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9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联墙边柳 枕边妻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9-27 07:15 编辑

上联墙边柳 枕边妻 无叶不青 无夜不亲!8岁小孩对下联,经典!

秀才为难8岁小孩:墙边柳 枕边妻 无叶不青 无夜不亲!被打脸了!
古代的读书人都喜欢在聚会的时候,舞文弄墨以此来取乐,这些吟诗作赋的活动,就要求参加的人要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如果谁一时间因为肚子里的墨水不够而答不上来,那可是要让众人满堂哄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讲究对仗工整,但是光对上还是不够的,还要对得有含义和意境,才能算是对的完美,让人叹服。而在对联当中的过程,也经常发生一些趣事,其中有一对对联的趣事很出名,一个秀才“为难”一个八岁孩子,给孩子出对联,却被孩子下一联对得心口口心服口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9-27 07:16 编辑

这个8岁的孩子名叫李开先,他天生聪颖,是远近驰名的小神童,而且他家庭条件很好,所以父母对他的教育力度也很足。天生条件和后天条件优越,所以李开先虽然年纪小小,却一肚子墨水,文学素养极高,一般大人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这一天,李开先的爷爷过60大寿,因为李开先的家庭在当地是有条头有脸的,所以当时去祝贺的老爷子寿辰的都是有身份的人,而这些有身份的人都是读过书的,读过书的古代人闲着无聊的时候,茶余饭后总会去做一些吟诗作赋的活动让气氛活跃起来。所以在老爷子过寿辰之时,也少不了这种乐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爷爷过寿辰,小李开先当然是随父母在场的,而在众多的宾客当中有一个秀才,这个秀才年纪轻轻,也是才高八斗,学问很高,听说李府上的李开先虽然年纪仅有八岁,但是聪明过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是个小神童。所以这个秀才一时间起了玩心,想要逗逗这个孩子,试试他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于是就跑到李开先的面前,对他说,听说你是个小天才,那就让我考一考你吧,我出一上联,你对下一联可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9-27 07:18 编辑

李开先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个秀才,而自己只不过是个小孩子而已,应该是比不过人家的,所以就红着脸,害羞的拒绝了这个秀才的要求,但是秀才不容他分说,非要试一试李开先,便直接脱口道一联:墙边柳,枕边妻,无叶不青,无夜不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一联连旁人都听得出难度很大,前两句正好和后两句对应的上,而且还有意境,这下可为难到小李开先了,他低着小脑袋,在苦苦的思考着如何回答。忽然之间,他瞟到了旁边的一个角落,鸟儿在笼中吃着米,又跳过来跳过去,叽叽喳喳的在叫个不停,所以李开先立时来了灵感,对道:笼中鸟,仓中谷,有架必跳,有价必粜(粜念:tiào,古代卖米的意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下联,对的非常工整,“中”对应“边”,“叶”和“夜”, “青”和“亲”,“架”和“价”,及“跳”和“粜”,四组同音字对应的恰到好处,意境也非常妙。秀才听到后叹服不已,本来想“为难”一下这个8岁小孩,却反被“打脸”。满堂的宾客也鼓起掌,大家纷纷赞叹道,李开先果然不负神童之名,让大人都不由得五体投地,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而李开先则是谦虚的笑了笑,谢了谢宴客们的称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开先27岁时,就高中进士,满腹经纶的他本想用自己的一身才华,效忠朝廷,为民情愿,却目睹了官场的腐败,加上他又不愿依附权贵,所以他在中年时便辞官回乡了。不过他也没闲着,回乡后的李开先把精力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并在戏曲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写出的东西雅俗共赏,为世人所赞叹,《宝剑记》、《象棋歌》等流传至今。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9-27 07:21 编辑

      李开先(1502年9月28日--1568年3月13日) ,汉族,山东济南人。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吏部考功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二十年,目睹朝政腐败,抨击夏言内阁,被罢官。他壮年归田,"龙泉时自拂,尚有气如虹",希望朝廷重新起用,但又不肯趋附权贵,所以只能闲居终老。李开先的文学主张和唐宋派接近。他推崇与正统诗文异趣的戏曲小说,主张戏曲语言"俗雅俱备","明白而不难知"。生平介绍

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醉心于金元散曲及杂剧。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在户部云南司任主事,先后两次奉命运军饷去宁夏边防。曾针对边患严重、防务废弛的情况,上奏朝廷,提出澄清吏治、富国强兵,扫除边患的主张,但未引起朝廷的重视。嘉靖十三年,调任徐州监管粮仓。在任上大力整顿粮政,由于触犯宦官的利益,整顿受到抵制和破坏,最后以失败而千终。不久,调入吏部。先后任考功司主事、司勋司员外郎、文选司郎中等职,官至太常寺少卿。在世宗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四月皇家的宗庙发生了火灾。他作为太常寺少卿,因责被宰辅夏言劾,此年,即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他被正式免官,回到山东章丘原籍闲居。李开先回乡后,在章丘绿原山与同乡好友结成"词社",又组织成立"富文堂词会"。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其《闲居集》问世,收录诗词四卷、文章八卷。他还非常推崇民歌,认为"真诗只在民间", 先后编刻《烟霞小稿》、《傍妆台小令》等民歌集。

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在户部任事。曾运饷金至宁夏,目睹边防荒弛,外患严重,深有感触。归途经陕西关中,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的文学家康海和王九思,为他们所赏识,自此缔交。自嘉靖十一至二十一年(1532~1542),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勋司员外、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并曾提督四夷馆。此一时期他和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人诗文唱和,人称"嘉靖八子",他们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风,主张学习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曾巩,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文字平易朴实。他因抨击当时执的夏言严嵩,揭露当时政治的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削职,回到章丘故居。在家修建亭园,结词社,征歌度曲,搜集戏曲及民间文学作品。他利用当时民间小曲的形式,写成《中麓小令》100首,流传很广,王九思曾和了100首,合刻为《傍妆台百曲》。嘉靖二十六年写成传奇戏曲宝剑记》。晚年他用金、 元院本形式写成《园林午梦》、《打哑禅》等6种,总名《一笑散》。还用民间流行的《山坡羊小曲形式写成《市井艳词》一书。他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尤以戏曲为多,有"词山曲海"之称,曾和他的弟子一起删定元人杂剧16种。




4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7:21 | 只看该作者
主要作品
《宝剑记》
《宝剑记》是李开先戏曲的代表作。据苏洲(号雪□渔者)序:"坦窝始之,兰谷继之,山泉翁正之,中麓子成之。"可知他的友人也参与了创作。全剧共52出,演《水浒》中的林冲故事,情节较之小说有很大更动。李开先在《词谑》中曾提及《水浒传》,他看过此书,创作传奇时以此为依据。他在《宝剑记》中对情节加以改动,写林冲一再上本参奏高俅和童贯结党营私,祸国殃民,被高俅和童贯设计陷害,误入白虎堂,并把高俅之子图谋林冲妻子张真娘一事移到林冲发配之后,是为了突出朝廷上的忠奸斗争。这和作者本人身受权相迫害而罢职闲居有关。他胸中积郁了不平之气,写此剧正是指斥当时的黑暗政治。剧中以主人公林冲的形象最为突出,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爱国忧民的思想和行动。第37出描写林冲夜奔一场很精彩,写出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复杂心理,抒发了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的悲愤情怀。剧中写张真娘的坚贞、高俅的凶狠,也很出色。其他次要人物如鲁智深、陆谦、富安,形象模糊,性格欠突出,远不如小说。把《水浒》中的故事改编成为长篇传奇,而且写得有特色,李开先有首创之功。

《断发记》李开先的《断发记》写唐代李德武妻裴淑英孝节之行,词甚工整,当时或颇流行。
《一笑散》
院本《一笑散》原有6种,今存《园林午梦》及《打哑禅》2种。另一种传奇《登坛记》已佚。《园林午梦》写一渔翁梦见崔莺莺和李娃争吵,红娘及秋桂两个丫环也各为其主,争论的中心是两个妇女是否平等。崔莺莺怀有门第偏见,自恃相国千金,鄙视曾为娼女的李娃,结果被对方一一驳斥。《打哑禅》写一屠夫打破长老的哑禅,结果小和尚发现长老是误会其意。两剧短小精悍,幽默有趣,别具一格。

《中麓小令》
李开先的散曲,最著名者为《中麓小令》(又名《傍妆台百曲》),其中混杂着悲愤的情绪和消极的思想。他的诗文编入《闲居集》。其中有关心时事之作,如《夏日闻倭报》、《边报行》、《塞上曲》等诗。也有一些为当时文学家所写的传记,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为人行事与思想风貌,如《李崆峒传》、《何大□传》、《遵岩王参政传》、《荆川唐都御史传》、《对山康修撰传》、《□陂王检讨传》、《康王王唐四子补传》等。 路工辑校的《李开先集》,收有李开先现存诗文散曲及戏剧作品(其中的《断发记》仅选有一出《德武离婚》),还收有他的杂着《词谑》、《画品》及《诗禅》,1954年中华书局出版。传奇《宝剑记》有明代嘉靖原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初集》,1959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断发记》有明万历世德堂刊本。
5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9-27 07:25 编辑

象棋造诣
李开先还是一位象棋高手,终其一生没有对手。虽然从小就痴迷象棋,但象棋对于他毕竟只是一种副业,但是他的棋艺使当时那些职业棋手都望之披靡,而且写了不少诗歌来记叙下棋时的情景,如《送棋客吴橘隐兼及吴升甫》写道:虽云国手同推汝,叵奈强兵独有吾。每让三先难成埒,纵饶一马亦长输。吴橘隐和吴升甫是当时著名棋手,李开先让他们三先,他们根本不是对手,让他们一马他们也往往赢不了一两局。当时饮誉天下的象棋国手是燕京人陈珍,他曾经打败了另一位极负盛名的象棋高手张希秋,轰动天下,驰名遐迩。但李开先的棋艺比之名满天下的国手陈珍更高一筹,对局时经常饶他一马,但即使如此,一年下来,二人之间无数次对局搏杀,陈珍也总是大败亏输,仅能走和寥寥数局而已,从来没有赢过李开先一局。当时就有人称赞他:只此一技,可高古今。

李开先在《后象棋歌》中总结了自己的象棋实战经验,汇集了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莫走颠崖,宜居要地";"势有大小,贵能善时";"彼强我弱避其锋,我寡彼众张其势"等等这些类似顺口溜的诗句,言简意深,通俗易记。他强调"当头用炮能惊众,夹肋藏车可突围"认为当头炮布局优于其他布局;李开先还特别注意发挥兵卒的实战作用:"再较一局,用卒当先,彼敌为其阻碍,我师借以遮拦。行行不断,着着求先。纵仇越复,恤弱邢迁。昏中见日,火星生莲。出能破扃,入可斩关。禁子若泰山之压,成家如磐石之安。"这个结论和清末的一代象棋国手巴吉人(《反梅花谱》原作者)的用卒理论一脉相承,所见略同。这是棋艺到了颠峰的化境,棋子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的高深境界后,所得出的结论。
6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9-27 07:24 编辑

人物影响
李开先一生"三好":一好戏曲,二好藏书,三好交友。曾改定元人杂剧数百卷,用金元院本形式定成杂剧《园林午梦》等六种,撰有戏曲理论著作《词谑》。其散曲《中麓小令》流传很广,当时乡村街头到处有人歌唱,为这部曲题"跋"的名流多达84人之多。其传奇剧作品以《宝剑记》为代表。该作品以林冲的故事为题材,是明代中期的三部重要传奇之一,对当世及后世戏曲界影响颇大。李开先性好蓄书,藏书甲于齐东,与金陵焦竑称为"南北两大家"。做官时,其薪俸主要用来购书。回乡后,修建"藏书万卷楼""词山曲海"为藏书处所,所藏以词曲话本最多,有"词山曲海"之誉。并根据藏书辑录了部分明代戏曲资料,评选了不少散曲和杂剧的曲文,对后世文学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当时著名藏书家边贡、刘西桥等人也以藏书知名,但藏书不久即散佚,而李氏藏书长达百年。曾编辑有《李中麓书目》,早佚,据其《藏书万卷楼记》称:"乃仿刘氏《七略》分而藏之。楼独藏经学时务,总之不下万卷,余置别所凡五"。李开先极为好客,凡志趣相投者均视为知己。曾至陕西拜访著名的戏曲家王九思和康海,三人一见如故,诗曲唱和。所藏书在明末清初被毛扆"汲古阁"、朱睦木挈 "万卷堂"、徐乾学"传是楼"所收。

李开先在当时文坛上颇受人所重,与王慎中、唐顺之、陈束、熊过、任翰、吕高等号称"嘉靖八才子"。还擅长棋艺,着有《象棋歌》流传至今。

人物纪念
李开先墓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埠村街道鹅庄村东,济王公路南侧李氏茔地内。1979年公布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开先(1502~1568),明中叶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被称为"嘉靖八才子"之一。今济南市章丘区埠村街道鹅庄村人。曾于本县胡山中麓洞读书,自称"中麓子"、"中麓山人"、"中麓放客"等。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士,仕历户部主事、吏部文选郎中等职,官至太常寺少卿。后因九庙火灾?误免官归乡,以文艺自娱。筑万卷藏书楼,贮南北词曲甚丰,有"词山曲海"之称。工诗文,尤擅长词曲传奇。削职家居的27年间,写下著名的传奇作品《宝剑记》等以及诗文杂着《闲居集》、《一笑散》、《词谑》等大量著作。今辑刊出版有《李开先集》。

李氏茔地东侧为李开先墓,墓前有碑一通,明崇祯二年(1629年)立,上书"太常寺少卿中麓李公墓"。碑前还有两方碑座,原有两块无字碑,据李氏后裔讲,后来李家破落,无财力刻字,故成无字碑。座前甬道两旁,有翁仲和石虎、石羊、石马各一对,形体完好。再前是石坊,由三根平滑的条石扣成门状,颇简陋。茔地西侧为李开先父母的坟冢。坟冢南端为简陋石坊,石坊北面,有石兽两排,石兽再北立石碑三通,成品字形布局。前两碑碑座为石雕,碑顶镌云龙浮雕,额题"奉天诰命"字样。茔地石碑,均为明代石刻,其中石坊上额"李氏先茔"及楹联"漫漫长夜何时旦,瑟瑟高松不计年",为李开先之友、书法家苏州书写。

人物轶事
嘉靖七年,李开先赴"乡试"中了举人,第二年考中进士。开始在户部做官,任云南司主事。这时明朝北部的蒙古部族不断南下骚扰,北方人民深受其害。从嘉靖九年起,李开先先后两次奉命运送军饷去宁夏边防。到前线后,他才发现边患严重,是因为边帅苟且偷安,防御废弛,军政腐败。可他们却谎报军情,掩耳盗铃。李开先对此忧心于怀,他曾希望能澄清吏治,强国利民,但小小主事的意见并没有引起重视。

嘉靖十三年,李开先被调到徐州管理广运仓。明朝制度规定,仓务管理,除朝廷命官外,需同时派宦官监督。李开先到职后,看到粮政同样弊端百出,不仅部门小负责人串通盗窃,宦官们也都贪污,运粮的军民深受其害。他决心革除积弊,厉行整顿。当时是宦官横行天下的时代,整顿必先损害宦官们的利益。所以,工作一开始,就处处受到抵制和破坏,使整顿无法进行下去。李开先的抱负虽难以实现,但他忧国爱民的精神却受到朝野的钦佩。

李开先在官场上正直务实,在民间大度融融,文采飞扬。一日,一读书人在朝阳洞内读书,听见脚步声,知是李开先至此。便对洞口吟道:"人对青山山对人,不知谁是主和宾。"李开先听到这人吟出一道七绝的前两句,知是意在为难他。正在这时,一牧羊姑娘吹起了牧笛,李开先立即接吟道:"猛然谷里一声笛,唤出梅花陇外春。"吟罢,二人哈哈大笑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5-2 04: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