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10-15 08:28 编辑
文采高人一等的6副对联,千百年流传民间,得到老百姓喜爱
大家好,我们的信爷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喜爱。对联是一种门槛不高的艺术,谁都可以参与其中,但想要写好对联,却需要一些真水平。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文采高人一等的6副对联,千百年流传民间,得到老百姓喜爱。
第1副对联:一生好事无双日;
百岁闲身得半时。
这个对联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李渔在50大寿的时候,给自己写了这个对联,表达乐天安命之感。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50岁的李渔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有相当清楚的认识。
根据史料记载,李渔获得很潇洒。虽然有时候要去富贵大官那边去“抬轿子”,“当帮闲”,混口饭吃。但李渔毕竟是有才华的,他懂得小市民的审美与需求,更懂得在市井社会里面赚钱的门道。
所以李渔的生活总体来说是很舒服的,并不像其他明末清初的文人那般感伤与悲切。所以,李渔说自己“百岁闲身得半时”,那是真正言如心声,因为真情实感流露,所以很自然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羡慕。
第2副对联:
世间唯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这个对联是近代名士高吹万的大门门联。对联文字通俗,好比大白话,一下就能够明白了。尤其是下联,“天下无如吃饭难”,天下事最难的就是吃饭。
有的人为了吃饭,为非作歹,丧心病狂;有些人为了吃饭,含辛茹苦,勤俭持家;有些人为了吃饭,悬梁刺股,发愤图强。林林总总的众生相,正可以看出“吃饭”之难,生存之难。而无论是何种感叹,到最后还是一句“天下无如吃饭难”啊。
第3副对联:
学来粉墨春秋,谈唐说宋;
鼓舞风云儿女,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时期,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戏曲界艺术家也慷慨解囊,甚至购买了飞机,捐助志愿军。当时举办了一次戏曲义演,谭小培、郝寿臣、尚和玉等名家纷纷参演。
舞台上写着“抗美援朝”的这副对联,一下子就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喜爱。据说对联是戏剧家田汉先生所作。整个对联对仗工整,语气轩昂,体现了戏曲家的担当,更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气节,令人感动不已。
第4副对联:
这边羞,那边羞,脸上挂片大猪油;
公一碗,婆一碗,姑娘嫂嫂合一碗。
这个对联是民间俗语对联,虽然是通俗语言,但是很有韵味,体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对联可以文雅,也可以通俗,这正是对联长久流传民间的原因啊。
第5副对联:
我亦痴翁,愿再抚汝五十年,寿汝乎,抑自寿也;
身临大邑,岂独有民数万户,保民者,则天保之。
大家都知道,祝寿这件事,往往是后辈祝愿长辈长寿,后辈给长辈送寿联。很少有长辈给晚辈送寿联的。而这个对联却是父亲送给儿子的寿联。
当时这个儿子已经50岁了,正担任地方官。于是父亲就写了这个寿联,上联说想要再抚养儿子50年,既为儿子祝寿,也是为自己祝寿。下联说儿子担任地方官,能够得到民心,就能够得到天心保佑。
这个对联亦庄亦谐,风趣幽默,更带有父亲对儿子的勉励和希冀,可以说既有文采,又有感情,相当不俗。
第6副对联:
一二亩瘦田,雨笠烟蓑朝起早;
两三间破屋,青灯黄卷夜眠迟。
古代文人喜欢隐居,而这个对联正可以看出隐居之乐。虽然,这种隐居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并非农民朋友能够理解,却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一种审美追求。
单纯从文字角度来看,这个对联很有文采,很有意境,一下子就抓住人心。对于现代劳碌的上班族而言,这个对联正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有房屋有田地还有书卷,何等快活!”
大家还知道哪些好对联呢?大家有没有写过对联呢?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哦。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