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4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岩石无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对岩石,面对岩石的无言,我有许多的疑问——

       是经历的太多,见怪不怪了,不想说?

       是被什么压迫,为保护自己,不敢说?

       是重复太多,口干舌燥,嗓子哑了,说不出来?

       是相思太久,忽然重逢的惊喜,无从说起?

       是有个天大的秘密,还需等待,欲说还休?

       ……



——图片拍自雨岔大峡谷。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大峡谷自然形成,有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的称呼。





沙发
发表于 2021-5-21 10:48 | 只看该作者
烟哥,如果扩展开来写,一定是精彩无限。小雨是说, 如果烟哥有空闲。
板凳
发表于 2021-5-23 18:13 | 只看该作者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


这是陕西人的骄傲!
地板
发表于 2021-5-23 18:14 | 只看该作者
甘泉县 甘泉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中部,属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为半湿润内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2300.7平方公里, [1] 全县耕地总面积60.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78.4%,其中森林覆盖率为50.5%。
甘泉因城西南5公里处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称“美水之乡”。西周即有史载,秦置雕阴县,北魏初置临真县,唐武德元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甘泉县。名胜古迹有秦直道遗址、隋炀帝赐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筑白鹿寺、千年银杏树、宋代古墓群等。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3]



中文名甘泉县外文名Ganquan County行政区划代码610627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陕西延安市地理位置陕西省延安市中部面    积2300.7 km2 [1]下辖地区3个镇、3个乡电话区号0911邮政区码716100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人口数量8.81 万(2019年)火车站甘泉北站车牌代码陕J地区生产总值29.08 亿元(2019年)方    言晋语-志延片-甘泉话常住人口7.91万(2019年)人口密度38 人/平方公里

4
发表于 2021-5-23 1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1-5-23 18:18 编辑

置县沿革[西周,初属翟国,后为晋国。
春秋(前770~前476),属晋国。
战国(前475~前221),初属魏,后属秦。(前221~前206),置雕阴县,隶上郡。今甘泉东南部(道镇地区)为雕阴县辖;今境内西北部(石门至桥镇)为高奴县辖,隶上郡。
秦汉之际,项羽封三秦,甘泉属翟国。
西汉(前206~247),置雕阴道,今境东南部仍为雕阴县辖;今境西北部为高奴县辖,隶上郡。
东汉(25~220),初为雕阴县、高奴县辖,隶上郡,后为夏国。
三国(220),魏置青州县、筑青州城(今石门),后属夏国。
西晋(266~316)属夏国。前、后秦(351~417)为长城县辖,隶长城郡。
北魏太和元年(477),置因城县,治所在今下寺湾乡阎家沟村,辖今境西北部及志丹县南部。八年(484)设石城县(治所在青州旧址),辖今甘泉东部。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石城县为银城县,隶上郡;改长城县为三川县,属鄜州,隶中部郡。
北周保定二年(562),银城治所迁石龟镇(今神木县南),原辖地入因城县。
开皇三年(583),郡制撤销,实行州、县制。大业三年(607),恢复郡制,改延州为延安郡。今境西北部为因城辖地,隶延安郡;置洛交县(治所今富县),今境东南部为洛交县辖,隶上郡。
武德元年(618),境置伏陆县,辖今境东、南部。废郡为州,隶鄜州。二年(619),改因城为金城县(治所无考),置洛盘、新昌、土塠县及永州。贞观四年(630),永州迁至洛源县(今吴旗境内)。八年(634),撤洛盘、新昌、土塠县,辖地入金城县,隶延州。天宝元年(742),废州复郡,改伏陆县为甘泉县,隶洛交郡(原鄜州);改金城县为敷政县,隶延安郡(原延州)。乾元元年(758),撤郡复州,甘泉隶鄜州,敷政隶延州。
五代十国(907~979),沿用甘泉、敷政建置,隶鄜州、延州。
北宋元祐四年(1089),改延州为延安府。甘泉、敷政县均属延安府。
金(115~1234),沿用甘泉、敷政县旧制,属鄜延路延安府。
(1265),撤临真县(今延安市东南部),入甘泉县;269年,撤敷政县,辖地入安塞县
洪武二年(1369)五月,改延安路为延安府,辖甘泉县;1376年,设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甘泉县地图
清(1644~1911),实行省、道、府、县级行政制,甘泉县属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辖。

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厅制,省下设道、县两级,甘泉县隶属陕西省榆林道。民国十六年(1927),撤销道制,省直辖县。1935年初,创建陕北和陕甘边苏区,甘泉解放。今境劳山一带为肤甘革命委员会辖区;清泉及临真一带为红泉革命委员会辖区;道镇、府村川一带为鄜甘革命委员会辖区。11月,成立甘洛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陕甘省,原安塞所辖桥镇、下寺湾、石门入甘洛县,原甘泉所辖临真入延安县。1937年,改甘洛县政府为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同时并存国民党甘泉县政府(辖今甘泉东南部及延安市南部),隶属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第二行政督察署管辖。
1941年,甘泉属陕甘宁边区直辖县。1942年,陕甘宁边区分置延属、绥德、关中、陇东、三边分区,甘泉改属延属分区管辖。
1949年5月,撤销延属分区,设陕北行政公署,甘泉隶属陕北行政公署。1950年5月1日,撤销陕北行政公署,设陕西省延安分区专员公署(简称延安专区),甘泉隶延安专区。1958年12月,甘泉县并入延安县。1961年9月,恢复甘泉县制。1969年,延安专区改称延安地区,甘泉隶延安地区至今。 [4]
5
发表于 2021-5-23 18:19 | 只看该作者
行政区划[url=]编辑[/url]
名称
面积Km2
位置及直辖
城关镇
158
城关镇地处县城郊区,辖12个村委会,13个村民小组
下寺湾镇
443
位于甘泉县西北部,辖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
道镇镇
391
位于甘泉县南部,辖1个社区、32个行政村
桥镇乡
322
位于甘泉县西北部,辖11个行政村, 29个村民小组
石门乡
259
位于甘泉县中部,辖19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
劳山乡
192
位于甘泉县东北部,辖镇10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 [5]

地理环境[url=]编辑[/url]

位置
位于延安地区中部。地处东经108°45'34″~109°33'46″,北纬36°6'57″~36°37'33″。东邻延安市,西接志丹县,北连安塞区,南毗富县。县城向南经铜川市至省会西安市333公里,北距延安市40公里。县域东南至西北长约80公里,东北至西南宽约50公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2021 Baidu - GS(2019)5218号 -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

甘泉县



地貌
甘泉属陕北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沟壑区,地貌特征东南~西北长,东北~西南窄,洛河由西北向东南纵贯甘泉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50~1625米。西部墩梁是甘泉县最高点,海拔1625米,南部兰家川河床为最低点,海拔950米。洛河谷地比较平坦,川面宽500~1000米,约占甘泉县总面积的10%。其余广大区域,黄土梁峁丘陵沟壑交错分布,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

气候
甘泉县属高原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雨,夏短冬长。年平均气温8.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8.7 小时, 平均日照6.8 小时,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无霜期148天,年降雨量126.3 毫米。 [6]
6
发表于 2021-5-23 18:20 | 只看该作者
资源[url=]编辑[/url]

水资源
甘泉县过境河容水总量3.142亿立米,自产水6.122万立米。地表水径流总量0.6129亿立方米,占总降水量4.7%;浅层地下水总量0.391亿立米,占总降水量的2.3%。通过土壤、植物、水面等途径蒸发,平均蒸发深度523毫米,蒸腾水量11.99亿立方米,占总降水量的92.9%。甘泉水资源总量6083万立米,其中沟道常流径流0.6129亿立米,人均占有水量1.174立米,亩均占有水量198立米。水蕴藏量大,洛河按50%保证率25立方米/秒,以流量计算,可开发量1377瓦。 [7]

植物资源
甘泉县植物资源丰富,面积广阔,种类繁多,有森林资源1742800亩,覆盖率达50.61%;草资源1007298亩,共71科365种;农作物种植465524.73亩。甘泉是地带性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北部落叶栎叶林区地带,甘泉县乔木、灌木林覆盖率50.69%。森林以幼年杂木林为主。林龄结构中,次生林约占五分之四。活木蓄积总量为425.31立方米,年粗长率5.3%,粗长量225000立方米。净生长率2.15%,净生长量91000立方米。 [8]

动物资源
鱼类有鲤鱼、草鱼、红鱼、青鱼、鳙鱼。两栖动物种类较多,多属无尾目的蟾蜍科和蛙科。主要有蟾蜍、青蛙。爬行动物有鳖、壁虎、眼镜蛇、蝮蛇、竹叶青、偶有银环蛇、赤练蛇。
鸟类有鸭、鹅、老鹰、鸡、野鸡、山鸡、鸽、斑鸠、杜鹃、雀鹰、猫头鹰、鸱鸺、戴胜、啄木鸟、燕、喜鹊、灰喜鹊、乌鸦、大咀乌鸦、寒鸦、百灵、黄鹂、柳莺、山雀、麻雀、朱雀、鹚怪子、黄告、鸽虎、憨半痴、画眉、鹦鹉、八哥。
兽类有鼹鼠、蝙蝠、鼠兔、紫貂、鼷鼠、松鼠、金花鼠、田鼠、大仓鼠、狼、狐、豺、狼狗、狮子狗、黄鼬、青鼬、狗獾、水獭、豹猫、猫、金钱豹、马、骡、驴、牛、猪、山羊、绵羊、野猪。 [9]

人口[url=]编辑[/url]
甘泉县县劳山乡劳山战役烈士陵园
境内人口高峰期为明代天顺、嘉靖、隆庆年间,甘泉县约2530户,27,071人。清同治二年(1863),先因兵荒,继以疾疫和野狼伤人,逃亡者过半。至宣统元年(1909),甘泉有1280户,3,740人。

民国年间,外省籍难民流入甘泉,榆林地区灾民也相继移人甘泉县。历代甘泉因战事、灾害、兵燹频繁,人口发展起落不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口总量逐年增加。1949年,甘泉县人口17,867人,1979年,达到54,104人,1989年,为64,684人,比1949年增长3.6倍,平均每年净增1,170人。 [10]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甘泉县总人口76705人。2011年,甘泉县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
2019年,甘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全县公安户籍总人口88,1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754人。常住总人口7.91万人。 [11]
甘泉县境内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满族、土家族。




7
发表于 2021-5-23 18:21 | 只看该作者
经济[url=]编辑[/url]

综合
201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64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8亿元,增长8.1%。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6:32.2:49.2调整为17.7:33.1:49.2。人均生产总值36,647元。 [11]

农业
甘泉县粮食种植历来以晚秋作物(谷、糜、玉米、豆类、高粱、荞麦等)为主。1949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8.86万亩,亩产20.5公斤,总产193.3万公斤。1950~1960年,糜子播种面积最大,达到3.7万亩(亩产67.5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22.1%。其次是谷子3.52万亩(亩产60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21%。玉米2.74万亩(亩产42.5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13%。小麦1.464万亩(亩产26.5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8.7%。豆类0.88万亩(亩产34公斤),占总播种面积的5.3%。水稻0.1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0.8%,亩产106公斤。
1970~1980年,糜子播种面积为2.7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3.2%。亩产84公斤,总产228.48万公斤。谷子3.4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0.6%,亩产92.9公斤,总产320.505万公斤,玉米3.79万亩,亩产208.4公斤,总产790万公斤。小麦1.6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0.1%,亩产63.3公斤,总产107万公斤。水稻0.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0.6%,亩产100公斤,总产10万公斤。
1980年,播种面积为17.18万亩,亩产58公斤,总产996.44万公斤。1989年播种面积为17.92万亩,亩产92.5公斤,总产为1657.6万公斤。 [12]
2012年,甘泉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粮食产量达到4.55万吨,新建、改建日光温室大棚470座,蔬菜产量达到11.5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饲养量182.3万只,实现畜禽业产值1.2亿元。完成山地苹果建园6150亩,建成标准化示范果园10个。
2016年,以甘泉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承载,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多业支撑的产业格局,被确定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示范县和延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施蔬菜核心区。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提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2016年达到7.9亿元。 [13]
2019年,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完成产值9103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65147万元,增长6.9%;林业产值1762万元,增长9.4%;牧业产值20200万元,增长-3.7%;渔业产值105万元,增长-1.0%;服务业产值3825万元,增长3.6%。 [11]

工业
甘泉县广场
1958年,始办甘泉煤矿。矿址在城关公社炭窑沟,年平均采原煤800吨,年产值1.16万元。1961年开采原煤2130吨,实现总产值3.09万元。1962年后,原煤产量大幅度上升,日产量由5吨增加到19.3吨。

1987年,实行厂长承包责任制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产值、产量、利税均大幅度增长,年产水泥9000吨,产值50.4万元,销售收入101.24万元,利税12.19万元。
1988年,新增油井16口,生产油井达29口。生产原油371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74.6万元,销售收入150.8万元,实现利润58.8万元,税利积累66万元,提取油田滚动发展基金40.7万元。 [14]
2001年,甘泉县初步形成石油、白酒、建材、食品加工四大产业,坚持主攻石油,强化白酒,壮大建材,发展食品加工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原油产量将达到15万吨,实现利税积累9,000万元以上,生产白酒1700吨,实现利税积累1500万元。
2006年,甘泉县原油产量38.8万吨,增长2.6倍;豆腐干加工基本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生产,加工豆类2000吨;白酒生产240吨;水泥年产2.5 万吨。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8.96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8.65亿元,实现利税积累2.4亿元。
2016年,甘泉工业园区被列为全市农副产品加工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入园企业达到17家,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税收3600万元。 [13]
2019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48亿元,增长9.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5,649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装备公司产值106,941.2万元,增长58.0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8%;装备公司产量172,091吨,增长47.95;原油产值59629.2万元,增长-3.2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3.3%;生产原油205,208吨,增长-21.15%。

固定资产与建筑业
2019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2187万元,比上年增长9.8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2728万元,增长4.44%。
建筑业生产情况良好。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3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

贸易
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861万元,增长9.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5.1万元,增长21.5%。从城乡看:城镇零售额56369万元;乡村零售额20492万元。从消费形态上看:商品零售额为62851.4万元,餐饮收入为14009.6万元。

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9404万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82万元,增长-18.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5042万元;非税收收入3540万元。财政支出139003万元,增长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936万元,增长12.4%;医疗卫生支出9259万元,增长7%;教育支出21157万元,增长0.8%;农林水事务支出23261万元,增长41.6%。 [11]

8
发表于 2021-5-23 18:22 | 只看该作者
交通和邮政[url=]编辑[/url]
1955年,修通甘泉至桥镇60公里的架子车路。1966~1970年5月,修通甘泉至王坪简易公路,7月1日续修至下寺湾。1974年,修通下寺湾至桥镇简易公路。至此,甘泉城乡公路网逐步形成。1989年,甘泉县公路总通车里程为546公里,比1949年增长6倍多,甘泉县大部分乡(镇)已有班车通往,70%的乡村道路可通汽车。 [15]
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延安公路骨架形成。共有县乡公路3条,210国道西延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黄陵── 延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996 年实现村村通路。
2001年,又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共有油路里程84.6 公里,一个以县城中心,国道为骨架,乡道为动脉,村道为网络的三级公路网初具规模。中心街改造工程于2001年全面竣工。
2016年,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甘志路改造、石万路、姚店洛河大桥、南义沟洛河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462公里,基本实现了通县公路等级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水泥化。 [13]
2019年,甘泉县公路里程88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条60.9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22.5公里,国道39.4公里,县公路75.1公里,乡公里103公里,村级公里580.9公里。甘泉县有邮电局所9个,年末职工60人,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907万元。 [11]

社会[url=]编辑[/url]

卫生
甘泉县人民医院
1959年底,医务人员发展到40余人。1969年,医务人员发展到90余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15人。

1970年,县医院建立制剂室,配发救护车1辆。1974年,各基层卫生院先后都安装X光机。1975年,县医院门诊楼竣工,病床增加到50张。
1989年底,甘泉县医疗机构有14个,医务人员由1950年的2人发展到309人(含行政人员),其中西医主治20名、医师19名、医士28名;中医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5名、医师6名、医士3名;护士主管2名、护师7名、护士30名;中药剂主管1名、中药师2名、中药士2名;西药剂主管1名、药师2名、药士4名。 [16]
2011年,甘泉县积极筹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县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
2016年,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3%。 [13]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2019年末,全县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2个,卫生技术人员662人,卫生机构床位379张。 [11]

环境保护
2019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累计建成清洁文明井场1885个,建成率达89.93%以上;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全县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全县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7.16%、31.7%和8.8平方米;全年共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1.98万吨,垃圾清运及时率达到97%以上,进场垃圾处理率97%。城市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大。全年共完成供水126.27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 [11]

政治
甘泉县县委领导
中共甘泉县委书记
苏醒仁
中共甘泉县委副书记
付天平、刘宝平
中共甘泉县常委
王文兵、陈东阳、滕云、白昀、杨周演、尚文隆、杨宝钧
甘泉县人大领导
人大常委会主任
丁志成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艾琪、邢子洲、吴巧玲、张进军
甘泉县政府领导
县长
付天平
常务副县长
陈东阳
副县长
尚文隆、杨卫东、周莉、李钢
甘泉县政协领导
县政协委员会主席
李满套
县政协委员会副主席
朱继生、曹建忠
注:以上领导均为现任 [17]

9
发表于 2021-5-23 18:22 | 只看该作者
科技
1974~1979年,县科委不定期编办《科技简报》,刊登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科技知识、先进经验;编印科技小册子28种,印发279份,举办科技展览40余次。
1980~1981年,科技知识普及以农业为主,在播种、收割季节,举办科技与老农技术相结合的田头观摩会18次,242人参加;印刷科技材料17种245份。1982年,加强科技知识宣传,利用广播、照片、资料介绍工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及家庭经济建设知识,放映科教片141场次,观众达14820人次;编辑印刷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方面的科技实用知识资料35种,3500份,其他经验传授及技术培训40余次。
1985年1月,县科协利用宣传车在甘泉县开展科学技术宣传,组织科普知识讲座20场次,印发科普资料3000余份,进行科技培训,年培训1500人次,主要内容为果树修剪、病虫防治、引进新技术、推广新产品、老果园改造、地膜覆盖、“四法种田”等。10月,举办科技成果汇报会1次。
1986年,到基层放科普录像40余场,主要内容为计划生育、果树修剪、养鱼技术等。1989年,开展“七个一百项”科技活动。 [18]
2010年,以科普赶集,发放科普图书、资料、放映科教影片、光盘、文艺演出等形式,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图书、传单26类1.5万份,设立咨询服务点28个;展出科普展版、版报238块,放映科教电影、VCD、DVD碟片150盘(部)。举办培训班26期,参加培训群众1500多人次。重点产业建设新建2个县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2个示范乡镇,新发展科技示范户110户。 [19]

教育
甘泉县高级中学
1956年,县城北关筹建甘泉县初级中学,招收初中一年级1个班,55名学生,附设城关小学内。1957年中学建成。1965年,县文教局与农林水牧局联办1所农业中学,校址设道镇南寨村。1968年秋,在下寺湾、王坪、道镇、东沟分别成立七年制学校。1969年中学管理体制下放公社后,中学教育迅速发展,9月成立梁庄、劳山、桥镇七年制学校。

1975年,成立雨岔、高哨七年制学校。1977年9月,确定甘泉中学、下寺湾中学、道镇中学为县重点中学。时甘泉县完全中学3所、七年制学校7所,有教职工162人,学生3119人。由于普通中学发展过快,师资培训空白,致中学教学质量不高。
1985年,甘泉县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制学校1所,教职工192人,学生2435人。1989年,甘泉县重点中学6所,教职工216人,在校学生2297人(其中高中生562人),教学班38个,总占地面积122亩,建筑面积13311平方米。 [20]
2011年,甘泉县高中入学率达到96%,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64.2%;完成王坪中心小学食宿改造和城关初级中学操场硬化工程,新建校园门房7所,24所中小学全部落实“一校一警”,安装技防设备;“两免一补”受益学生8935人,“蛋奶工程”受惠学生5380人。
2016年,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5%,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双高普九”的目标。 [13]
截至2019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1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6 所,小学14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1738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708人,小学在校学生7466人。全县拥有教职工1212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476人,小学教师695人。全县幼儿园29所,在园幼儿3467人,教职工45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11]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3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9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86元,增长7.7%。 [11]

文化[url=]编辑[/url]

文化和电视
全县文化事业机构8个,其中:乡镇文化站6个。全县有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42610卷/盒。全县有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42512册。 [11]

群众文艺
秧歌
秧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地方群众文艺活动,普及甘泉县。每年春节,群众自发的组织起秧歌队,在村、镇及县城逐户庆贺拜年。秧歌队伍少者30~40人,多者近百人。一般为男女各半,分别列队,伞头1~2人,边跳边扭,以锣鼓伴奏,鼓乐队引路。秧歌队伴有“旱船”、“狮子”、“竹马”、“高跷”、“腰鼓”等,并有小戏剧、舞蹈等。
跑旱船
1人“坐”船、2人搬桨。亦有双人“坐”船,双人搬桨,大秧歌队均有水船。走场时坐船人动作灵捷优美,酷似水上漂。搬桨人仿梢公模样,动作滑稽,并扭三人秧歌 [21]

古遗址
寺沟村遗址
位于今高哨乡寺沟村东南台地上,距县城15公里,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1984年遗址调查发现东、西台文化层很厚,内涵丰富。东台遗址保存完整,断层积厚约3~5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地面留有灰色、蓝纹、素面、泥质加沙陶片;西台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00米。断层外文化遗址土层厚约4~7米。地面留有盆、钵、罐、尖底瓶等陶器残片,多为黄色、次为枯黄色。
史家湾遗址
位于甘泉城南20公里处道镇乡北、洛河沿岸史家湾村北山坡面台地上,属于龙山文化遗址。遗址的文化层很厚,有秦汉时期遗物。断层厚约4~7米,有明显灰坑。地面留有陶器碎片,有罐、瓶等。陶色以灰陶为主,陶质为细泥、粗泥、沙陶,陶纹有绳纹、细绳纹、麻点纹、堆纹。遗址东西宽约300米,南北稍长。 [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7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