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的时候,冬至吃“冬节馃”。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甚至我都记不起“冬节馃”是什么样儿。尽力地回忆,大概像现在的肉包子,上头有个口,可以看见里头是什么馅,可惜我也记不清了。这也许与冬至是传说中的“鬼节”有关,所做的冬节馃,首先用来祭祀祖先。祖先吃剩了,才轮到孩子们吃。
到了温州,风俗有所变化,冬至的早晨要吃汤圆。不记得小时侯吃过汤圆,所以对温州吃汤圆颇感新鲜。那时候,汤圆要买糯米粉和麻心自己做。老婆和好了粉,我就睁大眼睛在边上看。因为我一直想不通:那天衣无缝的汤圆,麻心是怎么嵌进去的。看了一遍,其实也挺简单,就取一小米粉团搓圆挤扁再塞入备用的猪油麻心,收口再搓圆,就像家乡做烧饼。老婆弄清楚我不会做汤圆,笑道“早知道这样书呆,就不嫁了。”后经老婆多年调教,我成了做汤圆的好手。可惜如今这年月,做汤圆的手艺也用不上了。昨晚,老婆就吩咐我去买几包麻心汤圆。今天一早,我又放弃在汤锅里煮汤圆的传统方法,改在微波炉里煮汤圆,煮的时候不必三番五次的掺冷水,就里外熟透。汤圆装上碗,再撒一撮金红色的桂花,漂亮极了。请老婆孩子一起来品尝,全家人都甜滋滋,香喷喷,心中乐开了花。
温州有句俗话:吃了冬至汤圆长一岁。孩子误听作吃一个汤圆长一岁,争着吃,一个又一个;家长笑而不语,乐于谦让,也为免长这一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