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久合必分,久分必合。多事之秋总会出现一个重要的、关键的人物将天下“一网打尽”。而动荡纷争的1644年,最后的胜家当属多尔衮。先看看这位奇人的不凡经历———
17岁开始随皇太极东征西讨,灭蒙古察哈尔部,成为正白旗旗主;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征朝鲜,参与丙子之役,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松锦大战中再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入主中原,先后受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战功卓著,成就辉煌的多尓衮,经历并非一帆风顺——1626年,与他同父异母的哥哥皇太极争夺汗位失败。 1643年,他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争夺大清朝的帝位失败。多尔衮虽在军事上有韬略且勇猛,却一直被遮挡在皇太极的光环下。多尔衮在军事上崭露头角是在皇太极时代,且都是打下手,很少能够在独当一面时和强敌过招。例如,松锦大战时,多尔衮对阵洪承畴,在局势不利时皇太极前来支援,方取得胜利。而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才光芒四射。由于皇太极生前并未立下遗嘱任命继承人,清朝皇室内部出现了皇太极长子豪格、硕睿亲王多尔衮、硕庄亲王济尔哈朗三方势力的争夺帝位。此时的多尔衮为消除争夺,避免内耗,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智慧,他顾全大局,一手拥立了皇太极的九子福临继位,成功化解了一场内乱。这也为他增加了人脉,提高了地位。六岁登基的福临难以处理政事,而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就在实际上控制了清朝的政权。1644年,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占领北京,崇祯自缢,多尔衮当机立断,趁着中原大乱,率领十万大军入关,击败了李自成,迁都北京,并让福临重新登基,开启了清朝和中国历史的新变化。入主中原的多尔衮并没有让胜利冲昏头脑,不顾部分清朝皇室偏安江北的主张,他向西征讨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向南继续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和南明王朝的残余势力。在统一全国的征途中,多尔衮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明朝的诸多苛捐杂税,对吏治的清明要求极为严格,启用了一大批汉族大臣,也使民众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顺治七年,39岁的多尔衮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顺治帝迫于其生前的势力和功绩,为了安定政局民心,不得不追封其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多尔衮征战一生,平定蒙古、朝鲜,击败明朝,带领清军入关统一天下,治国理政、安定民生,对于清朝开国建立巨大功勋。
看起来,多尔衮成就辉煌,但他却一如既往的心无止境,当了兵想坐将,坐了将想统帅,统了帅想称王,称了王还想登帝。鼎盛时期的他,由于功高盖主,居功自傲,虽然辅政小皇帝,实际上控制了大清政权,连皇帝玉玺都抱到自己家里。仗着与孝庒皇后的特殊关系,对小皇帝管束很严,更不把朝中大臣当回事了。所以他死后两个月,顺治对他秋后算账,彻底清洗了他的势力,将其抛尸扬灰,可见顺治他的僭越皇权多么憎恶愤恨。说起来也挺可惜的。按其格局和性格来推测,永不满足的多尔衮,永远在奋斗的路上。英年早逝,不尽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