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0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铁厂沟人在塔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 2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引言
     铁厂沟人在塔城,乍一听这名字,一定有人觉得这有啥可写的?可我要问,你们看<北京人在纽约>觉得可写吗?我写铁厂沟人在塔城,他们融入塔城是极为正常之事。也是为了让没去过铁厂沟,不了解煤矿工人工作和生活的人,消除偏见,知道煤矿工人和他们的子女,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低下只会出笨力的人,他们都是大家的兄弟姐妹,智商不比别人差,人人身上有亮点,一旦换个可展现自我的环境,一定能闪现出耀眼炫丽的色彩!
    说铁厂沟人在塔城之前,必须简介一下铁厂沟煤矿。
    铁厂沟在托里县辖区内,虽是个小山沟,但历史上就是塔额去克拉玛依,和布克赛尔蒙古自县的必经驿站。一条小河叫铁厂沟河穿矿区而过,元朝时名为苏乎图河。小河由西向东直入白杨河,但东距铁厂沟5公里后形成一片面积不小的湿地,托里县红卫公社三大队就在此,可汉族小队靠近煤矿,驻地为南湾村,所以这些人也称之为铁厂沟人。
     铁厂沟是由哈语铁木塔木翻译而来的,意为有铁有煤的地方。可铁矿石品位太低炼不成铁,但煤储量丰富,是优质的工业和民用煤。煤炭开采史可上朔到光绪二十五年<即1900年>。由塔城守备赵文彬持官本开办。主要为当时哈图区域内近2000淘金人用煤开办,也为减少对哈图河系中树木的砍伐。后轮为私人开办,最后一个矿主是王宝山,1956年工商业改造时无偿献给国家。地区外贸局和电厂都代管过,1957年底塔城地区行政公署任命奴呼为矿长,地区铁厂沟煤矿正式成立。奴呼是笫一任矿长,也是铁厂沟第一位共产党员。
     1958年大炼钢铁时,铁厂沟炼钢大军最多时竞达2000余人,土炉遍山坡,一到晚上火光照红山沟,风一起火星满天飞舞,恰似千万条火龙在天空争雄。
    1958年农七师额敏第三管理处,派采矿队进驻铁厂沟,这就是兵团煤矿的前身。自此铁厂沟形成两个各自为政的煤矿,1975年两矿才合并为一。
     1974年塔城县南山煤矿搬迁到铁厂沟,改名塔城县铁厂沟煤矿,1979年6月和地区煤矿合并,自此这个开采史过百年的矿区终于成为一体。
      但铁沟人习惯上仍分老地区煤矿人,兵团煤矿人,南山煤矿人,南湾人。
      1983年,年产九万吨的三号技改井开工建设。
     1990年,年产30万吨的四号井开工建设。
    自此煤矿步入机械化开采行列,铁厂沟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铁厂沟历来被人认为是狂风不断,飞砂走石,风雪能冻死人的穷山沟。一年刮一场风,从年初一刮到年三十,小则三四级,大者十二级。气候恶烈,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极其艰苦。用塔城人的话讲:那真不是个人不能呆的地方!对矿工人们则卑视为傻,黑,粗的低等人。可煤矿工人,为了塔额北四县军民用煤,和社会主义事的发展,确无怨无悔的战斗生活在那里。铁厂沟生活环境确实艰苦,正因为铁厂沟艰苦,才成为一块藏龙卧虎,俊才比肩的风水宝地!
     它是一座历炼钢铁铸造人才的熔炉,每个铁厂沟人,都是一块深埋地下的乌金,只要挖掘出来点燃,都会发出光和热,把自已的终身无偿奉献给人民。
     我写铁厂沟人在塔城,仅是被挖掘出的几块乌金而巳,不是铁厂沟人的全貌,比他们还优秀的人还很多很多,在本文不能一一写出。
     注:人皆真姓,名则化名。
2,李用
     说到铁厂沟人在塔城,第一个必须说李用,因为他是进矿最早,来到塔城成就最高的元老级人物。
     他是农七师额敏三管处铁厂沟煤矿刚组建学校的第一批教师,他支边而来,有幸分配到兵团铁厂沟煤矿中学。
    1975年兵团改制,农九师改为地区农垦局,兵地合一,地区煤矿顺理成章的和兵团煤矿合并为一。恰这时地区农校成立,急需有水平的老师,李用有幸被选中调入地区农校,时势给了他一个梦想不到的大的发展空间,也从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他到农校后,又给农校从铁厂沟推荐了不少人,但这些人的发展都不如他,这就是自身素质使然吧。
     在煤矿凡接触过他的人,特别是他的同事,都说他处事稳重,为人厚道,肚里有货,识大体。教过的学生,都说李老师课讲的好,对学生好。从没高声喝斥过学生,更别说责骂体罚了。他说话永远是温文而雅,和风细雨,无形就产生出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亲和力。至今多年前回上海,湖南等地的老同事都还和他有交往,逢年过节发问好电,有的还寄来土特产,由此可见他交友之诚,为人之德的品格。
     在农校工作几年后,凭自已的工作能力,和做出的大家公认的业绩,又因文字功力深厚,被地委宣传部考查后看中,就调到了地委宣传部。组织上看到了他做出的成绩,记住了他对党和对事业的忠诚,以及他优秀的品德,这次又给了他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使他有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几年间在地委宣传部,他从一个普通科员默默努力勤肯工作,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写文章的能力,由科员付科长一路晋升,最后升任地委宣传部部长。
     后因工作需要调任地委统战部部长。
     最后升任地区政协付主席,步入付厅级的高干序列。
     一个铁厂沟煤矿的中学老师,能有如此的发展,除党的培养教育和关爱,及个人本身素质和努力外。我觉得他还得益于在煤矿工作的几年,从井下工人身上学到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从煤的身上学到了,埋在地下就是块默默无闻的煤,一旦挖掘出来被点燃,就能发出光和热献身人民。
     最后祝愿李老,退而不休,在塔城这个康养天堂,伴着伟人山再发挥余热!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100 收起 理由
小雨的节奏 + 1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21-8-3 13:40 | 只看该作者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容易出成绩,也越容易出人才。
板凳
发表于 2021-8-3 13:46 | 只看该作者
煤矿工人比其它行业的人确实付出的要多一些,工作地点偏僻,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与社会接触少,正因为如此,更彰显出了他们的品德:燃烧自己,温暖他人。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0:35 | 只看该作者
谢木青先生理解
4
发表于 2021-8-4 08:55 | 只看该作者
故事朴实生动,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5
发表于 2021-8-4 08:5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追求和抱负。
6
发表于 2021-8-5 10:17 | 只看该作者
看静电栩实的文字,总有一种感觉,就像身在其中一样。
7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20:59 | 只看该作者
谢独心和小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14 15: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