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静待黎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 前尘旧事(完结)

   关闭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3-6-6 00:5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具有泻小说的素质额。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03:40 | 只看该作者
佩佩 发表于 2013-6-6 0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幸福美满的一对,真是羡慕哈。

哈哈。。。。。小说嘛。。。。你也很幸福。。。。。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03:41 | 只看该作者
佩佩 发表于 2013-6-6 00: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具有泻小说的素质额。

好。。。。。。。把自己的述质。。。。好好倾泻出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5: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静待黎明 于 2013-6-6 15:28 编辑

    这些日子是如此的平凡,却又如此不简单,伟大就产生于平凡之中,这是人人皆知的一个秘密。天下大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谁说把一个小孩子生出来,让他健康成长,再让他独立的生活,养活自己,照顾别人,就不伟大?
    有时候,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对于照顾小孩的人,不那么看重,觉得没什么地位,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个人终其一生的观念,所养成的习惯,是在他的童年期间养成的,尤其是在他妈妈身边那几年,妈妈对他的影响就更大。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妈妈是关心孩子的,好好的陪着孩子的,让孩子感觉到关爱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也会关爱他人,与人为善。妈妈是诚实的,孩子也会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妈妈做事是认真的,孩子做事自然也不会马马虎虎、朝三暮四。某种意义上,妈妈能决定一个孩子以后所走的人生道路。因此,带孩子的妈妈,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一百五十年前,美国有位做母亲的作家曾写过,在20世纪初的中国,教育发达,但不重视对母亲的教育,当时,很多中国母亲都不识字,这样的母亲,带出来的孩子,在以后走的路子会艰难很多。而同一时期,英国、美国、日本的母亲,都能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大多都懂得很好的相夫教子,因此,在那时期,这些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大力的发展,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好的提高。
    某种意义上,做母亲的是优秀的,做为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此,时代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几乎每一位母亲都拥有本科学历。而且在学校里,都得到很好的人文教育训练,这有利于孩子的培养。
    吴丽回到公司工作两个月后,随着她的阅读量的增加,特别是参加过社区的一个关于母亲教子的讲座之后,突然打算要辞职,回家带孩子。理由是,孩子目前还小,需要妈妈时时陪着,隔代的教育不是没有好处,而吴丽考虑到,自己亲自陪着孩子,这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吴丽希望在小宏健的童年期间,得到妈妈的照顾。再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女人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的,为了下一代,更需要好好的扮演好做妻子和妈妈的角色。而男人可以负责在外面工作,赚钱养家。
    吴丽和卢杰商量,她说,老公我打算辞职回家带小孩。卢杰说,哦?为什么?你工作不是好好的吗?吴丽说,对于女人而言,家庭更重要,相夫教子是我的本份。说完微微一笑。卢杰说,那以后要靠我来养活你们呀?吴丽说,当然,这是做丈夫的责任。说完又淡淡一笑。卢杰说,你有什么打算?吴丽说,我打算等到小孩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再去工作,平时做家庭主妇,请问相公允许不?
    卢杰说,不允许。他也笑了。他继续说,在二十一世纪讲究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时代,人人是平等的,人人都追求独立,你难道想放弃你这个宝贵的权利?吴丽沉默了一会儿,说,夫妻之间就是要合作,才把一个孩子抚养大,并培养出来。卢杰也沉默了,喝一口茶,轻轻叹一下气,说,对孩子而言,妈妈真的很重要?吴丽点了点头。
    卢杰看着她,也轻轻点了点头。
    卢杰心想,吴丽真的很不错,愿意为了陪着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事业。至少是暂时放弃自己的事业。
    卢杰只有更努力的工作了,他要承担起男人的责任。这个家,需要他来养。这一夜,卢杰失眠了,思考着种种事情,看着小孩子,想到自己的过去,想到做为一个人来讲,人生的每一段经历。他走到小床边,抚摸一下小宏健的额头。小宏健在深夜睡得很香,没有醒过来。卢杰看着他,心里想着,小家伙,好好睡,将来你也要像你老爸一样,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你要比你老爸更有出息,有句老话,一代胜过一代。只有这样,人类才会进步。
    但是,相应的问题来了,卢杰的经济能力能支付家庭的支出吗?家庭压力大了,吴丽和卢杰,能承受得了那么大的压力吗?三年的时间之后,一切会变得怎么样?这都等待时间的证明。未来是未知的,只等着人们去探索。每个人选择的道路都不一样,因此才有精彩纷呈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人们的努力与坚持。
    第二天,吴丽就和公司商量,把工作辞了。经过沟通,公司支持吴丽这个决定,认为家庭的确比事业更重要,公司答应吴丽,如果三年后吴丽愿意再回来本公司上班,公司随时欢迎。公司让吴丽有一个月的工作交接期,也让新人能够尽快胜任工作。一个月后,吴丽就从公司回到家,开始了陪伴小孩子的生活阶段。
    吴丽打算给孩子一些启蒙教育,慢慢学会怎么认一些数字和文字,但不能急,才一岁不到的婴儿,正是初步感受这世界的时候,不能太急。她把小宏健的房间打理得像童话里森林小屋般美好,各种各样的玩具,各种各样的挂画。重要的是,婴儿的确需要妈妈的陪伴,有着妈妈的陪伴,其心智发育也会成熟一些。
    带小孩子这个过程,有时候是枯燥的,但也会很有价值感。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吴丽的内心就有一种满足,她觉得她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妈妈,这是她在工作中没有感受到的体验。她认为,做一位好妈妈是她的义务。是的,每个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所谓有权利就有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不能分离。不存在没有义务的权利,也不存在没有权利的义务。抚养小孩的过程,就是尽义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很多时候并没有太多功利之心,这就是做父母的伟大之处。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静待黎明 于 2013-6-7 11:38 编辑

    在小宏健上幼儿园之前,吴丽一直带着他。吴丽培养他对大自然的好奇,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对他人的礼仪。这些都比较重要,因为小孩子一生的根基,就在这个时候打下。吴丽慢慢教会小宏健穿衣、吃饭、睡觉、洗手、上厕所等活动的同时,教会他待人接物的礼仪。如见面了怎么和别人打招呼,怎么和别人说话,怎么说谢谢,怎么说对不起,怎么和别人道别,这些小小的事情,吴丽认为小孩要早点学会,所谓美观大方是也。还有,如果有糖果,要学会舍得分一半给小朋友,从小要懂得关心他人。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叶,物质生产已经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是以节约为美。无论在何时,勤俭节约一直会是美德。在以前的艰苦岁月,人们没有办法才节约,在现在物质丰富的日子里,人们渐渐学会,节约是一种时尚,环保是一种时尚。十几年前,中国的荧火三号登上了火星,火星那里只有荒漠,没有植物,更没有任何动物,没有氧气,条件非常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如果到火星生存,必须要在人类生活基地里生活。而地球只有一个,在地球上生存,在自然的条件下即可。怎么说,地球都是人类的家园。
    节约是一种美德。吴丽认为对于小孩子的智力开发,应该顺其自然的。她不喜欢让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如某些“天才儿童”一样,小小年纪背下上百首唐诗,认识几千个汉字和几百个英文单词。她认为,对于小孩子,适当的智力开发是对的,但不能过早过度开发。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灵性,要让小孩子有想像的空间和享受天真的童年阶段。吴丽认为,作为父母,不能随意侵犯了小孩子天真的权利。
    因此,吴丽带着小宏健,其认字能力只比同龄小孩高一点点,识字不太多,她让小宏健慢慢学习、慢慢生活。在生活中享受,在享受中奋斗。吴丽最大的愿望是,小孩健康的长大,这比什么都重要。她还希望孩子是快乐地生活着,这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知识的缺少,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弥补,但是,童年的快乐,一旦被剥夺,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不容易弥补了。
    小宏健在妈妈身边的生活,一直非常开心,无忧无虑。这让卢宏健在他成年之后觉得非常奇怪。要知道,在他的童年,妈妈和奶奶是曾经闹过矛盾的,有一段时间,妈妈和奶奶会吵架。在他成年之后,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会和妈妈吵架,想不明白。小时候,他常常理解不了大人的事,他只知道,奶奶和妈妈吵架的时候,妈妈吵不过奶奶,就拉过小宏健,在一边偷偷的抹眼泪,小宏健发现,妈妈在抹泪的时候,背过身去,不让小宏健看见。
    可是,小宏健虽然想不明白,这种画面却记忆忧深,一直在他成年之后都挥之不去。在他两三岁的这段时间,小宏健是什么都不想的小孩儿,天真烂漫,就知道玩耍,静静的看着一切。小宏健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不愁吃的穿的,却一直吵架。在同一个屋檐下,都是一家人,却不断的吵架。难道是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可是她们俩说的是同一样的语言啊!
    多少年后,小宏健明白了,这是奶奶和妈妈是要找一种存在感,让家人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但也没必要以吵架的方式表现出来呀,可以用赞美的方式吧,而且这是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有事可以增加沟通,何乐而不为?虽然吵架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但不是最好的一种沟通方式。沟通,是人们生存下来的秘密。想一想,在以前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只能上山砍柴做燃料,只会用火柴,甚至用火燫。砍柴的时候,会遇到蛇鼠蝼蚁,人们在山上,可能会受伤,因此只有通过生活经验的交流,才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在这个过程里,少不了沟通的环节。
    有句俗话,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成了婆婆的奶奶,脾气是相当大的。奶奶常常为了一点小小的事,就和妈妈吴丽发火。难道是因为吴丽不去工作了,只在家带小孩,让奶奶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也许是的。奶奶脾气大,语言上的攻击让吴丽受不了,受不了就哭,然后向卢杰投诉。卢杰说,妈妈就是这个脾气,你忍着点就好了。
    忍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人们都承认,但是,如果长期的忍耐和压抑,有可能会让人生病的。眼下,吴丽就病了。吃不香睡不着,整天不开心,要不是看着年幼的小宏健,想着小宏健需要照顾,真不知道吴丽她是如何能坚持下来。卢杰带她去看医生,医生是当地一名老中医。望、闻、问、切过后,老先生给吴丽开了一个药方,让她去抓药。回家慢慢熬好,喝下去。几剂下来,的确有一点效果。
    中医治病讲究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不同的季节,不同体质的人,不同的地方,用药是有区别的,同样是当归这一味药,南方产的当归和北方产的当归,其药性就有区别。中医还关顾到人的心情,主张通过一定的药疗或食疗来调节人的精神状态。吴丽吃了剂中药,体质好了一些,这是短期的,过了一段时间,吴丽又郁郁寡欢,萎靡不振了。只好又去看医生,她依然找到这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老中医把过脉后,看了她的病历,询问一下日常生活状况,然后指出吴丽体质虚寒,需要补一补,除了开中药之外,还需要熬点鸡汤喝。
    老中医看了看她,再看看一旁的小宏健,加了一句说,你丈夫工作忙,不在家里,你要注意多休息,可以让你家婆帮你熬点鸡汤给你喝。吴丽点了点头,带着小宏健回家了。
    吴丽回到家,刚好家婆在家里,便轻轻的对家婆说,妈,我今天去看医生了,医生说我累,要注意休息,还让你帮我熬点鸡汤。卢杰的妈妈正为一点事生气着,听吴丽这么一说,看一眼吴丽,然后说我看你精神得很,想让我给你熬汤喝啊,对不起,我没空!说完,就拉起小宏健出门玩去了。

46#
发表于 2013-6-9 01:16 | 只看该作者
静待黎明 发表于 2013-6-6 0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小说嘛。。。。你也很幸福。。。。。

偶可不幸福,至今未嫁,老姑娘一个。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7:27 | 只看该作者
佩佩 发表于 2013-6-9 01: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偶可不幸福,至今未嫁,老姑娘一个。

那你想嫁不?
4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静待黎明 于 2013-6-10 17:42 编辑

    过了一段时间,吴丽的身体依然不好,整天浑身没力,做事没精神。她觉得苦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卢杰劝她,也许她需要一位咨询师了,他指的是心理咨询师。卢杰认为,吴丽身体没什么事的,他带吴丽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出来,都无碍。只有可能是思想层面的问题,因此,她也许需要咨询师。但吴丽不愿意去找咨询师。很多人认为,找咨询师的人,一般都精神有问题。这是一种误会。但这种误会,不是人人都能够理解的。
    现在的人,工作都忙,没有人那么有时间听别人的心事。再说,就算有时间听对方的心事,不一定能给对方专业一些的指导,这是不容易的。吴丽觉得家婆对她不好,这让她不开心。有些人看来,家婆不好,就不理她,自己做自己的事。但吴丽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她与家婆要有融洽的关系,这样才会好一些。
    这真是活受罪,家婆不一定想着和她处理好关系,至少做法不一定是为了处理好关系,而她偏想和家婆处好关系。这明摆着一强一弱的阵势就拉开了。吴丽温和,不会对家婆说重话。不是不敢,是不会,或者说是不舍得。她认为,任何人生活都是不容易的,怎么舍得给轻易责骂对方。但是,吴丽对家婆的冷处理,反而引起家婆变本加厉的责骂,这该如何是好。
    不过,还好,只要吴丽看一眼小宏健,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力量。她认为她有责任把小宏健带大,这是她必须要做的,这是她义不容辞的任务。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有人觉得,都什么时代的,这时代不愁吃和穿,为什么人还不开心?人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受人尊重的需要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容易引起当事人的不满意,不满意的心情容易影响到生理的状态。吴丽心情不好,自然会影响到她的身体状态。
    还好,吴丽平时喜欢唱歌,没事的时候,她会陪着小宏健一起唱歌,哼着几首歌曲给小宏健听,请听:

莫说青山多障碍,
风也急风也劲,
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
莫说水中多变幻,
水也清水也静,
柔情似水爱共永。
未怕罡风吹散了热爱,
万水千山总是情。
聚散也有天注定,
不怨天不怨命,
但求有山水共作证。

    吴丽从小喜欢唱歌,各种流行歌她都能唱两句,这一首《万水青山总是情》被她只字不漏的记住了,只因为她太喜欢这首歌,这首歌表达出了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她认为,她现在虽然受家婆的责骂,不太要紧,等到她把孩子带大了,这就是她最大的成绩。到时候,一切都风清云淡,微笑连连。
    是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无论此刻是多么的难过,多么的不容易,一切都会过去。一个人无论她做的好事,还是不好的事,一切都会过去。想到这里,她微微一笑,心态也平稳了,也想开了。
    不要紧,一切都会过去的。
    万水青山总是情,但求有山水共作证。
    三岁的小宏健,该上幼儿园了。上幼儿园的前一天晚上,小宏健兴奋得睡不着,问妈妈,去幼儿园是干吗的?吴丽说,去幼儿园能认识到很多小朋友,同时,你也会学到很多知识。小宏健问,学些什么呀?吴丽说,比如说,学数数,你现在能从一数到十是不是?老师会教你从十数到二十,然后再数到三十。小宏健问,二十以后的数是什么?吴丽说,二十以后就到二十一。小宏健又问,二十一后呢?二十二。
    二十二之后呢?
    二十二之后是二十三。
    二十三后又到什么?
    二十四。
    ……
    小宏健渐渐睡着了,带着他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好奇,渐渐睡着了。
    小宏健从小就渐渐养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常常喜欢问个为什么。这种认真的劲头,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好处。这种执着的精神,对他做学问,对他工作都有正面的影响。想一想,如果一个人做事情不执着、不认真,如何能做好一件事?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吴丽常常要求小宏健,不能随便说谎,鼓励他成为一名诚实的孩子。让小宏健从小就相信,诚实守信,是人的第一品格。一切道德的基础都是诚实。黑格尔说,诚实是人一切智慧的起源。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吴丽认为,就算以前的人有时候有那么一点不诚实的表现,但她还是希望能从小宏健开始,成为一名不错的诚实的人。
    其实,说到前辈,就因为前辈的诚实、诚恳、认真,才有我们的这一代和下一代。诚实,永远是人类发展、人类生存下来的秘密,只是这个秘密常常被保密了起来,有些时候,人们不太喜欢说出来并确认。
    人们做事要认真,人们做事要诚恳。人们的日常用品中,那么完好的电器,那么漂亮的汽车,那么优美的社区环境,那么精美的艺术品,无一不是最诚恳的人、最认真的人做出来的。试想一下,这世界如果没有了认真,这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条件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世界是美好的。
    吴丽想到这里,心中豁然开朗,觉得被家婆责骂也不太重要了。每个人做的事情,是有正面又或者非正面的意义,老天自有安排。因此,她所承受的压力和磨难,都不要紧。
    由于小宏健的诚实,他也就从小受到了很好的艺术教育。理由是这样的,吴丽音乐感觉不错,唱歌优美动听,又会拉小提琴,她唱的歌能达到普通歌手的水平,三岁的小宏健常常听妈妈唱歌,受到很好的示范教育,让他在成年之后参加歌手的培训,开创唱歌的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人们只有存在着真情实感的体会,才有可能演唱出动听的歌声,凑出美妙的音乐。因此,从事艺术的人,都是要求考试能拿很高分的人。君不见考艺术院校的学生的要求是最高的?
    很快,卢宏健就上小学了。上小学之后,老师会要求比较严格,不仅仅是玩耍这么简单了,还要求认真学习语文和数学,还有英语。现代的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只有这样,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比精英教育更重要,就如一个金字塔,基础打不好,塔也会建得不高,也不会牢固。
    在古代,教育只是有钱有地位的人才能参加的事务,现代社会不同了,社会追求公平,而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要让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很多地方的小学教育都免费,为的是让人人都能享受教育的公平。
    基础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系统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她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记得有一年,十几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相聚一堂,讨论在自己的一生中,所受到的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白发苍苍的科学家们不约而同的回答,最重要的教育是在小学和幼儿园,老师教育我们要勤洗手,对人要讲礼貌,做错了事要说对不起,有东西要分一半给小朋友,要多观察大自然……
    卢宏健上小学一年级,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就这样写到:如果我未来建十座房子,一间给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朋友住……还剩下一间给谁住?给有需要的人住。小孩子从小受到这样的教育,以后如果成为企业家,能够为有需要的人着想一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德育的一部分。
    有些人一直在想,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那是因为人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很多知识都不懂,语言知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和体会,都是需要人在参加教育的活动中来培养的。如果一个人从小缺少教育,是不太容易适应社会的。因此,教育的地位,要提到适当的位置上来。
    记得日本的明治维新期间,明治天皇下令办教育,开创了明治维新的时代。在二十世纪,日本也努力办教育,让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台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经济腾飞的时期,也是对教育投入最多的时期。一个国家的教育力量办得如何,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步伐。其中,人文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占相当大的部分。
    人生活在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科技的发展,使人的物质生活满足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人自然会产生对精神层面的满足需要。这是高层次的需要。记得有一年,一个省份的省委书记开会说,精神享受是高级的享受,是比物质享受更能令人满足的享受。
    卢宏健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小孩子在教室里吵吵闹闹,上课玲响了,小孩子都浑然不知,在一起嬉玩。班主任陈老师来到教室,准备上第一节课,发现小朋在玩的不亦乐乎,陈老师就站在门口,看着小学生在闹,陈老师心想,这群可爱的小孩子,很快你们就要结束玩耍的时期了。
    十几分钟后,小孩子见陈老师的表情有些异样,便渐渐安静了下来。陈老师于是走上讲台,给大家讲一下上课的纪律。说第一不可以随便说话,第二不可以做小动作,第三不可以睡觉。也是,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子,要求是要严格一点,如果连上小学一年级就开始那么皮,到了高年级,那还得了。不过还算好,这些六七岁的小孩大多数都挺乖巧,都遵守纪律。
    多少年之后,卢宏健回忆起他上小学的岁月,觉得这段日子是蛮幸福的。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小朋友,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受教育的机会的。而且在安全、舒服的环境下接受教育。这是在现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拥有的一种福分。
    一年之后,随着卢杰工作压力的增大,卢杰的脾气渐渐重了起来。有时候会在家里骂吴丽,有些时候小宏健做错一点事了,会恨恨的骂小宏健。每次挨骂的时候,都让小宏健不舒服。小宏健觉得,爸爸真是凶巴巴的。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班级里组织去野炊,野炊结束的时候,有一位姓王的同学临时有事,需要别人帮忙把他的一个小饭盒带回家,第二天再还给他。老师安排了卢宏健帮他把饭盒带回家。老师说,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小宏健点了点头,把这个小小的手提饭盒提回家。可是,走到半路的时候,小宏健却紧张了,他想着,如何能才和爸爸卢杰说得清楚,这个饭盒是同学小王的。他做这样的事,爸爸会支持吗?如果爸爸不支持,会挨骂吗?想着想着,小宏健犹豫了,而他却答应了王同学,同时也快回到家了。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卢宏健犹豫再三,把小饭盒放在小区的花圃里面藏起来,然后回家。谁知道,他把小饭盒放在花圃里的时候,被另一个邻居的张姓小孩看见了,然后张姓小孩就把饭盒拿回家。回到家后,他的妈妈问他饭盒是从哪里来的,小孩吞吞吐吐,终于回答说,这是在楼下的花圃里拿的。
    晚上,张妈妈带着小孩来到卢家门口,敲门进来,刚好卢杰全家都在家。卢宏健费了好大的劲才解释明白,原来这个饭盒是小宏健的同学的。等到张妈妈带着孩子走后,吴丽一把拉过小宏健,问你为什么不把饭盒带回家。半晌,小宏健才回答说,不太敢,怕爸爸骂。吴丽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说爸爸不会骂的,这是一件好事来的,帮助同学是对的,但要把饭盒拿回家,这才真正做对了。
    卢宏健点了点头。
    晚上吃饭的时候,卢杰无语,默默吃饭。快到结束的时候,卢杰关心的问小宏健,要不要吃多一点儿,吃饱点。吴丽也说,要吃饱哦。小宏健心想,今晚的菜好吃,也就吃多一点。
    卢宏健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卢宏健的爸爸工作出色,公司派他到另一个城市工作,因此小宏健也跟着转学。转学不要紧,但这是一个小孩子重新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从成长的角度而言,这有利于小宏健的适应能力。但是,毕竟这也算是人生中的一个关口。
    小宏健去新的学校上学了,和同学之间的语言交流有一点障碍。而且上课的时候,上课之前,他原来的学校是要求让学生们朗读课文来迎接老师的,而来到了新的城市,这儿上课之前是要求学生唱歌来迎接老师,而且唱的是通俗歌曲。也好,这让小宏健渐渐喜欢上流行歌曲的习惯,也能提升小宏健的艺术感觉。
    流行歌曲的内容不单单表达爱情,有些歌曲也会表达着其它的情感,如亲情和友情。比如有一首歌叫《一双旧皮鞋》,说的是一位女儿远走他乡,脚上穿着一双爸爸做的皮鞋,女儿非常珍惜这双皮鞋,常常穿在身上,在飘泊的日子里,女儿非常想念家人,想念爸爸,可是又很少回家看看,好不容易回了一次家,手上没太多礼物,却换来爸爸一声真诚的问侯,安慰女儿在外面不容易,爸爸渐渐老了,做的皮鞋也渐渐跟不上时尚,因此皮鞋不好卖,女儿就唱首歌给爸爸听听:

他乡里跨过冰雪的疆界,踏着长路与短街。
始终靠紧我,不怕风霜阻,是这双旧白皮鞋。
想起爸爸将粗线每步每针的紧拉,来造这鞋,交给我沿路穿戴。
一走数千里,风雨中冲晒,现在皮鞋已穿歪。
想起故乡处,苦干的爸爸,亦已经日渐年迈。
梦里又再遇见,故乡里的街,老爹两手颤抖补鞋。
没法为您奉上冷糕饼一块,老爹您竟说我乖……

    当时还有一首《友谊之光》,这首歌表达两个人的友情,朋友之间在分开的时候,道别时唱的歌,表达友情的珍贵,给相隔万里的朋友带来一种安慰。歌词是这样的:

人生于世上有几个知己?
多少友谊能长存?
今日别离,共你双双两握手,
友谊常在你我心里。
今天且有暂别,他朝也定能聚首。
纵使不能会面,始终也是朋友。
说有万里山,隔阻两地遥。
不需见面,心中也知晓,友谊改不了。

    常常是,同学们唱完一首歌,就开始上课了。卢宏健在新环境中,语言是不熟悉的,不过还好,经过了半年,基本已经熟悉了当地的语言,与同学交流无碍。
    刚到学校里的时候,课间玩耍的时候,会有一些同学欺负他。其实也不能算是欺负,只能算是开开玩笑而已。在这种开玩笑的活动中,大家慢慢会增近感情。其中有一位同学对他很好,姓李名斌,李斌有时候见其它同学“欺负”卢宏健了,就帮着卢宏健。渐渐卢宏健就接近他,常常和他一起上学放学。
    李斌家离卢宏斌家不远,每天早上,李斌都陪着卢宏健一起上学去,早早在卢宏健家外面等着他。他们就这样常常一块上学去。有时候他们一起逛街,一起买零食,一起去游乐园玩。
    李斌的爸爸原来也是当地国有单位的职工,后来辞职了,自己做生意,算是当地生活比较不错的家庭。李斌身上常常有一些钱。小学的老师都要求学生不能带钱去学校,为的是避免养成奢侈的习惯,应该把精力用在学习上面。李斌的爸爸观点不一样,他认为,从小就需要让孩子学会理财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孩子以后的生存。
    卢宏健的爸爸观点就不同,他认为,从小要严格要求孩子,不可以随便给孩子零花钱,攀比的心理,总是不太好的。因此,卢宏健身上的零用钱,几乎没有。这在二十一世纪而言,简直太苛刻了。平时在家里,卢宏健做作业的时候,他爸爸会要求卢宏健要认真、投入、端正态度和座姿。但是,尽管得到这么严格的要求,卢宏健的语文和数学的成绩也是一般的。
    卢宏健的英语成绩还行。上个学期他当了一个学期的英语课代表。只因为他觉得有些累,这个学期与妈妈商量后,他对老师提出,他就不当课代表了。为什么不当班干部了?有可能是因为他平时太累了,在家里常常看到奶奶与妈妈吵架,家庭让他感到有一种压抑的气氛,觉得在家里真的是不开心,到了学校,他会开心一点,但是功课太紧张了,常常有一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也许,他需要稍稍轻松一下,渲泄一下情绪。
    他去找学校里的心理老师,想和老师谈一下他的想法。心理老师比较忙,终于找到一个约他的机会。在心理咨询室里,老师问他怎么了?卢宏健犹豫再三,说我觉得不太喜欢上学,学习好累。老师问他,为什么?卢宏健沉默。沉默了一分钟后,老师轻轻对他说,你年纪还小,不好好学习怎么能行?卢宏健点了点头。然后卢宏健又和老师说了一下他的家庭环境,说家庭气氛有些紧张。了解了实情之后,老师说,这是大人的事,你还小,不必太在意,你好好做好你的事,搞好学习之后,这些问题,慢慢就会解决的了。
    卢宏健走出了咨询室。
    从此以后,虽然卢宏健感觉还是有点累,有时候会提不起精神来,但是,他会认真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在家里帮着父母做做家务,有时候搞一下卫生,尽量通过做一些事让奶奶和妈妈开心一点点,让她们少吵点架。在本学期末的时候,他得了三好学生的奖状和学习进步奖。
    慢慢的,奶奶和妈妈当着小宏健的面吵架的机会也少了,这有点奇怪,但事实如此。她们吵架的时候,往往会趁小宏健不在的时候吵,她们渐渐也减少了吵架的次数。有时候她们看一眼贴在大厅里的小宏健获得的各种奖状,就闭起了嘴巴。
49#
发表于 2013-6-10 17:46 | 只看该作者
好像一些人的写照
50#
发表于 2013-6-10 17:46 | 只看该作者
黎明未来的生活向往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27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