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安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4 1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代名相告别夭折的女儿,短短4句诗,写尽人世间最深的思念与不舍

原创 游诗 诗境云游
2024年11月23日 21:50 江苏

在古代文人的形象中,王安石或许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位。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他是那个雷厉风行的改革家,是那个不近人情的铁腕宰相。

在这个严肃刚正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柔软的父亲之心。

一首《别鄞女》,道尽了这位父亲刻骨铭心的思女之痛。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任鄞县知县期满之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个失去爱女的父亲无法排遣的哀伤。

短短四句,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王安石——不是那个站在朝堂上力主变法的果决政治家,而是一个在女儿墓前泪眼婆娑的普通父亲。

1
让时光回到1047年的春天。

当时的王安石正在鄞县任知县,春日里木堇花开得正盛,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看着女儿天真烂漫的笑脸,王安石的心中充满了慈爱,他为女儿取名王堇,小名鄞女,寄托着对这个在木堇花开时降生的小生命的无限期望。

但残酷的命运没有给这个家庭太多的欢乐时光。

仅仅一年多后,年幼的鄞女突然染上重病,最终不幸夭折。

这个打击对王安石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他强忍悲痛,将女儿安葬在崇法院的西北角,并亲自为她写下墓志铭,以寄托对爱女永远的思念。

到了1050年,王安石任期已满,即将离开鄞县返回都城。在离别的前夜,他独自划着小舟来到女儿的墓前。

秋夜渐凉,草木枯萎,清冷的月光下,这位父亲再次面对女儿的坟墓,心中的悲痛终于无法抑制。

"行年三十已衰翁",虽然年仅三十出头,但因为丧女之痛,王安石的心境已如同衰老的老翁。

"满眼忧伤只自攻"中的"攻"字,生动地描绘出思念和痛苦在心中翻涌的感觉。

而"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直白地道出了诗人与亲人生死永隔的残酷现实,字字血泪,令人动容。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王安石的另一面:一个有血有肉的父亲,一个因思念爱女而心碎的普通人。

2
王安石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从一个地方官员成长为手握重权的宰相,推行新法,改革弊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鄞县任职期间,王安石展现出了卓越的施政才能。他勤勉尽责,认真勘查当地地势,积极推动水利工程建设。

他治理广德湖、疏浚东钱湖,解决了当地百姓的灌溉难题。

不仅如此,他还开创性地将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民户,这一举措后来成为他推行青苗法的重要实践基础。

就是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的清官,在生活中中却遭遇了沉重的打击。

或许正是这种人生的阴晴圆缺,让他后来在推行变法时,既显现出强硬的一面,又保持着对人性的理解和同情。

世人总说王安石性格偏激,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他与苏轼因变法而产生的政见之争中,当苏轼遭遇危险时,王安石依然愿意为其求情。

这种宽厚的胸襟,是否与他在人生早期经历的痛苦有关?失去爱女的伤痛,是否让他更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3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身份和标签所定义。有时是严厉的父母,有时是冷酷的同事,有时是无情的对手。

但正如王安石的故事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丰富而复杂的。

无论外表多么坚强,内心深处都保留着最本真的情感,也会因为失去至亲而心碎。

当王安石站在女儿的坟前,他不是那个朝廷重臣,不是那个变法先驱,而仅仅是一个想念女儿的父亲。

月光下,他独自划着扁舟前来,或许脑海中还浮现着女儿咿呀学语的模样,记得她在木堇花开时的第一声啼哭,记得她因病痛煎熬时的每一声呜咽。

时光流转,物是人非。

一千年前的那个秋夜,王安石在女儿墓前的泪水,与今天天下父母因思念孩子而落下的泪水,其实并无分别。

这种人性的光芒,才是让历史真正鲜活起来的关键。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7 17: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