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9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是我眼中的苹果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0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8-21 08:00 编辑

你是我眼中的苹果你是我眼中的苹果你是我眼中的你是我眼中的苹果
七夕 [url=]修改义项名[/url]

中国传统节日

所属类别 :节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七月七,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民间亦称乞巧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觉东

当天的活动有纳七水、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

七月七别称

七月七,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折叠编辑本段七月七习俗

七夕节习俗】: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

从以上七夕节(也就是乞巧节)的别称、习俗来看,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因为元宵节是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结识、见面的机会,而七夕的牛郎织女却是夫妻相会。那么大家认为哪个更像情人节呢?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中国民间亦称"乞巧日"。由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天动地,现代人更把这一天当做"中国情侣节"。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甜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是一首歌咏爱情的千古绝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七夕和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并列为我国"六大"传统节日。

位于甘肃南部的西和县,在2008年将乞巧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

遗产,被称为中国乞巧之乡,西和乞巧风俗保存完整,在狂欢的7天8夜里有很多古老的习俗.

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可以说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精美礼物,七月七夜的孩子性节目就更为丰富。一是包指甲,以凤仙花叶加白帆捣碎敷于指甲上,用桑叶或核桃叶包严线扎,次晨指甲即变为自然的红色,经久不退,且可以医治灰指甲一类疾病;二是掐巧,掐巧首先要备巧,早在七夕节的前一星期,在一瓷碟内泡上一碟扁豆,七夕时其已发芽并长至寸许,甚至除了苤芽还长出了一两片叶片,七夕夜孩子们围成一圈,在灯光下置一水碗,掐摘扁豆叶芽投于碗内的水面,灯光下的碗底就会映像出各种象形图案,大家比技巧,并从图案分析预卜各人的得失和未来。当然去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对话一类的传统对孩子们也充满极大诱惑!






[url= [

你是我眼中的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08:01 | 只看该作者
其他相关

关于七月的小七

小七,与七结缘,生命中有众多的七,很七很强大.因性格开朗,歌声优美,是众人的开心果.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诗句

集七夕的诗句

"今日人间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 会的时刻,又叫"乞巧节"。

在这样的晚上,遥望那条天河,让人想到了关于七夕的无数诗词。这一天,比泊来的情人节,更多了一种传统的、古典的韵味与诗意。

这一天,我们古人总会望着银河两岸的牵牛星与织女星,想象着他们一年仅一夕的相会,该是如何的让人断肠。对着茫茫的星空,那些诗词,就喷涌而出了。

于七夕的诗,最为经久传唱的,应该是秦观的那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两句,给了相爱却无缘的人多少安慰与期待。

雨七夕夜--啸之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日暮晴空起墨云,

无端又阻有情人。

一生几度一良夜?

泪若倾盆又一年。

风雨七夕计已久,

炎凉人事亦非鲜。

年来惯作孤灯读,

哪管晴天或雨天.

七夕--啸之

一纸书成寄不成,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欲功名似易水,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

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已多。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08:01 | 只看该作者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霄。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霄。

鹧鸪天
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七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08:02 | 只看该作者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5-2 19: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