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近平寄语新闻界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习近平寄语新闻界
   央视网消息: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他非常关心新闻工作者,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社等媒体调研视察时,与新闻工作者深入交流。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微视频《习近平寄语新闻界》,梳理了习近平和一线编辑记者互动交流的一个个难忘瞬间,浓缩着习近平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爱和期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2016年2月19日上午,习近平先后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媒体调研。在人民日报社,习近平观看报刊展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在人民日报社,习近平与一线编辑记者亲切交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在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习近平通过视频和正在河南兰考县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连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在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习近平通过手机移动平台为新闻工作者点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在中央电视台,习近平通过视频连线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负责人,询问他们在外工作情况,希望他们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演播室、导播室,习近平向主持人和工作人员了解新闻制播流程,并亲自切换按钮体验模拟播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视察解放军报社,了解解放军报出版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2016年2月19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他听取了新闻工作者的发言,并嘱咐要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责任编辑:刘盛钱 UN64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8:29 | 只看该作者
国泰民安事事安, 千家万户笑开颜。
中华鼎立真雄伟, 世界安宁日子甜。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2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7-2-19 23:18 编辑

评论:“习语”何以近人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题:“习语”何以近人

  辛识平

  2016年2月19日,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2·19”重要讲话,给大家上了一堂影响深远的“新闻公开课”。时隔一年,重温这堂“大课”,思想的热力依然强劲。

  今天的舆论场,新媒体迅猛发展,受众需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来说,要在海量传播中推出“镇版之作”、形成“刷屏之效”,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敢问路在何方?答案,既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也在他带头改进文风、讲好中国故事等具体实践之中。

  以“接地气”的文风直抵人心

  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到“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金句”折射出“习式语言”的独特风格。品读“习语”,平实语言蕴含大智慧,生动表达连着大情怀,让人深刻感受语言的魅力。

  连通上下,深入浅出,有亲和力。善于将“高大上”的施政理念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是“习语”的一大“绝活”。比如,讲生态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他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在新年贺词中,他吸收“点赞”“蛮拼的”“世界那么大”等网言网语,赋予其新意义,激发了正能量。

  直面问题,开诚布公,有说服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不回避问题,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说话做事就会有的放矢。强调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习近平列出了“七个有之”的突出问题,如重炮齐轰,击中要害、发人警醒。类似这样突出问题导向的语言,不仅言之有物,而且饱含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融通中外,聚同化异,有感召力。比如,谈到合作共赢,习近平来了一个话语上的“全球采集”。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不同的表达,说明同一个道理,既“各美其美”,又寻求“最大公约数”,展现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气度与自信。

  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正所谓“文从道中流出”。这正是“习语”直抵人心、富于魅力的原因所在。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同样“功夫在诗外”,没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何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用“讲故事”的艺术架起桥梁

  从诸子百家到佛经禅语,讲故事常常是文化传播“隐形的翅膀”。今天,讲故事依然是新闻报道、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习近平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方面,他是提倡者,也是践行者。

  黄土高原上,有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几十年前,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现在,梁家河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吃肉已经不成问题。这个“梁家河故事”,习近平在美国出访时讲过,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也讲过。通过这个故事,世人可以感知中国的发展进步,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读懂中国领导人“足寒伤心,民寒伤国”的人民情怀。

  在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好故事”还有不少。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以春秋时期正考父“三命而俯”的历史故事,告诫领导干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他以“英雄母亲”邓玉芬投身抗日、满门忠烈的悲壮故事,铭记中华儿女“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以“半床被子”的感人故事,阐释共产党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

  习近平讲故事,以事说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架起了连通古今、拉近距离的思想之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这正是“看不见的宣传”。“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对媒体人而言,善讲故事,应是能力上的“标配”,也是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故事,更精彩的内容还在后面,精彩的讲述不能缺席。

  毛泽东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不论是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还是善讲故事的语言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改文风上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样板。《史记》有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文风不是小事,改文风永远在路上。从新闻工作者,到各级干部,都需要交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 (责任编辑:刘盛钱 UN6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9-21 03: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