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9-4 11:16 编辑
资源情况[url=]编辑[/url]
湿地资源
湿地公园内湿地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库塘与稻田)四大基本湿地类型,包括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库塘、稻田共7个湿地类型,湿地种类丰富,体现了松嫩平原湿地的多样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生态功能表现突出。 [1]
动植物资源
在2009年,大安市根据以往野生动物调查及规划期间的实地踏查,统计公园现有植物57科169种,野生动物239种,以湿地水鸟居多,占吉林省湿地水鸟种数的50%以上。其中,鱼类5科18种、两栖类3科5种、爬行类1目2科7种、鸟类15目38科184种、兽类4目10科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陆生野生动物28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4种。以上物种皆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另外还有11种鸟类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3》,公园还有极具重要经济价值的林蛙、蝮蛇、黄鼬、狗獾、东北兔等20余种珍稀动物。 [1]
主要景点
大安市先后投资2.44亿元 [1] ,实施了路桥、涵闸、坝渠等10项工程;修复和打造了同心揽月、龙石广场、曲水回廊等10个景点;开展了沙滩戏水、柳荫垂钓、江畔品鱼”等10项活动。以中华安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了辽代契丹捺钵文化、东北特色民俗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文化和体现现代工农业文明的现代文化。
开发建设[url=]编辑[/url]
建制沿革
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始建于1992年;
1993年被林业部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
2003年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
2009年申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2013年被正式授予“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
2014年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
规划建设
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大安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先后聘请哈尔滨工程学院、北京达沃斯策划公司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设计团队等国内一流的旅游设计公司编制《嫩江湾景区规划》,规划设计了“一心两带四环九区”,打造三个水系,一是嫩江航运水系,保持大安港港口功能,畅通大安与国内外的水上通道;二是城市景观水系,引水入城、引水入湖,打造“一江环绕、四湖拥抱”城市水系,为城市开发建设,建设滨江园林城和生态旅游城奠定基础;三是外滩湿地生态水系,引水恢复外滩湿地生态景观,打造旅游品牌,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基础。
湿地公园规划了湿地保护保育区,与外界隔离,并进行人工日常巡护,防范人为活动影响,保持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环境。经过几年的恢复保护,湿地动植物多样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