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双方常常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结果两方都不满意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婆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较少,所以,对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
婆媳关系为什么难以处理
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例如传统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容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妇心里会想,我们之间没有交情,我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我就要对你百般照顾,我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婆婆心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你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啊!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满意。
当婆媳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然而,抱怨婆婆的媳妇或抱怨媳妇的婆婆常常忽视一个现象,那就是无论婆婆还是媳妇,她们的母女关系一定比婆媳关系要好。被儿媳妇看作是“恶婆婆”的人,却对她们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在她们的女儿眼里,“母亲”、“娘家”都是无法替代的情感港湾。反过来,被婆婆认为不懂孝顺的媳妇,却总是对她们自己的母亲时常惦念,关怀备至。
“分家单过”日渐普遍,社会结构中夫妻轴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轴依然有重要地位现代都市青年婚后一般不与父母同住,农村青年婚后“分家单过”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于是,婚后的媳妇就有了三个意味不同的家———娘家、夫家与自己家。自己家是一种以夫妻为主轴的家庭,维系夫妻感情的主要是真有之情,而不是血亲关系。而夫家是丈夫的娘家,娘家是自己的娘家。一些已婚女性总是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夫家排在第三位。一些已婚男性则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妻子的娘家排在第三位。这就是一些夫妻冲突的来源。很多夫妻争吵的理由往往是“你妈是妈,我妈就不是妈吗?”要求对方把顺序排列与自己相同。这就反映出在社会发生变迁的今天,尽管在家庭中夫妻轴的地位上升了,但是在我们身上,父子轴仍然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思路。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会把丈夫的娘家也当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样,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娘家当成自己的娘家。另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对方对娘家的价值认定,体验对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这两种思路尽管有些不同,却都可以较好地协调因婆媳关系引起的夫妻冲突。
婆媳和睦相处3大定律
婆媳矛盾这一古老的话题能够一直延续到今天,反映出的不仅是两代女人之结,更有与社会发展的脚步息息相关的新矛盾、新理念。为了了解和反映更多婆媳的想法和愿望,我们在部分省市,以随机方式分别对婆婆和媳妇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2份,所反映出的是502对婆媳的情况。被调查者涉及北京、上海、山东、河南等省市,其中婆婆239位,平均年龄64岁,媳妇263位,平均年龄36岁。
调查结论1:近七成婆媳关系相处良好
本次调查中,有339位被访者认为自己与婆婆/媳妇相处“很好”和“较好”,占67.53%。其中认为相处“很好”的婆婆占28.7%,媳妇占29.5%。从调查当中可以看出,近七成婆媳相处良好。
通过对被调查媳妇的学历、收入以及婚龄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
——媳妇的收入越高,婆媳关系的融洽度也越高。
——媳妇受教育程度越高,婆媳融洽度越高。
——婆媳的融洽度与婚龄长短呈反向比例。婆媳相处时间越长,矛盾随之增加。在本次调查当中,媳妇婚龄15年以上者,婆媳双方满意度评价较低。
调查结论2:五成以上婆媳没有发生过争执
在本次调查中,有超过五成的婆婆和媳妇表示“没有太大意见,从未发生过争执”。有16.5%的婆媳“当面客气,背后向儿子(丈夫)抱怨”。而“意见很大,但没有吵过,一直在忍耐”的婆媳则在10%以下。只有不到两成的婆媳“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从不来往”。
这一方面说明现代人的婆媳关系确有改善,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代婆媳相互容忍度加大,矛盾极少被演绎到桌面上来。 另外,婆媳分住也是婆媳间矛盾减少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只有22.6% 的被调查者婆媳同住。俗话说,距离产生美,空间的疏离让婆媳间减少了日常琐碎事务的纠缠,也减少了摩擦,相处更趋于理性,即使偶有不愉快发生,也难有恶化的机会。
调查结论3:婆媳矛盾中的儿子(丈夫)——谁有理就帮谁
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儿子(丈夫)在调解婆媳关系中作用关键,而他们最通常的表现是处事公正:“谁有理就帮谁”。另有三成婆媳埋怨儿子(丈夫)“谁也不帮,假装不知道”,有同样多的婆媳认为儿子(丈夫)是“和事佬,两面派”。
在进行此项调查过程中,我们与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直接交流,她们大都对那个与自己休戚与共的男人(儿子/丈夫)寄予厚望,认为他们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调解婆媳关系最重要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儿子(丈夫)在婆媳关系中的偏袒行为并不突出,只有不到一成的婆婆认为儿子“帮着他老婆欺负我”,认为“坚定不移地向着妈”的媳妇也只占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