沿着往日的车辙前进。每隔一段路会有个会车点,如果遇上对面来车,谁离会车点近谁就倒车避让,这个时候才真正考验一个驾驶员的技术。沿途还要经过七八个木材检查站,经过时,检查站的工作人员验过货单后会在圆木上打上钢印,证明其合法性。
冬天,林区的空气非常清馨,天气也变化无常,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又飘下雪花,路面的雪一边融化一边结冰,再经过车轮轧,行走非常不便。等到达火车站卸下木材后已近中午了。接下来是在街上买点吃的。来一碗狗肉汤加半斤水饺能让你吃个饱,尤其是狗肉汤,加上辣椒油,喝下后人便感觉全身火热。下午返回时一般先进林场装好木材。林场工人们将伐好的圆木沿着跳板抬上车,一根木头一般六或八个人一起抬,为了步调一致,一个领头人喊着号子,大家和着调子一齐迈动步伐,一车圆木一会儿就装好了。装好的重车停在驻地用顶木支起车架。第二天重复着前一天的工作。
休息天的时候,和战友一起从老乡家里借一支猎枪,钻进森林里打猎。老乡告戒我们一定不要走的离林场太远,不然会迷路出不来的,而且林子里还有其他猎人下的套子、夹子和陷阱,被雪盖着十分危险等等。山林里动物非常多,比如野兔、狍子、野狼、黑熊等,冬季一般都隐藏在某处很难发现。我们听从老乡的话,在附近四五公里内转了转,也没有打到什么象样的猎物,但心情还是很愉快的,真正体验大自然的风景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元旦过后,因工作需要,我和部分战友被安排回部队驻地接受新的任务,而初次走进原始森林的场景始终在我脑海中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