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 我们家的孩子们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风 于 2015-2-1 17:54 编辑

  计划生育的政策就是一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
  姐姐的女儿出生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有两年就结束了。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呢。姐姐的女儿出生半年后,哥哥的女儿赶趟似也跟着出生了。按理添丁增口对于每个家庭都是喜事。老家的风俗就是在孩子满月的时候煮鸡蛋,红皮鸡蛋。不兴办满月酒,各地风俗不一样。
  姐姐结婚时因为住房紧张,只得在豆腐镇去租当地居民的房子。  纯粹就是小俩口有个睡觉的地方。
  只租了一间大约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安放一张双人床,梳妆柜。平时,姐姐和姐夫中午都是在车间食堂吃饭。晚饭呢,要么就是到公公婆婆家或者是回娘家里来噌饭。所以,像厨房锅、碗、瓢、盆倒是省了。实际上,也不是省了。在置办成家家什时他俩也准备了厨房里要用的一切必备生活用品。只是因为房租高,像姐姐类似情况的大都在豆腐镇租房,把房租给弄高了,少租一间算一间。节约归已。
  姐姐一直怀不上孩子。
  怀不上孩子的好处就是当姐姐好不容易怀上孩子时,钢厂在西山脚下为解决住房紧张而修建的年轻职工宿舍落成了,按照工龄——算上姐姐下乡当知青的年生,姐姐和姐夫正好符合分配政策,搬到了西山脚下。

  在西山脚下铁路那边的坎坡下面,修建了一排两层楼的房子。
  一律是一厅一室一厨的结构,这对于结婚不久的职工们来说简直就是好得不得了的房子。就算是有了一个孩子,那房子也不显拥挤,但却远离家属生活区,买菜十分不方便,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也不方便。
  我的父母虽说都以年过半百,但那时身体还尚好,带孙子外孙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父母的肩上。
  这也是一个家庭矛盾不断的由来。
  按理,父母完全可以像那些知识分子家庭的爸爸妈妈那样,就是不带孩子,让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落得个轻省。
  都是独生子女,自然家家都惯使得不像粮食。尤其是老家的观念,生了男孩子的媳妇子贵母贵。
  像我们家接连生了两个女儿,虽然我父母在嘴上说;“生儿生女一个样。”其实,在老人的内心,还是希望有个孙子来延续香火。
  三哥紧接着也要结婚了。
  生男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三嫂子的肩上。

  姐姐搬到了新家,对于房子她没有别的要求。嫁出的女,泼出去的水。二哥结婚时,先就占了家里的房子,轮到三哥结婚时,要么也上豆腐镇去租房子,要么就是二哥、二嫂就得般出去。
  二哥这人没啥主见,尤其是结婚之后,但凡遇事要拿主意时,都是二嫂在背后定夺。
  三哥更是一切都听女方的。性格比二哥还要执拗,也就是俗称的“一根筋“,凡事认死理儿。而且,得理就不饶人。
  为了房子兄弟俩闹得不可开交。即使是亲兄弟,在各自切身利益面前,都是不轻易让步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
  我的父母对此只能无语了。他们知道;劝老二,不行。劝老三,更不行。索性不理睬他兄弟俩,事情总是要解决的。总不能把俩老人给撵到大街上去住吧。
  像任何家庭都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一样,生活那里就能事事称心如意呢。尤其是二嫂刚生了女儿,老家话叫毛毛。
  二嫂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她的意见至少要等到毛毛满一岁吧。她的意见是想让三哥推迟婚期,等自己的毛毛稍为大点儿就搬出去住。
  三哥呢,早就等不急要结婚了。
  总不能让三哥和三嫂到大街上去结婚吧。

  三哥认为;二哥是当大的。既然是当大的,就要让当小的。结婚是自己人生中的大事,那一家遇上这类大事时,不是一家人和和气气坐在一起商量呢。
  二哥原是也想作出让步的。但是,三哥逼人太甚。二哥脾气就上来了,就一个字:拖。
  凡事就是如此。二哥的拖字诀弄兄弟俩开始反目了。
  ”人啊,都他妈的是自私的!“
  三哥愤愤地骂道。这下子,把二老夹在了中间,左右为难。
  关键是三哥家俱都准备好了,婚期也订在国庆节了,可房子却一直没能落实。三哥两头受气,白天在自己的父母家跟亲哥治气,晚上跑到老丈人家去吃饭,还要听岳母大人的一顿数落。
  ”这才是耗子落到风箱里了,两头受气。“
  三哥性子直,但说话却是挺俏皮的。
  那个年代钢厂生产形势好,三哥是正式工人。三嫂呢却是大集体的工人。三嫂觉得由于自己的身份问题,在我们家有点抬不起头来,她不像姐姐、二哥、三哥都是正式的工人,姐夫也是正式的工人。唯一让她心理平衡的,就是二嫂也是大集体的。这就让她有了平衡点,况且,女人就怕比较,一比较就觉得自己委屈,都是爹妈养的,谁也不比谁少胳膊缺腿儿。
  暗地里,二嫂跟三嫂就较上了劲儿。
  但是,女人又是聪明的。她俩并不面对面的斗争,而是指使着男人们之间较量。我的父母虽说没读过书,但是对于她俩妯娌之间的这点儿小把戏还是看得清清白白的。
  二嫂、三嫂跟二哥、三哥谈恋爱时,个个显得贤惠。到了我们家里,都是争着做家务,生怕自己拉下了什么。左邻右居见到我的父母时连夸,”您真有福气,找了两个儿媳妇个个都能干贤惠。“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1988年钢厂日子好过,但是孩子们纷纷进入了恋爱结婚高峰期,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问题像涪江退水显现了出来。



评分

参与人数 2草币 +130 收起 理由
月光紫竹 + 70 很给力!
轻轻、 + 60 欣赏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5-2-1 16:48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问好听风,敬茶!
板凳
发表于 2015-2-1 16:50 | 只看该作者
还没写完吧,继续等待精彩。这姐姐生活很艰苦呢,有了新房好些吧,宽敞没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6:58 | 只看该作者
轻轻、 发表于 2015-2-1 16: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没写完吧,继续等待精彩。这姐姐生活很艰苦呢,有了新房好些吧,宽敞没


4
发表于 2015-2-1 17:01 | 只看该作者
雪夜听风 发表于 2015-2-1 16: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风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风 于 2015-2-1 17:56 编辑

  照料一个孩子,就已经非常不简单。
  父母却是要照料俩孩子,重也重不得,轻也轻不得。一边要当爷爷、奶奶,一边又要作外公、外婆。
  尤其是二哥的女儿,动不动就是感冒了,发烧了,拉肚子了。
  姐姐的孩子尚好,是个只要吃饱了,就睡觉的乖孩子。
  奶奶每天是要煮饭,爷爷在奶奶开始在厨房里忙碌时,就一手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外孙女、孙女下楼。独生子女,当爸当妈的生怕亏待了似,个个给养的粉嘟嘟超重,爷爷抱着原本是想去家属院外边的马路上,这俩孩子倒是不哭不闹,就是太沉了。爷爷没走几步路,到底岁月不绕人哪,只得又回去,气喘吁吁地上楼,将这俩孩子一个放在婴儿床内,一个抱在腿上,打开家里那台黑白电视机,不停地拧着频道开关。
  爷爷喜欢看体育节目。
  世界杯足球赛,爷爷是不论半夜多晚,也要等到比赛开始。

  现在说说我们家当时的住房情况。

评分

参与人数 2草币 +130 收起 理由
轻轻、 + 60 欣赏
月光紫竹 + 7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7:45 | 只看该作者
明天又继续了。。。
7
发表于 2015-2-1 19:46 | 只看该作者
期待老师精彩继续
8
发表于 2015-2-1 2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迟了
先给师长撒米
9
发表于 2015-2-1 20:49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是纪实性的,也算回忆录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19 03: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