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出谷幽泉 于 2019-3-3 12:30 编辑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正是天气转暖,春耕在即。农村有食火煨粽习俗,说是可以助阳气不怕雨淋,因江南此节气最为多雨。
二月二老辈子常说“教牛”,生产队时每队都有耕牛,上一年春后产下的小牛犊,此时也应下田劳动,因牛犊不会犁田,故需要教之,而玩耍惯了的牛犊哪受得了这份拘束与辛苦,农人常用竹犁梢(注:台州方言,干竹枝掉叶后带竹梢),抽打起来特别疼,经过一次次的教牛,牛犊也慢慢的学会了耕田。
竹犁梢不但用来教牛也用来教子,孩子小时常常不听话,而农耕大人们又忙,哪顾得了孩子们,此时不听话的孩子那只有挨竹犁梢的份,所以二月二那天大人对不听话的孩子就会说,二月二拉出来教教。
犁田时一种叫拉犁,一种叫爬犁,拉犁是带犁头的后面农人用手把着(电视上常见的那种),因犁头带有四十度左右的螺旋状,能把犁出的泥土卷翻开又叫翻田。
翻田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常常可以赤脚跟在大人后面,大人在前面赶牛犁田,孩子们就可以从犁出的泥土或犁沟中找泥鳅,有时也会翻出黄鳝(鳝鱼),泥鳅在头年秋收后就会藏入泥土里,因其带有粘液,就会形成一个很光滑向下的泥鳅洞,而黄鳝却不同因其体型较长是横洞。所以犁田时对翻出光滑的洞,就会找到泥鳅,有时洞也会被整个卷到上面,孩子们用一个个小指头挖的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泥鳅最为肥美。
翻田后就要放水灌田,水一般是淹没翻出的泥土略高五六公分即可,水浸泡一夜后翻出的泥土就会特别松软,利于爬犁作业,爬犁一般四十公分宽,一米左右长,用条木制成,条木下面带有粗钉子,长约八厘米左右,粗钉子略带勾成排状向前,勾子与勾子之间距约五厘米左右,条木一般有四五根。
作业前用粗麻绳系住爬犁的两端,麻绳长度根据牛的长度,还要留出牛与人之间至少一米多的距离,利于牛犁梢鞭打偷懒的耕牛,太长牛犁梢就够不着,短了也不行怕被生气的耕牛踢。套在牛脖处的麻绳两端打结与圆木连接,圆木一般制作的很光滑,呈弧形状套在牛脖子上,用来保护耕牛的脖子不受损伤。圆木又叫牛挨(注:方言,意思是挨着牛脖子)。
作业时农人站在爬犁上,一手牵着绳子,一手拿着牛犁梢,下雨时还要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上的绳子一般为小指头般大小的细绳,穿在牛鼻孔里,农人手拿着绳子用于指挥耕牛前进与拐弯,一般爬犁上还会压上石头或泥巴块增重,使爬犁时效果更好。
爬犁作业完成后,就需要施肥一般是牛粪猪粪之类,还有养猪时农家垫在猪圈里的稻草,因为稻草中含有猪粪与猪尿,农人头年秋后就要把这种垫在猪圈里的稻草取出,放在田埂边一层草木灰一层猪圈草,腐熟后就是最好的有机肥,有时也会用化学氨肥即氨水进行肥田。施肥后农人得等上几天叫做育田,育田完成后就可以育秧,等秧苗育成后就可以进行播种。
故台州二月二习俗没有特别讲究,如今倒也民族习俗互通有理发习俗,而农历四月初八称牛生日,这一天耕牛息耕。农家采乌桐叶捣成汁水擦洗牛,叫“浴牛“。用乌桐嫩叶捣汁煮饭,或捣成馍粢,色泽青亮有清香,叫“乌饭“和“乌饭馍粢“。开秧门 农历四月,择满月拨秧,香烛祈神,称“开秧门“。插秧结束,称“关秧门“又称“了田“,以包扁食(或作羹)庆贺,称为“了田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