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婴宁 于 2020-3-7 20:31 编辑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副对联,是贾雨村暂栖在扬州时,在智通寺门前所见。当时,贾雨村在林如海家做西宾,教授黛玉功课,可巧黛玉母亲去世,功课暂停,于是闲来无事,饭后去赏鉴那村野风光,一日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的。
此寺门前所题对联便是上面两句。被革职后的贾雨村对这两句生了兴趣,觉得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凡事防范于未然,智者所为也。有余时记得留余,乃人生大智慧:留余,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要用尽。
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记了个“四不尽”,即“功不可立尽,官不可做尽,恩不可市尽,寇不可杀尽”。
功不可立尽,不然就会功高震主,韩信的下场就摆在历史上;官不可做尽,至极品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似荣耀盖世,其实危机四伏,君臣猜忌,必有一番死斗;恩不可市尽,攻破天京的曾国藩,幸亏及时请辞升赏,自削兵权,才得以善终;寇不可杀尽,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穷寇勿追,逼得他走投无路,破釜沉舟会和你拼命;二是“鸟尽弓藏”,敌寇杀完了,将军谋士们也就死期不远了,象春秋时的文种和明朝的徐达等人的下场便说明这个问题。
这些个'不尽”,固然都有道理,也有效果,都带有些官场玩弄权术明哲保身的味道。
回看红楼,实则也有留余的启示:
荣宁二府繁华鼎盛时,阖府上下一味安享富贵,有谁可曾会想到日后的败落?世上自古荣枯无百年,身在繁华地,少有冷静的头脑和心思来考虑这个问题,全被富贵蒙了头迷了心。
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告诫她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建议她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 以期常保永全。可卿托身为警幻之妹,见识不俗,所虑深远,其所虑皆可为荣宁二府的退身之步。但王熙凤并没有听进去这翻劝告。
平日里荣宁二府极尽奢华,这样一群纨绔子弟,真的是于国于家无望,无能第一,不肖无双。正如冷子兴说言:一代不如一代,运筹者无一,只知安享,外面虽未空,但内囊已经上来了,不过是候门大家,如百足之虫罢了。一个外人都看得出来的,但身在其中的贾府中人却当局者迷,奢靡依旧。
财不可用尽,但贾府却是卯时 吃了寅时粮,穷奢极欲,大肆挥霍。两府事务日盛,主仆上下, 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从上到下,个个都是花钱的主,却又没揽才的本事,在那坐吃山空。
林黛玉自云,曾闲来无事时为贾家谋划算,出得多进得少,深以为虑;探春也曾为自己的家族如此深以为虑。元妃省亲时,贾府大肆铺张,盖造的省亲别墅,连久居皇宫的元春也觉得太奢华过费。饶是如此,王夫人尚觉得迎春姐妹们的用度不及自己的小姑贾敏,只叹小辈们委屈,言语中满是艳羡。
俗语说得好,智者千虑,凡事想在先,未雨绸缪,防范于然,智者为之。有余时不要忘记日后的掣肘,方是根本。贾家如及早谋划,官即使丢了,家产被充没,但也不至于子孙潦倒不堪,最终无路可走。
记得留余,给自己给别人一条后路。王熙凤在春风得意时偶然救济了刘姥姥,却因此惠及自己的女儿。可谓是有因必有果,凤姐当年的无心之举,日后救了自己女儿一命,这便是留余所积的善果。
纵观全书,给人的最大感慨却是情不可用尽。
红楼梦又名《情僧录》,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本人亦自色悟空。作者也作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书中警幻曾作歌云: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太虚幻境的对联亦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薄命司'两边对联写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世人一沾情字边,下场便可知了,人生最难度最难堪破的便是这情关,不由自主地陷入,斩不断理还乱的情丝,滴不尽的相思血泪。
千金散尽还复来,情用尽却是会伤人的,只是,如果这情能留余,那林黛玉便不会空惹一身病,也不会因情而逝了:宝玉也不会堪破世情最终撒手尘缘遁入空门。好了歌也警戒世人且莫将情用尽,忘不了的各种情,最终又能如何?人生不过一个了字作结!
情不可用尽,留几分以暖心,只是世人有几个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