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珍惜时间、志存高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5 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珍惜时间、志存高远……共赏古文经典中的人生哲理|微言夜读
      我国许多古文经典,不仅读起来脍炙人口,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今天,随教育小微一起,品味那些蕴藏在经典古文中的人生哲理。
【解析】
      此句出自汉代的《长歌行》,句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解析】
此句出自东晋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五》。向上的精神生命受了文化的教养,便升华出“猛志”。“猛志”之猛,突出此志向之奋发、凌厉。“逸”,突出此志向之远大、超越。“骞翮”即展翅,“翥”者、飞也。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解析】
此句出自宋代欧阳修的《赠学者》。后半句典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因支持上书谏官为范仲淹鸣不平而被贬至滁州任官。在这段时间,他刻苦砥砺,作《赠学者》与学界共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解析】
此句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道出有关人生的哲理。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同样可以老当益壮。“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解析】
此句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古意》。戴叔伦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本句表现不惧得失的旷达和闲适之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解析】
此句出自唐代韦应物的《答崔都水》。韦应物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本句则写出诗人了淡薄名利的人生哲学。
【解析】
此句出自唐代郑谷的《寄左省张起居》。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解析】
本句出自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此句出自战国的《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他的主张是,首先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通过“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25 1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1-2-25 19:37 编辑

辛弃疾——理想很雄伟, 现实很悲剧

      辛弃疾,原字坦夫,曾自号“六十一上人”,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五月十一日,出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四风闸。二十一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任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达二十年之久,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四年后病逝。一生力主抗金,支持北伐,屡上方略条陈,均未被采纳。其词成就极高,开创一代豪放词风,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辛弃疾从小就深受祖父辛赞的影响。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是一位虽仕于金国,却仍旧始终以恢复宋朝故土、报仇雪恨为己任,夙兴夜寐,竭力谋划,志在收复的亡国士大夫。他的愿望虽然未能实现,但他那从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已在辛弃疾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以至于后来深刻的影响和决定了辛弃疾一生的历程和命运。
      辛弃疾性格鲜明,在其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了刚严果毅、豪迈宏阔而又细致缜密、情感丰富的性格特征。加之他自幼所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不但使其早年就抱定推翻金国统治,恢复宋朝失去的疆域的坚强信念,并自信这一志向当不难实现,而且,也意味着他将毕生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去竭力奋斗,尽管这种志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必能够实现,而他自己在生命的旅途中也会经受许多曲折和磨难,但他都始终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既定目标,不会放弃自己甘愿承担的恢复故土的历史重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辛弃疾正是这样一位“以气为智勇,是真足办天下之事,而不肯以身就人”(《九议》其一)的“智勇之士”,而当他一旦“度其上之人果足以有为”,“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决计出而自任“恢复之事”时,他只能是义无反顾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宋、金双方长期维持对峙局面的悲剧时代之中,宋廷任何人为恢复所作的任何努力,在事实上都不可能实现,而自幼承继祖父之训,怀抱恢复热望、自北南归的辛弃疾,其坎坷曲折的一生,就只能是以悲剧作为结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的一生,从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到1206年韩侂胄北伐,这两次战役,以及介居于这两次战役只见的宋金两国间的其他斗争,辛弃疾几乎每一次都是很奋勇的投身在内,为保卫汉族人民及其文化的安全而贡献出他的只能和力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样一个有着英雄伟绩,宏伟志愿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结的辛弃疾,八百多年来,感动着、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辛弃疾的爱国精神,是祖国传统思想中闪耀璀璨光芒的精髓所在,是历史长河中可以长久地凝聚人心的一种力量源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辛弃疾一生力主恢复中原,一腔热血都奉献给了北伐事业,从未考虑过“身后名”,可在有生之年却仕途坎坷,到处充满了拦路虎,而只能在孤独郁闷中逝去,充满眷恋而心有不甘地死去,令人为之慨叹,唏嘘不已。“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疑这是对辛弃疾一生最恰当不过的评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7 12: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