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色空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闭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7-10-16 21:07 编辑

过程/仓颉造字 编辑

流传于郑州市郊区、新郑、新密、登封一带。新郑市城南关有座风台寺,相传是古代仓颉造字的地方。古时候没有文字,人们结绳记事。
       轩辕黄帝统一中华后,命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在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专心造字。好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仓颉很着急,一天他正坐在茅屋前苦想,一只凤凰呜叫着从天空飞过,凤凰嘴里衔的一片树叶落下来,上面有个明显的兽蹄印,一名老猎人说这是貅蹄印,各种兽的蹄印都不一样,他只要一看蹄印,就知道是什么兽。
       仓颉由此受到启发:世上万物各有特征,抓住特征,画出图像,不就是字吗?从此他注意观察各种事物,造出了山河湖海、日月星云、树木花草、鸟兽虫鱼等很多字,从此中国有了文字。后人为纪念仓颉造字的功劳,把仓颉造字的高台叫“凤凰衔书台”,宋朝人又在这里建寺筑塔,称为“凤台寺”。
歌曲《仓颉造字》歌手三强演唱/仓颉造字 编辑

  近日,著名人体音乐歌手三强应邀参加仓颉故里南乐的“中国仓颉文化节”,三强与当地领导、企业家、文化艺术名人一起在仓颉庙祭拜了仓颉这位造字圣人。   
出生于南乐的著名歌手三强特意穿上自己设计的汉服,作为第一个节目出场,三强用他那雄浑厚重又不失青春活力的独特嗓音全球首唱了作品《仓颉造字》,唱响了仓颉始创文字开启中华之文明的根基。   
       《仓颉造字》这首歌是歌颂仓颉造就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所做的伟大贡献,三强说为了这首歌的创作,搜集了很多资料,也花费了很长时间,有一天灵感迸发,作曲一气呵成,他为了创作好这首歌曲,还自费找了著名音乐人绍辉先生花了很多精力来制作,演出现场三强独特的造型和纯净的高音广受大家好评,这首歌的编曲是采用中国风和摇滚风格完美结合的方法,基本没有年龄的界限,老少皆宜,可谓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三强要把这首歌唱给全球的华人,让他们永远都不要忘记仓颉对中华民族所做的功勋,这首歌曲择日发布,一展三强人体音乐以外他演唱的魅力。   
       签约在十方乐廊的旗下艺人三强从小就酷爱音乐,由于家庭条件的制约,一直未能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但他锲而不舍,另辟蹊径,终成一位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人体音乐名人。他在2007年放歌维也纳金色大厅,2009年三强被河南省广电局、发改委、文化厅评为2008年度十大魅力人物,同年5月赴新加坡参加国际流行音乐大奖赛总决赛,获得最佳表演奖。 去年10月25日,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访谈节目《乡约》栏目摄制组一行来到南乐,在仓颉庙广场现场摄制大型户外访谈节目,来专访三强。继登上央视一套最新栏目《我们有一套》之后,日前又参加了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节目的录制。最近,三强应邀参加艺人吴婷的全国巡回见面会。   
       字圣仓颉为轩辕黄帝的史官,相传5000年前,仓颉仰观天象,俯察鸟兽虫鱼之迹,创造出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从而结束了远古时期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仓颉也被后人尊称为“字圣”。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7-10-16 21:05 编辑

历史起源及演变/仓颉造字 编辑

起源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中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发展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
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人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仓颉造字处/仓颉造字 编辑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全国流传得更为广泛。《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由于仓颉造字的贡献实在太大,所以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和遗迹遍布黄河中下游许多地方。这其中,临汾的洞儿村即今尧庙镇西赵村影响较为广泛。据说,汉唐以来,村中一直建有仓颉祠堂,称作“仓颉圣祠”,每年春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该祠有房屋400余间,祠内两厢,一边为崇文会馆,一边为培英义庄,乡会试在此举行。清代,此祠被烧毁后,又建祠三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临汾县令、河间李早荣在仓颉祠旁修建碑亭,石碑上书写了“仓颉造字处”五个阴刻正楷大字。现祠已被毁,石碑存于尧庙。当地相传,仓颉是从猎人按虎、狼、牛、羊的脚印捕猎的故事中得到启发,造出了象形文字。据《平阳府志》记载:“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为潜藏。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这足以印证,今西赵村或是仓颉故里,或是仓颉造字之地。

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著名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仓颉,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仓颉,史皇氏,今河南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墓。
造字方法/仓颉造字 编辑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7-10-16 21:02 编辑

仓颉陵/仓颉造字 编辑

  从白水县城出发,沿渭(南)清(涧)公路下洛河,然后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吉普车在高原的沟岔间跑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来到了仓颉庙所在的史官村。这座已有1800余年历史的仓颉庙已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吴村西侧,与仓颉庙西东相望,是一个高五米的大土丘。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存。陵前翁仲,石狮俱存,并建有石坊,上书“仓颉”二字。仓颉庙,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刻记载,“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如今看到的仓颉庙是明清时的建筑,占地约两千七百平方米,坐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对,雕刻精美雅致;山门、二门皆为硬山式建筑,拜殿、正殿和寝阁大方美观。还有明代名人篆额题联和仓颉夫妇的石雕。庙内碑刻林立,松柏苍翠,杨柳依依,楼台亭阁鳞次栉比,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
编辑本段造字的历史意义
  告别“结绳记事”的年代   
中国古书上有“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等记载,这是早期记事常用的方法,可惜这些物质无法长久保存下来,所以当时的记事情况已无法知晓了。但安阳小屯发现了十五万片甲骨卜辞,在龟甲与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当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总字数达到3500个上下。从甲骨文字结构来说,除了象形以外,形声、会意、假借等比较进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应用。可见在三千余年前的商代文字已达到了相当完备程度,那么在它以前一定有个更长的发展过程。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龟甲上刻划符号了。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发现了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因而有人认为它们就是早期文字。至于在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发现的朱书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国的汉字至少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文字的出现既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整理文字,为汉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仓颉造字的过程/仓颉造字 编辑

  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流传下来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   
关于仓颉造字,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 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
仓颉造了哪些字?]• [苍颉书]释文:  仓颉造字台
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   
草米并刈,乞少子左互。   
学耒,弢雨水,儿纠叔   兵朱。   
[苍颉书]释义:  
身体变化,需要庇护。于是尼山是养老送终的好地方。[老有所养]   
杂草庄稼一并割下,求少子帮助。[壮有所用]   
学使农具,取水灌地。小儿缠着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红飘带。[幼有所长]   
[苍颉书]的内容,与‘[礼记礼运]篇所讲的大禹以前的社会情况吻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为   


大同’。这就是从孔子到孙中山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和向往的大同世界的理论,原来出自于上古时代的[仓颉书]。   
[仓颉书]不愧是天下第一书,愿天下读书人都来读一读【仓颉书】,让祖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在我们这一代开花、结果,让中华大地真正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宏图大志,一展五千年的壮丽辉煌! 最后让我把宋代大观帖上的释文,附在下面,没有前辈的最初探索,哪有我无名小子的最终发现,短短的二十八字的【仓颉书】,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可谓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7-10-16 20:59 编辑

相关文献


汉字的历史的演变
汉字可以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文字了。它从原始人用以记事的简单图画,经过不断演变发展,最终成为一种兼具音、形、意、韵的独特文字。在世界诸多文字中,绽放着它独一无二的光彩。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别有风味的中国文化史。这里面有传说的神秘,君王的意志,文人的情怀,艺人的奇想,还有无数人民的大智慧。我们不妨沿着这条汉字铺就的古道,品一品那历史的意蕴。
仓颉造字
甲骨文
小篆
金文
大篆
隶书
楷书
宋体
行书
草书

附图


扩展阅读
4《中华印刷通史》第三章第一节
5《图书的起源》:仓颉造字传说及遗迹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7-10-16 21:19 编辑

趣说“仓颉造字”的故事
原创 2016-04-20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

谷雨这一天,是天下文化人最应该庆祝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仓颉创造了文字。如果仓颉不创造文字,那么天下的文化人就会砸了饭碗,也就没办法在人面前显摆,只能到田里去耕耘劳作了,而文人大多杀人无力偷人懒,耕耘无方劳作无心,也就只能让父母歧视,老婆臭骂,也就会混得很苦。所以,谷雨这一天,太伟大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仓颉这个人,真是个神人。史书上说他有四只眼睛。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左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个仓颉就是跟在黄帝后边,记录黄帝言论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时候因为没有文字,都是结绳记事。所以,仓颉每天就背着很多绳子,跟在黄帝后边,黄帝每说一句,他就赶快给绳子上挽一个疙瘩。结果这些疙瘩挽得多了,就不知道它代表的意思了。有一次,黄帝和炎帝在一起谈判,要搞一个备忘录,仓颉就在绳子上挽了一大堆疙瘩。最后,他瞪着四只眼睛,看着那些疙瘩,把备忘录念了一遍,两位大帝都认为没有问题。可是,事情过去几年,炎帝却不遵守承诺。黄帝就很生气,说,仓颉,把备忘录拿出来,念给炎帝听。结果,炎帝说,你那备忘录太不靠谱。就让他的左史,再来读那些绳子,内容却正好相反。搞得黄帝和仓颉干瞪着六只眼,没有办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晚上,仓颉就对黄帝说,我看光靠这些绳子疙瘩记事不行,它太不准确了。皇帝说,你不是有四只眼吗?看问题比较准,你说咋弄呢?仓颉说,你给我放几年假,让我回去给咱想办法。黄帝说,中,你去吧。
仓颉回家,就开始想办法,他看到鸟兽身上都有花纹,每种动物的爪痕都不相同,山川河流都有不同的形态,他就开始模仿,画出许多图案来。仓颉之所以比一般人更有智慧,那是因为他有四只眼,他工作不分昼夜,两只眼困了,另外两只眼就睁开继续干,结果,几年时间过去了,字也造出来了。当仓颉把造好的文字写给黄帝看,黄帝问,你弄的这些东西都叫啥呀?仓颉说,凡是单体的就叫做“文”,它就像动物和物体本身的花纹一样,是物体的象征,如日月山川;凡是合在一起的,就叫“字”吧,它就像人生孩子一样,是衍生出来的,比如江河湖海。黄帝说,你真是个神人呀!你自己给自己选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仓颉选了一个“倉”字,就是君之上的一个人。可见他地位有多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仓颉的事情也让天神和鬼怪知道了,天神非常激动,奖给仓颉一尊金象。仓颉说,金象没啥用处,不如奖给天下百姓一顿饱饭吃。天神就收回金象,下了一场谷雨,天下百姓猛吃一顿。从此,我们中国有了“谷雨”这个节气。鬼怪却很发愁,说人类从此更加聪明,我等更加不好生存了。鬼怪全都哭了,哭得很伤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不要认为这些说法没有道理,你看,在历史上,凡是伟大的人,都像天神那样喜欢文化,凡是邪恶的人,都像鬼怪那样害怕文化,甚至毁灭文化。
仓颉创造了文字,黄帝说,那就让天下那些身体弱小,不适合种地的人,来学习文字,再让他们把文字传播出去。从此,一个伟大而又邪恶的时代开始了。说它伟大,是因为,有了文字,人类思想有了逻辑,可以进行复杂的思维了,人类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天地宇宙,认识人的本心,逐渐远离了蛮荒。而且把这些认识,通过文字一代代传承下去。说它邪恶,是因为,从此之后,谎言也借助文字,开始在人类中流传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人类历史上,因为文字成就了人类文明,也使一大批人永垂不朽。也有许多人因为文字遗臭千年,这些遗臭千年的,大多是毁灭文明,残杀文化人的当权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帝让各路体质弱小的人,来学习文字,传播文字,同时也让他们变成懂得天地大道,意志坚定不屈的人。于是,文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人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顶天立地的部分。
下面我说几件事情,说说文人的风骨。
春秋时期,齐庄公时代,齐国宰相叫做崔杼,这个崔杼是齐国一霸,很有才干,也非常强势,骄傲蛮横,史书上称为崔武子。齐庄公吕光特别喜欢别人老婆。他就看上了崔杼新娶的老婆东郭姜,就常去和东郭姜私通,崔杼就让他手下的人,谋杀吕光,众人设计就将齐庄公砍成肉酱。
齐国太史就在史书上写“崔杼弑其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崔杼一看,心里很不舒服,这是要留下千古骂名呀!他就跑去劝太史,别这样写,写成齐庄公染病而死。太史说,不行,历史必须真实。崔杼就生气了,就杀了太史。太史的二弟听说哥哥被杀了,就接替哥哥,又在史书上写“崔杼弑其君”。崔杼说,不写不行吗?齐庄公也有错呀,他先和我老婆通奸,我才杀了他,他也有错。太史二弟说,不行,你和庄公的事情都得写。崔杼又杀了二弟。这时候,老三又来了,又写上“崔杼弑其君”。崔杼一看,泄了气,说,这些文人都是些猪脖子,一根筋,不会转弯,算了,就这样写吧。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个南史,听说太史兄弟两个被杀了,他也夹着书简跑来了,他说如果崔杼杀了老三,他就接着写。结果他跑来一看,杀到老三,崔杼实在杀不下去了,老三没死,南史就回去了。
齐国史官面对着屠刀,面对着威逼和利诱,丝毫不改初衷,该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就是文人,这就是风骨,生命无所谓,原则最重要,宁死不说假话。这才让后人知道许多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假如古代的文人都像今天的文人那样,顺着屁股拍,那我们知道的历史,可能像乒乓球一样光滑而轻飘,可以任人抽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4 13: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