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铁厂沟人在塔城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7 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孟文林
       铁厂沟在塔城的人很多,但说到文采孟文林当属文笔第一,他在煤矿时已是公认的才子。     
       孟文林来煤矿时在那里一无亲,二无友。背个小行李卷,挂个小书包,由他在安处工作的老乡陈科长带去的。陈科长介绍说他学习很好,文笔也不错,特喜欢文学,在学校当个老师没问题。陈科长是煤矿的老朋友了,他的面子不能簿,正好学校也需要人,就让孟文林试讲一课再定。
      那时孟文林瘦弱,肤白中露黄,发干不油光,一看就让人想到不是营养不艮,就是精神压力过大所致。学校给他的试讲课文,是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他往讲台上一站,下面的学生一看他的外形,开始都不看好他,听讲的评判人员也都有点怀疑。可他开口一讲,除略带点甘肃口音外,吐字还算清楚。当他把<谁是最可爱的人>写到黑板上时,他的一手粉笔字,让大家一看就开始转变了对他的看法。一堂课讲完,基本无啥可挑剔之处。最后评判是:板书整齐,字迹规矩清晰。讲的条理分明,对课文分析得透,全文前后融合一体,声情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决定录用,他成了煤矿中学的一名招聘老师,按学历享受规定的工资待遇。原来他在老家代过课,有一定的基础,怪不待上讲台不慌。
     他在矿任教两年,开始没引起领导的关注。直到一位矿领导在塔城报上,看到他发表的几篇写煤矿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的报道,才开始渐渐进入领导的视线。他写的虽说是豆腐块短文,但铁厂沟煤矿也算上报啦!外地看报的人以前除知道烧铁厂沟的煤之外,现在也知道铁厂沟的人了。现在基本可以认定,他不但是个好老师,而且文才也一定不会差。
    恰在此时煤矿为职工子女就业,也是为煤矿培养第二代接班人,出台了一套委培计划。就是煤矿选定委培专业,联糸委培院校。子女按学历和想学的专业自愿报名,审查后送出去委培,拿上毕业证回来一律安排工作,享受学历待遇,但要签定服务年限合同。
     孟文林抓往了这次机遇,申请也去委培。可他不是矿工子女,能否享受子女的待遇?最后领导认为他是位可塑之才特批他去。他委培的院校是湖南衡阳师范学院,同行者3人。待业青年有10人,去了陕西商洛师范学院。   
    这次委培可以说是孟文林改变命运的开始!   
   三年后他毕业归来,手捧鲜红的大专毕业证书,身体也发育的定格,面色红润有光,头发乌黑发亮,一个标致的帅哥俊才站在人们的面前。学校将他调整到高中部任教,以发挥他的所学。
   他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笔耕不止。除新闻报道外,诗歌,散文,随笔等常有文字作品出手,文笔不错,日有进步。他给自已取的笔名是:湘水扁舟。我猜想湘水一定是他不忘在湖南学习的三年之情,扁舟是说自己犹如一飘洎在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任风高浪急,也要驶抵自已理想的彼岸。
     在校又任教两年后,他被调入矿文化科任付科长,主管电视播放,新闻采编,主编矿山快报。采访是辛苦的,必须步行4公里上山到采访的井口,然后下井到第一线,录劳动的场面,和井下工人面对面的接触交谈。他没在井下第一线干过多少活,可他下过井,体会过井下环境,和井下一线工人的工作场境。
     不论是采煤队,还是个人,只要在电视上露面,或在矿山快报上有名,都感到是无尚的光荣。甚至连家属和小孩也觉得脸上有光,这就是宣传的力量!这种鼓动的作用,有时比开会来得更直接,更有作用。
    这段工作历程,对孟文林以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992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一周年,煤矿倡议举行地区煤炭系统<青年歌手乌金杯大奖赛>,经地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批准,如期园满举行。这是地区煤炭系统各族青年歌手的第一次大聚会,也展现了煤矿工人的火热风彩,宣传作用显著。这次活动孟文林任开幕词,闭幕词草稿的主笔。同时任宣传文字,歌词,编导的总执笔人。他写的歌词,至今在铁厂沟还有人在唱。
     大奖赛过后不久,一次地委宣传部部长王树则路过铁厂沟小息,突然提出要调孟文林,以为他随便说说而巳。半个月后,地委宣传部苏质朴科长,竞来考查了。
    苏质朴是煤矿的老朋友了,当年他在煤矿接受再教育时,一块在井下抱电钻打眼放炮,共同干了将近一年。这次重来,一是考查孟文林,二也算故地重游吧。
   三天过后,苏质朴对这次考查很满意,说回去如实向领导回报就走了。
    苏质朴走了,可孟文林要调到地委宣传部这股风,却在铁厂沟吹开了!
   这风吹动了熊英美的心!
    熊英美曾是孟文林教过的学生,煤矿美女中她排第三。是孟文林先追的人家,人家父母都是第一代老工人,开始不怎么中意。直到孟文林调文化科,才放手教女儿交往,自此孟文林吃饭洗衣有人管了。
   这次一听说孟文林要调地委宣传部了,熊英美先高兴,后心慌,他去塔城要变了心可咋办?她的闺蜜又说什么,英美,英美,知道超英赶美学苏联这话吗?你的孟郎要学了苏联,找个超过你这个英美的,你可就惨了!
    熊英美的父母更着急!
   孟文林是重情义的人,更不是忘恩负义之辈,主动提出先领结婚证。
    熊英美父母请老乡,约朋友,找领导,既然结婚证领了,那就结婿吧。
   孟文林一听就同意了。这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果断,正确的决定之一,且是一个有情有义,获得一生爱情和幸福家庭的决定!这个决定也直接影响了他一生。
  孟文林和熊英美的蜜月还没过完,调令来了。
    他到了地委宣传部,接触的人不一样了,看到的文件多了,听领导讲话多了,耳闻目睹的事多了。自巳的视野也开阔了,新东西层出不穷,天天逼着他去接受,他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宣传部是党委的喉舌,各项政策的贯彻和落实,都要由他们先广泛深入的宣传。这就要起草文件,上呈下达。孟文林的文字功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他的勤奋努力,他所做出的贡献,获得组织的认可,并对他进一步培养,职务上也一步步升高。
     他从宣传部调地区电视台任付台长,就是组织上对他贡献和成绩的肯定,也是进一步培养他。他分管新闻的采访,编导,审阅,播出。负责电视网络的改造,更新,升级。在他的主导下,塔城电视台和和自治区广电联网,收视节目一下子增加十几个频道。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收视率。
   有成绩组织上是能看得到的,群众对每个干部也是心中有杆称的。
    不久孟文林调塔城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一肩挑。他上任后对塔城日报大力改造,创新,增容。牢牢抓住喉舌作用这条主线,丰富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内容,对报纸大胆扩版,并创新版面,引进彩印。塔城日报自此深受读者的欢迎,使塔城日报的整体内容,质量有了极大的质的提高。
    因工休需要,孟文林又从报社调任地委宣传部,任常务付部长。
   党培养了他,时代给予了他厚爱,文才为他催开了前进之路,给他起步能量的确是铁厂沟的煤!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80 收起 理由
水清木青 + 8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21-8-27 22:58 | 只看该作者
静电老师笔下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无论是小说还是随笔,都像是一篇篇报告文学,记录着铁厂沟人在塔城的点点滴滴。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8-28 20:22 | 只看该作者
谢木青版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14 00: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