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平和谈看政治斗争 ——电视剧《北平和谈》的启示 翻到电视剧《北平和谈》很偶然,但它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一是因为北平和谈本是建国史上虽不算大事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特别是一件并没成功的事,往往不成功的事更值得后人深思;二是因为这是一部1998年拍摄的7集连续剧,专门讲述北平和谈的连续剧,不像我已经看过的后面拍摄的其它影视剧,顺便的、捎带的讲一下北平和谈,特别是它制作期较早,肯定与后来其它同类题材影视作品在理念和制作手段上有所不同。正好也有充分的时间,也想有一些新的发现,这部连续剧我是一气哈成地追完了。也算是领教了高人之间的博弈,胜负全在胸怀之中啊! 先看双方军事斗争的态势。当时,中共刚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军事力量和态势占优,准备着乘胜渡江解放全中国;而国民政府军事力量已不及中共,处于被动退守状态,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跑。很明显,中共意志坚定,众志成城,信心满满;而国民党则指望美国支持、苏联调和来保住脸面、输得不要太丢人。 再看双方对和谈的态度。由于战场上的颓势,国民党通过外交手段主动提出和谈,中共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并及时发表了八项和谈基础原则。代总统李宗仁也答应了在八项基础原则下进行和谈,并组成和谈小组前往北平。可以说,双方对和谈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对全国人民不要战争要和平的愿望是清楚的。和谈的促成,使双方都心存希望,都希望不通过炮火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共方面表现的意志十分统一,毛教员说得很形象,“是唱着歌儿过长江,还是开着大炮过长江”。而国民党内部分主战和主和两派,蒋介石主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与中共拼到底。李宗仁主和,企图划江而治,各搞各的。 然后再说双方对和谈的期望。中共是想“不费口舌”、“不花力气”、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平解放全中国,团结各民族各党派等一切进步力量共同建设新中国。国民党想通过和谈让中共停止南下,划江而治,两党南北并立,各搞各的。其实,古往今来在胜利者面前,失败者是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的,余地可能有点,前提是放弃幻想。所以,和谈失败是必然的,是由于双方目标相差甚远所决定的。当然,本质上说也是由阶级性、利益性、政治性等意识形态决定的。 共产党胸怀宽广,心底无私,为劳苦大众谋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是必须推翻国民党反动腐朽黑暗的统治;二是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三是共产党人从来不谈个人自己的利益得失,只讲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四是信仰使共产党人同心同德,坚定不移,高度团结,各尽其职;五是与反动派、腐朽势力的斗争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强而有力;六是在斗争的过程中坚持有利、有理、有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所以,在胸怀上境界上,在理想与信仰上,共产党要高出国民党一大截子。 反观国民党,情况就非常的复杂和混乱。 蒋介石一心想要保住自己的位子,那怕输了战争,丢了地盘,损失了军队,即便“下野”也不放弃对武装力量、经济命脉、社会资源的实际操纵,是严重的“地位主义者”。他当然知道与中共和谈,实质是求和,以他与中共的不共戴天,不但地位尽失,地盘尽失,而且性命难保,事实他已被列为战犯头一个。所以他当然要与中共血拼到底,鱼死网破也在所不辞。 李宗仁,老蒋下野后非常时期的法定代总统,他有想法却无办法。他有和平是大局、是未来、是光明的想法,一切围绕和平来安排和执行才是本质,是当务之急,是必由之路。可他:一是无法从老蒋手中取得实际权力,无法控制当时国统区的社会局面,无法平息国军内部派系争斗,无法统一国民党内错综复杂的思想意识形态;二是无法说服自己的亲信白崇禧拥兵自重的刚愎自用;三是无法说服自己“假皇帝”、“末代皇帝”、拱手让出江山的历史罪人的自恋心理。他只能选择逃离,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此人有智慧有胆魄,且有长期与中共、与老蒋斗争的经历和经验,野心很大,善于审时度势,特别是在逼蒋下台上表现出色。当他看到蒋的谪系大部被歼,军事实力大降,桂系有机会东山再起时,自己的小算盘打的啪啪响。他认为,老蒋无能败给中共不奇怪,而他就不一样了,他“小诸葛”与中共交手还未尝过败绩呢,先礼后兵,和谈谈成就谈,谈不成就打,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还扬言,军人嘛就要在战场上分出个胜负来!其实,和谈中,中共给他开出的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表示新政府成立之后,他依然可以指挥军队,暂时保全他在广西的利益等等,他白崇禧聪明反被聪明误,并不满足于被联合,被收编,而妄想着划江而治,自成一统,他没有看到未来,没看到民心,典型的不识时务,这哪有不败的道理!结果长江防线被一攻就破,几十万大军被打得屁滚尿流,追得东逃西串。最后灰溜溜逃到台湾。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人,那就是张治中。和谈中他最为难,最复杂。一方面肩负着要完成国民政府交付的和谈使命,一方面说是首席代表又毫无决策决定权,谨言慎行,小心翼翼,硬了怕崩谈不下去,软了怕吃亏有辱使命。可怜他又是个正人君子,体恤民情,向往和平,特别希望和谈成功,人民免遭战争之苦,实在是左右为难。当然最后他还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欣然加入新中国的建设。 和谈失败了,但给予我们的启示却是深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