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老师结婚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0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9-18 06:51 编辑

中医老师结婚, 上联: 龙骨一根, 退烧、止痒、生津;网友下联更经典!

对联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全国这么盛行,与“对联天子”朱元璋的大力推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太祖朱元璋本是皇觉寺的一个和尚,识字不多。投奔义军,征战沙场后,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知识文化,竟也小有所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竟是开国帝王,无论是诗歌还是对联,写得都相当霸气。有一年除夕,朱元璋传旨公卿士庶,家家都贴春联。诏令发出后,朱元璋乔装成一普通书生,走街串巷,兴致勃勃地欣赏那各具特色的对联,心里好不高兴。谁知当来到一小巷时,发现有户人家,竟然没有遵照旨意写对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询问,方知原来这是一户阉猪人家,家里没有人读书识字,更不要说能写对联了。朱元璋便索来笔墨,亲自给这户农家写上一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幅对联一语双关,生动形象,被传为千古佳话。
如今,现代文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联算是传统文化中流传比较好的一种元素。在升学考试、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中应用最为广泛。且当代的对联在平仄、对仗要求上,已经没有过去那么严格,门槛的降低,写对联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雅俗共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天说说教师这个职业的婚联趣事,在上世纪80年代,某高中一对音乐老师与外语教师结婚,校长根据他们所教的课程,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1234567。”
下联:“ABCDEFG。”
横批:“O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还有一对是数学教师结婚,他便写道,
上联:“恩爱天长,加减乘除难算尽。”
下联:“好合地久,点线面体岂包完。”
横批:“白头到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两幅对联可谓是妙趣横生,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让人过目难忘。
最后,又到了出题环节,有一对中医学院的老师结婚,导师写出一上联:
龙骨一根,退烧、止痒、生津;
下联苦思良久,一直未得,你能帮忙写出文雅贴切的下联吗?是高手就露一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5-2 03: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