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时,记得贾雨村说过一段话,有的人是应运而生,而有的人是应劫而生。
《去巴林找一棵树》的主人公黄桅子无疑是应劫而生的。她出生于一个非常贫穷的小山村,在她读高中时唯一的亲人母亲累死在田地里。她凭借优异的成绩上了医科大学。大学毕业后,她成了某大医院血液科的主治医生。结婚的前夕,男朋友的父母得知了她的血型是熊猫血(RH阴性血),先是拒婚,继而,举家远迁,如避瘟疫,如拒灾祸。
命运也给了她一缕阳光,她有了自己的儿子多谷。作为未婚妈妈的她,仍是"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凭借她高超的医术,支撑起了儿子和她的天空。
可是噩运还是盯紧了她,在她儿子还在上初中时,她被查出了白血病,既血癌!"她从死神手里抢出过太多的人,死神和她有仇,不会给她幸运的光!更何况她是稀缺血型。”
在她茫然无措,几近绝望时,她的工作搭档“老大”对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有一次对她说,在中东,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巴林,它小得就跟你一样,在人海茫茫里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在巴林,有一棵树, "我觉得,就算你要死,也该去看看那棵树,也许它是在人世间,在世界的另一边的另一个你"。仿佛是要向这个冷酷的世界作最后的道别,桅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只身飞往巴林,去寻找那棵如她的生命一般生长在沙漠中的树。
到了巴林,在满目黄白色的沙漠里,在稀稀拉拉的草簇中,唯有那棵树高高耸起,傲立在沙丘上葱郁的绿色在清晨的白光与沙漠枯燥的色泽中无比惊艳!
这篇小说,虽只是一个普通医生的故事,却让读者再次敬畏生命无常中的恒常,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从血液科老大和桅子这些普通的人身上,看到了"医者仁心"。还有源自爱的支持,支撑和陪伴。这种爱不只是亲情,不只是爱情,是更深刻的"战友"朋友之情!
作品中的桅子,老大,生命之树,成就了生命森林的茂密与广阔!
由黄桅子让我想到了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春天,那一个个用血肉之躯,用汗水智慧和生命挡住新冠病毒入侵的白色长城,华夏最勇敢最优秀的孩子一一白衣天使。在这场黑色风暴面前,他们是真正的勇士。他们逆向而行,义无返顾冲在了抗疫的第一线。勇敢地扛起了从死神中抢夺生命的职责和使命。那为便利救护而剪去的长发,那长时间浸泡被腐蚀得变形的手,那疲惫脸上被口罩护目镜压出道道的血痕,那写着字的厚厚的防护服,成了这个春天让人泪目却最美的风景。。。。
李文亮,江学庆,柳帆,刘智明…倒下去了,还有一些我们叫不上名字的白衣战士永远留在了这个阴霾沉沉的春天里!瘟疫面前他们无暇保护自己的家人和自己,却能舍生忘死,护国于危难,救人于水火。
三月武汉的樱花已开得灿灿,这场黑色的风暴也渐渐平息。爱与守护,奉献与牺牲,是这个春天即沉重又温暖的旋律。
作家肖勤在关于《去巴林找一棵树》的创作谈中说“对活着的期盼,就像黑暗中一盏遥远细微的灯,若有若无地在远方闪烁,所有的人都盼着医生带他们走过黑暗去握住那盏灯,医生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牵着病人走啊走啊走……就像摆渡人,可是,谁来渡医生?
是啊,谁来渡医生?
没有人"舍生忘死"的付出与奉献是理所当然。当我们的病痛得以医治康复,当我们远离病毒的入侵走出“圈禁”,当我们迎着煦暖和畅的春风,自由自在地放飞自我,去拥抱大自然的万紫千红,请不要忘记为我们负重前行的白衣战士。也不要忘记医务工作者也是血肉之躯的凡人,也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
他们的生命之树,也需要我们的社会,每一个人用良知,用理解,用尊重,用爱,去滋养,去浇灌,去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