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读啼笑因缘说门当户对的婚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2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啼笑因缘》是现代作家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作家张恨水一生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写作,最有代表的是《金粉世家》、《纸醉金迷》等长篇小说,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婚姻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众观芸芸众生的情感,古入今来,无非就是才子佳人,门当户对,豪门恩怨,爱恨情仇。什么才是真正的姻缘?劝君不妨读读《啼笑姻缘》一书,或多或少会有些感悟。

  小说主角樊家树与沈凤喜的相遇纯属偶然。自从樊家树和关寿峰有了来往后,在改名前的北京城内,天桥一向被人认为是九流三教聚集的地方,却成了樊家树打发消遣时间的场所。对于一个从南方到北京城求学的樊家树,只能用涉世未深来形容他。对于沈三弦的乞讨,樊家树出自内心的同情,给了沈三弦两吊铜钱。接下来沈凤喜迫于生计,为樊家树唱了一段《黛玉悲秋》,其实樊家树对听曲并不感兴趣。樊家树一眼看上了年轻貌美的沈凤喜。出于一种无奈之下的慷慨,抛出一个银元,再次引起了沈凤喜的极大关注。

  从樊家树表兄陶伯和夫妇二人为他张罗女朋友的态度和观点来看,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性,造就了生活在上层社会人士对待男女婚姻爱情观点有别于他人。人们自然而然地将门当户对的理念立在心中。从关寿峰与樊家树的最初相识谈话中,可以看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对待生活水准高于自己的人,则表现出一种近于卑微的姿态,而樊家树的心态很是让关寿峰感动。说时,一拍肚腰带道:“可千万别这样称呼。”家树道:“你老人家不过少几个钱,不能穿好的,吃好的,办不起大事,难道为了穷,把年岁都丢了不成?......”。陶太太笑道:“去一次两次,那是没有意思的。但是去得多了......,
总比到天桥去坐在那又臊又臭的小茶馆里强得多。”陶太太一次舞会的开销足让樊家树惊讶不止,白天自己给那唱大鼓书的一块钱,人家就受宠若惊,认为不世的奇遇。而陶太太和何丽娜出手的开销就足足是沈凤喜全家人一年的生活开销。

  何丽娜对樊家树的初次印象是不错的。毕竟他是陶太太的亲戚,在她的潜意识里,怎么说也算得上门当户对,而樊家树对何丽娜的态度是不冷不热。他压根没往那方面考虑。他有自身的软肋,他认为自己是寄宿在表兄家里,而自身的家境已不如从前。曾经在社会有一定地位的父亲已早亡,家中只有一个母亲。论家庭条件来说,他可能觉得自己跟何丽娜并不属于在同一层次上。或许是沈凤喜更适合自己。

  命运并非毫无缘由地捉弄一个人。樊家树有心要帮助沈凤喜,出钱供她念书,其实这也是沈凤喜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她在千恩万谢中爱上了这个来自南方的樊家树。绝大多数原因可能还是出于感恩。沈凤喜对樊家树的感情,一开始也是建立在金钱上的,随后樊家树在生活上不断资助沈凤喜她们一家,沈凤喜慢慢地发现只有找个有钱的主儿,将来才能改变就此贫困的生活。这与沈凤喜从小生活环境有关。虽说樊家树并不是生活在大富大贵的家庭,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至少可以说是一个小康家庭。他性格温顺、善良,有着一定的同情心,在那个时代算得上是一个进步青年。他喜欢沈凤喜的纯真和伶俐,并不喜欢富家千金小姐何丽娜那种依仗着优越的家庭物质条件,而过着空虚奢华放荡的生活。如果撇开家庭物质条件来说,樊家树和沈凤喜有着共同之处,二人都是父亲早亡。也可能正因这个共同点,使得二人有着同命相怜的共鸣。在随后樊家树在与沈凤喜的交往中,樊家树又在关寿峰患病危难时出手帮助了他,使得后来樊家树在一次被强匪劫持中获救,而救人者正是关寿父女二人,可谓是一报还一报。

  沈凤喜上了学堂后,她开始慢慢地变本加厉地褪去她最本质的本色。她开始嫌贫爱富,她内心是十分矛盾的。沈凤喜嫁给大军阀刘德柱一方面是出于无奈,因为刘德柱做为当时社会的当地军阀,有钱有势,手段恶毒。另一方面沈凤喜个人对金钱的崇拜也是非常着迷,在旁亲的指指点点之下,使得她刚刚立起的并不牢靠的心理防线彻底决堤。当她真正地进入将军府后,随后的生活并不如她之前想象那样美好。她受尽折磨,生不如死,最后疯了。而关秀姑刺杀刘德柱,完全是出于对樊家树的报恩,因为她父亲在病重时,是樊家树救了他。

  小说写到后尾,应该是个不错的结局。后来《啼笑因缘》问世后,时隔三年,作者又应当时读者和出版商的应求,又补续了一段故事,个人感觉后补的部分不如前部分写得好。甚至怀疑是不是原作者写的。若不看《一九三三年续集作者自序》这段文字说明,真以为那是后来人强加续上的结局。

  沈凤喜最终在见到从德国留学归国的樊家树,她终于醒悟自已的过错,可是一切都太迟了。樊家树已不是再当初来北京求学的学子,他比过去有所成熟。沈凤喜的死亡不得不说是个悲剧。而沈国英这个人物的表现在小说前后转型显得有些牵强。关寿峰父女俩的性格表现了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符合人物在小说中一出场中的表现和对应。对于何丽娜的变化,并不十分突出。在抗战开始的年代,她能看清时局,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说服父亲捐款抗战,已是相当不错了。关家父女俩的英勇为国献身,体现了一个普通百姓保家为国的士气。正因如此,做为军人出身的沈国英更没有理由不上前线,他能变卖家产,投身到战场舍身救国,在当时社会境况下,是难能可贵的。

  樊家树与何丽娜在清明烧纸祭奠亡灵,在沈凤喜的碑文上落有“故未婚妻沈凤喜女士之墓,杭县樊家树立”,表达了樊家树对沈凤喜的怀念。樊家树道:“丽娜,人生都是如此,不要把烂漫的春光虚度了。我们至少要学沈国英,有一种最后的振作呀!”何丽娜道:“是的,你不用伤心,还有我呢,我始终能了解你呀!”家树万分难过之余,觉得还有这样一个知己,握了她的手,就也破涕为笑了。樊家树终于与何丽娜走到了一块。小说的最终结局又让人联想到门当户对的说法,千里姻缘一线牵,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

  读完《啼笑姻缘》,合全书,再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婚姻,切莫对号入座,小说毕竟是虚构的,撇开书中那些男女爱情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不难让人在字里行间中找到民国时期老北京的风土民情和小市民们的生活情景,重现老北京的天桥、先农坛、什刹海、北海和西山等景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

参与人数 2草币 +140 收起 理由
淡月光 + 60 赞一个!
水清木青 + 8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23-6-6 2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6-6 21:38 编辑

字太小了。

你的视力肯定不错。
板凳
发表于 2023-6-6 21:58 | 只看该作者
还真是应了有缘千里也相投,无缘对面不偶的那句老话。
地板
发表于 2023-6-6 22:01 | 只看该作者
话说门当户对的婚姻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两个生存环境相似的人结合到一起,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生活。
4
发表于 2023-6-7 10:28 | 只看该作者
到底恋爱追求的应是“门当户对”呢还是打破“门第观念”呢?《啼笑因缘》经典语句:黄金最是无情物,变尽天下儿女心。一语道破天机,在现在还是如此。但是城里傻丫头和农村男孩的故事屡见不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7 10: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