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金石彩笺录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23-2-9 20:3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集
刘伯温的预言碑 37:30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烧饼歌
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歌」呢?在其中也有提及,话说于公元 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朱元璋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报告刘伯温觐见。
原文内容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
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
开视果然。帝即问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
基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一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基谢恩毕。
基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帝曰:"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
随作歌三首: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
——————————————————————————
刘伯温碑文能预测未来吗?他对2022年的预言我们能相信吗?
长久以来,我们的民族都相信因果循环,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讲,确实也是有一定依据的,毕竟蝴蝶振动一下翅膀,都可能引起一场飓风。而对于这些规律与因果的探索,也诞生出很多研究的学者,后来逐渐总结完善成为自己的独特见解,留下诸多的预言奇书,比如李淳风、袁天罡所作的《推背图》,诸葛亮的《马前课》,刘伯温的《烧饼歌》,这些古籍成书于百千年前,仍然验证了后世很多大事,甚至包括近现代的。
今天我们聊聊刘伯温和他的《烧饼歌》。

刘伯温,原名刘基,他和宋濂、高启并称为“明初三大家”。而他最有名的成就就是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刘伯温这个人,不仅文采出众,军事才能了得,还精通天文、地理、兵法、周易、数理、文学等,每一项单拎出来都足够让人叹服,所以,民间有传言说,诸葛亮的前世是姜子牙,后世就是刘伯温,由此可见他的能耐有多大,人们有多推崇他。


刘伯温在周易星象的推理方面非常精通。相传,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特别严重的旱灾。看着当地因此民不聊生,朱元璋也是焦急万分,仰天长叹,“为什么会出现旱灾呢?要怎样上天才能够降雨呢?”长时间的干旱,导致灾民众多,也给朱元璋在当地的治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朱元璋问刘伯温怎么才能让上天降雨呢?刘伯温说当地没有降雨,是因为当地有非常多的冤假错案,果然,将这些案件一个个真相公布后,还真就下了一场大雨。
刘伯温不仅神机妙算,他还写出了许多惊世预言,在他的众多预言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烧饼歌》,这不到40首诗组成的《烧饼歌》,精准地预测了明朝的发展。


《烧饼歌》名字平平,来历却不小,传说在公元1368年的一天早晨,朱元璋正在殿内吃烧饼,才刚吃一口,就收到刘伯温有事觐见的报告,刚想要说同意的时候,突然想到刘伯温神机妙算的事,打算考考他,看看到底有没有传闻中那么神。于是便将自己刚刚吃过的烧饼扣在了碗里,当一切准备充足后,便召见了刘伯温。当君臣之礼行毕,刘伯温入座后,突然说:“听闻先生见多识广,那先生可知这碗中扣的是什么?”刘伯温掐指一算,抬头便说:“这碗中的东西既像月亮又像太阳,还被陛下您咬了一口,是饼呀。”如此精准的预测,使朱元璋连连赞叹。
在这件事后,《烧饼歌》也就诞生了。《烧饼歌》通篇不到2000字,也可以说是刘伯温和朱元璋的聊天记录,它最深的地方是完整地预测了大明王朝的未来。

朱元璋在见识到刘伯温的神机妙算后,和平常人一样,开始询问自己的未来,以及大明朝的未来。虽然天机不可泄露,但面对天子的询问,刘伯温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大致说的是,现在都城虽然巩固,防守得也很严密,外人是很难攻进来的,可能觉得没什么好担忧的了,不过或许会有燕子飞进来。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朱元璋在位期间将众多儿孙封为藩王,管理一方土地,他去世后,各地藩王的势力逐渐增大,并且开始影响到朝廷,建文帝决定削藩,而且是从实力最强的燕王开始,结果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发动了靖难之役。刘伯温说的“只恐燕子飞来”说的正是燕王朱棣。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刘伯温还预言了明朝末期魏忠贤祸乱朝纲的事情。原文中他是这样说的:“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乍一看并不能完全了解其中意思,拆开一看,“八千女鬼”不就是魏嘛,正是臭名昭著的宦官“九千岁”魏忠贤。
同时,书中还有一句“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说的正是崇祯帝最后会在煤山自缢,朱家的政权到了顺治帝的时候也就彻底结束了。这几乎已经预测整个明朝的历史。

刘伯温的预言不仅体现在对明朝历史的精准预测上,他的一个《金陵塔碑文》也震惊了所有人。在1918年国民党反动派进入南京时,南京城内常常会有奇怪的叫声传出,这让南京城的居民难以入眠。蒋介石听到了这个消息,出于好奇心,他彻查了南京城。他发现这个声音可能是由金陵塔传出的,于是他下令把金陵塔拆掉,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随着金陵塔的拆除,一块儿碑文默默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个碑文就是震惊所有人的《金陵塔碑文》,那么碑文中到底写的是什么?
“金陵塔,金陵塔,刘基建,介石拆”,蒋介石得知石碑上的内容,当场就惊呆了,要知道刘伯温可是600年前的人物,他怎么知道600年后蒋介石会去拆金陵塔呢。

在1993年太白山的地震中,人们无意发现了《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上面写道“若得过了大劫年,才算世间不老仙。就是铜打铁罗汉,难过七月初一十三。任你金刚铁罗汉,除非善乃能保全。谨防人人艰难过,关过天番龙蛇年。”这段话在近期被解读为,在2024年到2025年间,人哪怕身体健壮像金刚罗汉一样,也很难保全自身,平安地度过瘟疫。前面的小故事也许还值得一聊,但这条,显然只是好事者的胡言乱语而已。


理性地想一想,刘伯温说过的很多话,似是而非,将它套用在很多情况上都非常合理。而且刘伯温虽然预言了很多天下大事,但他却没能算到自己的命运,难道是“医不自医,人不渡己”吗?刘伯温一生神机妙算,可千算万算还是没能躲得过胡惟庸的暗算。
刘伯温预言了哪些事件?

未来永远都让人神往,从古至今预言未来的历史传说数不胜数,但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朝的《推背图》和明朝刘伯温的《烧饼歌》,尤其是《烧饼歌》中那句“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的名句更是明朝盛极一时的佳话。人们经常将这位明朝著名的股肱大臣称之为再世诸葛,也是因为其精准的预测和《三国演义》中时常掐指一算的诸葛亮形象不谋而合。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伯温是居功至伟的,开国之后更是充分运用其在天文、兵法、数理上的高超智慧竭力辅佐,被朱元璋称之为“吾之子房”。


朱元璋和烧饼的故事耳熟能详,据传其在建国后的一天坐在内殿一边批阅奏章一边吃烧饼,刚咬一口便听到内监通报刘伯温觐见。太祖灵光一闪想要测试下刘伯温的预测之术,便将咬了一口的烧饼用桌上的碗盖住,随后宣刘伯温进来便问到“先生精通数理,知晓碗中之物吗?”刘伯温掐指一算不假思索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朱元璋见状大赞。随后兴致大盛,顺势问起明朝往后的历史,刘伯温于是作歌而答,这便是举世闻名的《烧饼歌》。


这位千古奇人也因此给人们留下神秘莫测的一笔,自此以后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都能听到烧饼歌的声音。随着历史的前进,烧饼歌所叙述的都已成为事实,这让人更是倏然起敬。从明朝开始到清朝覆亡期间数次历史事件均被验证,主要有以下几件:
一是预言了明朝的寿命,烧饼歌中有那句“万子万孙”看似恭维之辞,实则预示着明朝的气数,而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孙子朱由检正是明朝的末代之君。随后一句“除非燕子飞入京”,“一院江山永乐平”想必不用多说都知道是言朱棣篡位一事。与之相关的姚广孝出家后几番辞官最后参与《永乐大典》的编修和烧饼歌中“秃顶人来文墨苑”不谋而合。


而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其命运也在烧饼歌中成了定数,书言“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古人用拆字进行预测的方法数见不鲜,这句也不例外,宗上加山为崇,上贝衣为祯,而古代帝王驾崩统称“大行”,可见其明确预算到明朝的末代帝号。以此类推在看后面所说的“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对比李自成的名字一笔不多一笔不少,而”桂花结得好英雄,拆缺长城尽效忠“更是直截了当的说吴三桂降清并大开山海关门户一事。


至今数百年来,烧饼歌一直让人匪夷所思,如果此书真是刘伯温所作,也能侧面证明唐朝《推背图》的预言真伪。虽然现在看来这种精准预测未来的事情依旧让人难以接受,但试想几千年前的祖先已经写出《周易》和《奇门遁甲》这样已被科学肯定的天书,而掐指一算也并非虚妄,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而古人看到了这个规律,掐指无非是脑中推演的一个行为体现。


古人将这个规律包含在理、象、数三个概念当中,思之让人大开眼界。大多数人对古书中时常提到的”理、象、数“既熟悉又陌生,而南怀瑾先生曾举了一个非常生动浅显的例子,他以我们平时摇晃酒杯喝酒为例。我们所看到的举起酒杯左右摇摆的现象就是“象”,而酒杯多少秒摇摆一次,每次摇摆多少度则是“数”,为什么摇摆便是“理”,而为了使大家能具体了解理、象、数的道理而所做的动作便是这个举杯喝酒的“理”。他还言明这个例子中的“理”便是为了而使大家能具体了解理、象、数的道理而所做的动作。可见只要人的智慧能够洞悉事物的理、象、数,便能明白事物的发展规律,再加以计算推演预测未来自然有理有据。古代先贤通过这种方法加上其卓越的智慧,预测未知的事物显然并非难事。

112#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12:46 | 只看该作者
113#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5:07 | 只看该作者
114#
 楼主| 发表于 2023-2-19 00:30 | 只看该作者
115#
发表于 2023-2-19 19:4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鸡鸣驿 00:20

鸡鸣驿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是一处建于明代(1368年-1644年)的驿站遗存。驿城占地22000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城墙周长1891.8米。城墙表层是砖砌的,里层是夯土。墙体底宽8-11米,上宽3-5米,高11米,城墙四周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东西各开一城门,建有城楼,城外有烟墩。城内的五条道路纵横交错,将城区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个区域。城内建筑分布有序,驿署区在城中心,西北区有马号,东北区为驿仓,城南的傍城有驿道东西向通过。城内还有古代遗留的商店和民居。 鸡鸣驿城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鸡鸣驿,因背靠鸡鸣山而得名。鸡鸣山,《水经注》里说,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焉,因名其地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鸡鸣山。《明·一统志》里则说,唐太宗北伐至山闻鸡鸣,因名鸡鸣山。
鸡鸣驿始建于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到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定货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鸡鸣驿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2米,设东西两门,城门上方筑两层越楼,此城中部建玉皇阁楼,城四角分筑角楼。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将城墙重新修理,并在城东筑护城坝一道。


鸡鸣驿城城池四周砖墙包皮,周长699丈,高3.5丈,城内明清建筑庙宇达17处之多, 大多保存完好,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邮驿价值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参观考察者和影视剧作家,同时也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鸡鸣驿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8月,国家邮电部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就是鸡鸣驿。

题鸡鸣驿
清·屈大均
马饮洋河春水肥,鸡鸣山驿晓霞飞。汉皇宣府馀歌管,辽后花园满翠微。
红草沟边朝会猎,鸳鸯泊上暮开围。愁来不饮燕姬酒,清泪将同露湿衣。

116#
发表于 2023-2-19 19:4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德胜门 01:25


德胜门,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就全国而言,只在首都北京及东北沈阳市、吉林市,华东合肥市,西北银川市,有过历史存在。现多指北京紫禁城德胜门。

北京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此后,历代都对城门和箭楼进行维修。1951年国家拨款修缮。1980年再次进行全面修缮。1982年设立文保所,并对外开放。1992年恢复瓮城内的真武庙。现箭楼上长年举办历史古钱币展。


德胜门自古就是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德胜门是京藏高速(G6 原八达岭高速)路的起点,连接着北京的北部地区;因为附近有地铁车辆工厂,积水潭地铁站成为北京最早开通的地铁换乘大站。从50年前这张图中可以看见,当年德胜门城墙外面、护城河之间是有铁路。拆铁路应该是"文革[1]"以前的事,拆城墙则是1969年的冬天。

117#
发表于 2023-2-19 19:4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义和团11:07

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以“支清灭洋”为口号的中国农民运动。又称义和团事变、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场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分裂中国的嚣张图谋,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起初,义和团和清朝最秘密的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的口号予以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主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取代了中外之争,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的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更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助清灭洋”(1898年赵首次提出)。


在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划分、华北宗教案件频发、自然灾害频发、朝廷权力斗争加剧的情况下,1900年春直隶,数千名练习义和拳的农民被称为“拳击手”,他们放火焚烧教堂和宗教房屋。同年6月,慈禧允许义和团进京,义和团在清军面前攻打天津租界。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18#
发表于 2023-2-19 19:5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聂士成 17:30

聂士成(1836年-1900年),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长丰县岗集镇聂祠堂)人,晚清名将。
幼年父死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后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
先后参与剿捻、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之变,战功卓著,于庚子之变的天津保卫战中,中炮阵亡。清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忠节。
119#
发表于 2023-2-19 19:5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董福祥20:30

董福祥(1840年1月8日-1908年2月9日),清末将领。字星五,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1862年(同治元年)甘肃回民起事期间,起兵安化(今庆城),号称十余万,势力扩至陕、甘十余州县,嗣投降左宗棠,所部编为董字三营,称甘军。
120#
发表于 2023-2-19 19:5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仕女图 24:10


仕女图亦称"仕女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
是一种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画面以仕女为主题。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宋元时期仕女图较为罕见,这与当时花鸟画盛行有很大的关系。

明清时期是仕女图的发展时期。明代早期由于当时青花原料的限制,仕女图并不多见。明中期的仕女图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虽然为数不多,却对后来仕女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成化朝仕女虽不甚精细,但颇有古意。明晚期仕女图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状。清代仕女图尤为盛行,但历朝风格各不相同,如顺治仕女的衣带飘然,康熙仕女的妙笔传神,乾隆仕女的精细写照,无不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16 13: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