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传播宗教的人士)
一般指西方国家的宗教组织向海外派出的,传播天主教、基督教的人员。1622年,罗马教廷设立了负责向新大陆传教区的教廷传信部(今万民福音部)。 15世纪后期,随着地理大发现及西班牙、葡萄牙的对外扩张,欧洲传教士纷纷前往世界各地传教。中国是天主教传教的重点地区。明万历年间,耶稣会士率先入华,掀开了明清时期中西方科学与文化交流的序幕。从1552年到利玛窦1583年到达中国,共有32名耶稣会士、24名方济各会士、2名奥斯定(奥古斯丁)会士和1名多明我会士试图在中国定居,但都未成功。直到1583年,耶稣会士罗明坚、利玛窦等始以“番僧”的身份到达肇庆,开启了耶稣会在中国内地传教的历史。此后,耶稣会陆续派遣传教士进入中国。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教士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沙勿略、罗明坚、利玛窦、龙华民、罗如望、庞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清代雍正年间,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播,传教士除少数在朝廷供职者可获豁免外,皆被逐离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卷土重来。据天主教方面1949年统计,当时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外国传教士有55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