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纪录片《甲申往事》,体会很多。觉得“时势造英雄”也可理解为英雄是被逼出来的,英雄的产生具有客观性,不是说你想当英雄就能当上英雄。同理,时势也淘尽平凡,让一些英雄沦为平凡。其中介绍的崇祯皇帝、李自成、吴三桂、多尓衮等4个人物中,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说明这一点。吴三桂尤其如此。你看他在时势关键时刻,时代交替时期,命运抉择关头,没有一件事是他主动的、自己作主的,都是迫不得已、被逼无奈、事与愿违的——回京勤王,归顺闯王,投降多尓衮,举旗反清。当然,历史没人说他英雄,但他的确打仗勇猛,战功无数,威震四方,令敌忌惮。你说,令敌忌惮能不算英雄吗? 当大明帝国倾覆后,群雄争霸之时,两大势力李自成争取他,多尓衮也争取他,他虽无力独立自主,但谁都想得到他,愿意得到他,他成了多家争抢的“香饽饽”。因为谁得到他,谁就会在争霸天下中增加分量。吴三桂在当时就是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谁也不能也不敢小视他。没有谁能逼他,敢逼他,他的分量在于他的拥兵自重,在于他能征惯战的威名,更在于他反对谁谁就得败下阵来,支持谁谁就能战胜对方。可为什么他却处处受制于人呢?我觉得他太依赖旧事,他太有原则,或者说太有心理低线,道德红线了。相反,他恰恰缺乏面向未来的视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一味地依据过去定谋未来让这位英雄处处被动。 皇上死了,可父亲家小在农民军手里,他就归顺李自成;农民军抓了父亲,抢了爱妾陈圆圆,他就与李自成翻脸,而不顾自己不是李的对手这个现实,置自己于不利。从而导致后面去求多尓衮援助自己,消灭李自成,为自己报仇雪恨。一方面与李自成敌对了,另一方面,丢失了原本是多尔衮求合于他的主动地位,成了求助于多尔衮。既然把主动权主动让给多尔衮了,就应该大大方方、潇潇洒洒得降清吧,他又放不下自我人设,求助而不降,多尔衮当然不会轻易答应他的求助。他死要面子活受罪,只好硬着头皮勉强与农民军决战,使自己原有的资本资源消耗殆尽,至使自己愈发陷于危难境地。将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拱手交给了多尔衮。这种不情愿的投降,也难为了这位英雄,自毁形象不说,心内埋下永远的痛。 后来,向清朝称臣,为统一全国屡建战功,但一直不得信任,活得十分憋屈,活得处处提防小心,最终年老60了,在大清削蕃时竟起兵叛乱,病憾而死。我真不敢相信,他的造反除了解心头之气,还能有什么?没有信仰既是造反成功也会被别人吃掉。 其实,吴三桂的人生,就败在胸无大志上,属才大志疏,手高眼低,从没想过怎样创造自己的世界,只求在世界里的苟且地活着自己。比如做皇帝的忠臣,做父母的孝子,做爱妾的好男人。不管怎么说,吴三桂最后还是坐了几天没被记载的“皇帝”,不算英雄,至少是条好汉,被迫人生毕竟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活出了自己的样子。只是给我们后人的思考太多,启发太多。把他与李自成、与多尓衮相比是窝囊了点儿,可与未代皇帝崇祯比呢?要说失败崇祯还丢了江山呢!要说遗憾,李自成打下江山却没座上,他至少一辈子都在不断努力,抵挡他人侵害,保护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人生不能重来,历史任由评说,从吴三佳身上我也看到了一种人生,那就是被迫的人生。因为被迫,所以抗争,与主动追求的人生同样值得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