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缅甸-暹罗铁路以及那座跨越桂河的著名桥梁的历史。1952年,一位名为皮艾尔•博勒(Pierre Boulle)的法裔工程师、作家以及二战期间在中、缅、印度尼西亚作战的英国特种部队抵抗战士,出版了他的第二部小说,名为《桂河大桥》。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大致基于战争时期设在堪察纳布里附近一座盟军战俘营所发生的事件。小说以建桥修桥及最后炸桥为载体,艺术地再现盟军战俘所置身的悲惨境况,以及每日累断脊梁的苦工,他们为在日本人的羞辱下再度找到自我尊严的艰难曲折斗争历程。
《桂河大桥》一经发表便引发轰动,成为了一部国际畅销小说,并赢得评论界的纷纷喝彩,于1952年荣获了法国圣•伯夫文学奖的殊荣。五年后,当《桂河大桥》被著名电影导演大卫•里恩爵士搬上银幕成为当时的票房大片时,又赢得了更多的欢迎一举赢得8项奥斯卡奖提名,它较之博勒的原著更不拘泥于历史事实。围绕被盟军战俘诅咒的“死亡铁路”所发生的真实故事,桂河大桥的建造与炸毁的整个过程突发奇想,虚构情节,在人格与尊严、人性与操守、道义与理想之中制造矛盾冲突,表达人性的光芒与战争的悲剧。其中的尼科森上校,做为典型的英国军人,他具有英国绅士的认真态度,以及“任务就一定要完成”的执着。但也存在大桥建成,他就认为那是自己和部下的汗水和心血,却忘记桥一但修通,会对自己的部队带来损害的愚锢。当然还有其它如美国军人狡黠,日本军人的武士道精神等等。感受此片,值得我们吸取的东西很多,在这里我也一言难尽。有时间亲自看看,自己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