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金石彩笺录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23-2-19 19:4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义和团11:07

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以“支清灭洋”为口号的中国农民运动。又称义和团事变、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场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分裂中国的嚣张图谋,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起初,义和团和清朝最秘密的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的口号予以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主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取代了中外之争,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的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更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助清灭洋”(1898年赵首次提出)。


在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划分、华北宗教案件频发、自然灾害频发、朝廷权力斗争加剧的情况下,1900年春直隶,数千名练习义和拳的农民被称为“拳击手”,他们放火焚烧教堂和宗教房屋。同年6月,慈禧允许义和团进京,义和团在清军面前攻打天津租界。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12#
发表于 2023-2-19 19:5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聂士成 17:30

聂士成(1836年-1900年),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今长丰县岗集镇聂祠堂)人,晚清名将。
幼年父死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后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
先后参与剿捻、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之变,战功卓著,于庚子之变的天津保卫战中,中炮阵亡。清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忠节。
113#
发表于 2023-2-19 19:5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董福祥20:30

董福祥(1840年1月8日-1908年2月9日),清末将领。字星五,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1862年(同治元年)甘肃回民起事期间,起兵安化(今庆城),号称十余万,势力扩至陕、甘十余州县,嗣投降左宗棠,所部编为董字三营,称甘军。
114#
发表于 2023-2-19 19:5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仕女图 24:10


仕女图亦称"仕女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
是一种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画面以仕女为主题。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宋元时期仕女图较为罕见,这与当时花鸟画盛行有很大的关系。

明清时期是仕女图的发展时期。明代早期由于当时青花原料的限制,仕女图并不多见。明中期的仕女图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虽然为数不多,却对后来仕女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成化朝仕女虽不甚精细,但颇有古意。明晚期仕女图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状。清代仕女图尤为盛行,但历朝风格各不相同,如顺治仕女的衣带飘然,康熙仕女的妙笔传神,乾隆仕女的精细写照,无不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115#
发表于 2023-2-19 20: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塘沽 27:30

塘沽位于天津市东部,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8°44′~39°13′,东经117°30′~117°46′。总面积859平方公里(2013年)。东濒渤海,西邻东丽、津南区,南接大港区,北抵汉沽区与宁河县。塘沽区级境内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5公里,拥有92.16公里长海岸线。地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毗邻首都北京,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
塘沽区东部的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年吞吐量达2.5亿吨,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
2009年11月9日,撤销天津市塘沽等三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销滨海新区下辖的汉沽、塘沽、大港工委和管委会,由滨海新区统一领导。


塘沽成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曾3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黄河有惊人的造陆能力。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陆地逐步形成。


塘沽地跨海河两岸,历史上一直划河分治。北宋末期,塘沽南岸地区属宋河北路沧州清池县;北岸地区属辽南京道析津府武清县。
金代,隶属关系初沿宋制。金贞元年(公元1155年),塘沽北岸地区属中都路大兴府香河县,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改属宝坻县,塘沽南岸地区归属未变。


元代,塘沽南岸地区仍沿旧制,北岸地区属燕京路大兴府宝坻县。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属大都路总管府宝坻县。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塘沽南岸地区属河间府沧州静海县,塘沽北岸地区属顺天府通州宝坻县。
清初沿袭明制,塘沽南岸地区属天津府天津县,塘沽北岸地区属顺天府宁河县。


1914年,塘沽南岸地区属津海道天津县,塘沽北岸地区属京兆特别区宁河县。1922年塘沽设里公所。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塘沽南北岸地区分属河北省天津县与河北省宁河县。1937年,塘沽南北岸地区分属日伪政权天津县公署和宁河县公署。1949年1月17日塘沽地区解放,塘沽南北岸地区合治,称塘大区,1952年改名塘沽区,直辖于天津市。


2009年11月撤区并入天津市滨海新区。
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销滨海新区下辖的汉沽、塘沽、大港工委和管委会,由滨海新区区统一领导街镇。

116#
发表于 2023-2-19 20:0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集
一龙二虎三百羊 33:50

义和团扬言要杀的“一龙二虎三百羊”分别指的是谁?
自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开始,到宣统三年(1911年)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晚清这70多年可谓中华民族最屈辱的七十年。在这七十年中,堂堂中华帝国就像一只肥羊,几乎任人宰割。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每一次都是血泪横飞。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前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刚开始,大家是为了反抗洋人和“教民”的欺凌。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就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当时,朝廷内部有两种意见,一是抚,二是剿。比如,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就是坚决的“剿”派,而手握大权的端郡王载漪则是“抚”派。而慈禧坚定地站在了载漪这边。


慈禧和载漪之所以成为“抚”派,完全是出于私心。当时,慈禧正打算废掉光绪皇帝,把帝位传给载漪的儿子。可是各国的公使都不同意,反而要求慈禧尽快还政光绪帝。


义和团兴起后,端郡王“敏锐”地从中捕捉到了机会,于是开始怂恿慈禧改“剿”为“抚”,并顺势将义和团放进了京城。义和团进了京城后还出现了一个口号:“杀一龙二虎三百羊”。


一龙二虎三百羊,也有称作一龙二虎十三羊。一龙指的自是光绪皇帝,二虎指的是主办洋务的李鸿章和奕劻,至于三百羊,涉及人物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但前五羊,应该是那五位力主剿灭义和团而被杀的大臣:前驻德俄公使、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兵部尚书徐用仪,内阁学士联元,户部尚书立山。总体上就是那些热心洋务和力主剿灭义和团的人。


这个口号究竟是义和团提出来的还是背后有人指使,无法考证,但以义和团的文化素养和信息渠道,能把朝廷上下大臣们的职责搞得如此清楚,本身就是一件怪事,再者说来,义和团的旗号是“扶清灭洋”,连皇帝都要杀,还扶的哪门子大清朝。
想杀光绪皇帝的,其实还是满清皇族那帮人。


在慈禧太后对列强宣战后的第四天,载漪、载勋、载濂、载滢四兄弟就率领义和团大师兄们共计六十多人闯入赢台,要把光绪皇帝干掉。
这其中,挑头的端王载漪是道光帝的孙子,论辈分还是光绪帝的堂兄弟,他之所以这么着急干掉光绪帝,实则有说不出的私心,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慈禧有意废掉光绪皇帝,她一边册立载漪的十五岁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名为大阿哥,实则是储君),一边对外放出光绪帝生病的消息,试探舆情,但这一计划遭到了李鸿章为首的汉臣及列强的集体反对,最终胎死腹中。没有做成太上皇的载漪恼羞成怒,想借机干掉光绪帝。


载勋是康熙皇帝六代孙子,世袭庄亲王,也就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时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是个彻头彻尾的保守派,义和团做大的罪魁祸首。他与载漪关系密切,想着浑水摸鱼,捞取权力。


载勋与载漪是亲兄弟,虽然是个郡王,但他还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兼禁卫军虎神营总兵,可谓大权在握,他们兄弟俩还是有个弟弟载澜,出任禁卫军右翼总兵,京城防务都掌握在他们家哥仨和载勋手里。


载滢的身份也不低,他以过继的身份承袭了钟端郡王奕詥一支的香火,光绪十年(1884年)加封郡王。
杀光绪帝的事,最终被慈禧按了下来,但就这样,光绪帝也是生不如死,不仅在御前会议上遭到载漪载勋的羞辱,就连刚刚十四岁的溥儁,也骂他是个“二毛子”。


而李鸿章的遭遇就好多了,戊戌变法后外放广州,躲过了一场灾难。而奕劻虽是皇室宗亲,但因为对待洋人太软,遭到了同族的唾弃,不过他位高权重,义和团虽然嚷嚷,没人真的敢去动他。


真正倒霉的就是这些羊,慈禧太后一怒之下,旬日杀五大臣,这五位的血还没有擦干净,北京就被洋人攻陷了。
其实杀他们的时候,大清国败局已定,但慈禧太后不愿意被这几位主和的大臣看笑话,在离京之前将他们全部斩杀,其阴毒可见一斑。
辛丑事变后,载勋与载漪被定为祸首,一个自尽,一个流放新疆,载濂、载滢被免职。五大臣也被平反,一切又回到从前的样子。

117#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13:25 | 只看该作者
118#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14:13 | 只看该作者
119#
 楼主| 发表于 2023-2-26 00:07 | 只看该作者
120#
发表于 2023-2-26 19:5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集
抵制洋货 03:38

近代的抵制洋货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始见于 1898 年义和团运动,但第一次旗帜鲜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抵制洋货为诉求的运动,是 1905 年的抵制美货。从 1898 年到 1905 年,不到十年间,中国的社会环境、舆论场、对外部环境的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抵制洋货的目的、手段、人群也截然不同。

……
煤油灯
煤油灯 ,粤语地区称为火水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有时也会用清油、柴油等)。
早于9世纪的巴格达,已有使用煤油灯的记载,而近代的煤油灯则于1853年由一名波兰发明家Ignacy Lukasiewicz发明。
自清末,煤油灯被引入中国。美观的灯具,先进的燃料,以及科学的燃烧方式和数倍于老油灯的亮度,使它一下子吸引住了中国人的眼球。特别是有些外国的石油公司,把煤油灯作为销售自己石油产品的敲门砖,推向中国的老百姓。他们给中国人提供免费的煤油灯具,甚至免费供应一部分燃油,让人们试用。

在解放初期以及六七十年代没有通电的农村地区普遍使用的还是煤油灯,计划经济时期,煤油要按票到供销社购买,所以细心的女主人会适时调节灯的亮度。只有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才把灯光调亮些。即便如此,在微风中忽明忽暗上下跳动的灯光依旧照不了多远,几个孩子只能围灯而坐。时间稍长,就会两眼昏黑。勤俭的女主人也不会让灯光白白浪费掉,及时支起夹板纳鞋底或缝补衣物。
那时候,各户都很穷。为了省钱,经常几个房间只点一盏煤油灯,做饭时灯在堂屋,一家人便都围在堂屋。做好饭后,把饭端到里屋灯便也跟着到了桌上。

菜油灯
在中国人的传统照明用具中,菜油灯占据着重要地位。据考证,从战国至魏晋,中国人的灯具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魏晋之后,植物油逐渐取代动物油成为主要照明燃料,而植物油中,油菜籽榨的菜油使用最为普遍。在电灯普及之前,菜油灯一直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灯具。而在我市一些偏远山区,至今还有使用菜油灯的。
菜油灯主要由灯盏、灯芯组成。如同现代灯具样式繁多一样,菜油灯的形状也千姿百态。近代考古出土的灯具中,就有不少动物、人物、树枝、器皿等各种造型独特的灯具,除了平放外,还可吊、可挂、可立。制作的材料也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陶瓷外,还有金属、玉石等,既可欣赏又可实用,如工艺品般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这些都是旧时贵族阶层使用的,普通人家使用的灯具都很简单,一般以陶瓷制作的为主,有灯盏就够了。有些人家买不起灯具,就拿小碟或小碗充当灯盏,放入油和灯芯,就成了简易灯具。


菜油灯要点燃,离不开灯芯这一重要角色。灯芯是灯芯草的芯,灯芯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簇生,呈直立细柱形,可长到1米多高。灯芯草可入药,有清热、利水渗湿之效,中草药店里均有售,其名就是因其芯能燃灯而得。剥取灯芯时,将细竹针从灯芯草底部插入,再将整根灯芯草往下轻按,洁白圆润的灯芯就会从上面轻快地破皮而出。灯芯破皮后会膨胀,故有“灯芯和灯芯草一样大”之说。熟练者能把一米多长的灯芯完整地剥取出来,当然,即使灯芯剥断了,也无碍其使用。灯芯比棉花还要轻,所以在乐清,过去人们常以“你怎么像灯芯那么轻”来调侃一个人长得太瘦小。


在点菜油灯的年月,有专门种植灯芯草卖灯芯的行当。小贩将一大摞灯芯用草席裹成一卷,背在肩头走街串巷叫卖。有人买时,小贩就从草席中抽出灯芯,卷成一卷递给买主。灯芯很便宜,一个鸡蛋就能换同样大小的一卷灯芯。灯芯耐燃,一个通宵也就燃一寸左右,鸡蛋大小的一卷灯芯可用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卖灯芯的利润很微薄,仅能糊口而已,所以乐清民间有“卖灯芯过光阴”、“卖灯芯识路径”之说,意谓卖灯芯是赚不了钱的,只不过是打发日子、多认得几条路而已。

虽然灯芯便宜,但点菜油灯对不少人家而言却是奢侈品。因为油在百姓眼里很金贵。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普通农家自给自足,四五斤油菜籽才能榨出一斤油,都想拿到街市上卖点钱贴补家用,食用尚且舍不得,何况点灯。《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因油灯里点着两根灯芯,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咽气,直到家人把灯芯挑去一根才闭眼。严监生是有钱人,如此做法被视为吝啬。其实对普通百姓而言,点两根灯芯确是非常烧钱之举,除非是遇到特殊情况,才不得不点两根,一般都是点一根灯芯。而且即使点一根灯芯,也要想尽办法让其少费油。


据史料记载,唐朝就已发明了省油灯。省油灯利用水能降温的原理,在灯盏中设置夹层,夹层内注入凉水,起到降低油温、减少蒸发的作用,达到省油之目的。此后历代虽有改进和创新,但构造原理不变。省油灯自出现以来一直广受欢迎,不仅百姓使用,连官员家都有它的身影。有了省油灯,用不省油的灯便成了浪费之举,现在人们形容某人不让人省心还常说其“不是省油的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5 19: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