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平安春信图

[复制链接]
96#
发表于 2022-4-8 13:10 | 只看该作者
兴奋剂
第十二集 40:00——
第十三集 11:32——   19:22 ——   20:22——


兴奋剂这东西,由来已久,在一些重大比赛中经常会有一些运动员为了金牌铤而走险—服用兴奋剂。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
绝大多数国人对于兴奋剂的印象,应该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约翰逊事件。长期服用兴奋剂的他被国际奥委会终身禁赛,不可谓不严厉!
危害
科学研究证明,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直接的危害。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禁用药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说来,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危害如下:
1.生理危害:出现严重的性格变化
2.产生药物依赖性
3.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
4.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引起各种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
使用兴奋剂的危害主要来自激素类和刺激剂类的药物。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许多有害作用只是在数年之后才表现出来,而且即使是医生也分辨不出哪些运动员正处于危险期,哪些暂时还不会出问题。


95#
发表于 2022-4-8 13:0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集
天方夜谭 18:40——

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这些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萨桑王国的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他每天娶一名少女,第二天就把她杀死。山鲁佐德为救无辜的女孩,便自愿嫁给他,并在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就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只好不杀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天方”是从前中国对阿拉伯的称呼,天方夜谭作为成语比喻虚诞夸饰、荒诞不经的说法。

"夜谈"为何称"夜谭"
"夜谭"就是夜间说话、讲故事的意思,其实就是"夜谈"。写成"夜谭"是由于古代的避讳。
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凡是遇到两个"火"字相重的字,都要避讳,用其他字代替。于是,人们在写"夜谈"时,就出现了以"谭"代"谈"的怪现象,后来,人们习惯了,"谈"与"谭"也就相通了。
94#
发表于 2022-4-8 12:5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集
聪明反被聪明误  25:25——

聪明反被聪明误出自苏轼诗。

  洗儿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全诗意即:
人们养育小孩都盼望他聪明,而我却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我的孩子愚笨迟钝,能够不受挫折地当上大官。 该典故解释为:形容自以为聪明,结果反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赏析
  《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身没什么不好,道理不言自明;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加上太皇太后干预,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

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不锋芒毕露,就不会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类悲剧选作主角。

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93#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21:50 | 只看该作者
92#
 楼主| 发表于 2022-4-6 21:07 | 只看该作者
91#
 楼主| 发表于 2022-4-5 10:24 |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22-4-2 20:06 | 只看该作者

闻战鼓思良将
第十一集 39:30——
第三十集 27:20---


出自《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而思将帅之臣。”
鼙:是较小的一种鼓,也可以用作战鼓。
思:思念。
原文意思是:君主在听到鼙鼓时,就会思念那些为国家浴血奋战立过战功的将领。
联系上下文就知道,这里讲的是君主在听音乐时听到的的鼙鼓声,而非在战场上。
……
“听鼙鼓而思良将”。《礼记·乐记》上的原句是这样的:“听鼙鼓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长恨歌》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诗句。
鼙,音pi,是军中的小鼓,军中有“鼙鼓喧天”之说……
89#
发表于 2022-4-2 20:00 | 只看该作者

杀鸡焉用牛刀
第十一集 32:04——


《论语》中记载,孔子到了鲁国的一个小邑武城,他的学生子游,名叫言偃,当时在武城做官。 孔子听到了弹琴唱歌的声音,他微笑着说:“杀鸡何必要用杀牛的刀呢?”意思是说,治理这样一个小地方,用不着施行礼乐教育。想不到子游却回答说:“从前我听到老师您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会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好使唤了。’”孔子听了便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的话只是和他开个玩笑罢了。”

《论语》中这句话已成为非常大众化的成语了,引申为办小事不必浪费大才。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88#
发表于 2022-4-2 19:57 | 只看该作者

《平渤论》
第九集
15:58——   21:44——
22:04——   27:15——

平勃论的内容:讲述中国历史的全过程。
平渤论 ---佚名
混沌初分盘古出,三才治世号三皇。天生五帝相继续,尧舜相传夏禹王。
禹王后代昏君出,乾坤一统属商汤。商汤以后纣为虐,伐罪吊民周武王。
周室东迁王迹熄,春秋战国七雄强。七雄并吞为一国,秦氏纵横号始皇。
西兴汉室刘高祖,光武中兴后汉王。三国英雄尊刘备,仲达兴为司马王。
杨坚篡周为隋王,国号兴称仁寿王。天生逆子隋炀帝,弑父专权大邺王。
邺王邪政行无道,天下黎民尽遭殃。天公降下真明主,重整乾坤归大唐。
施行仁政贞观帝,万民感戴太宗皇。平除四海番王顺,无道东迁又放狂。
明君御驾亲跨海,一纪班师东海洋。

87#
发表于 2022-4-2 19:54 | 只看该作者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桃园三结义三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做到了同生同死,但是瓦岗寨的四十六友呢?不能说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么严重,但绝对是没有同生,也没有同死。

 不学瓦岗一炉香,因为瓦岗寨的四十六友最后各为其主,自相残杀。

   这个深刻而残酷的教训,给我们一句话的警示:友在精,不在多。知心朋友,三五即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15 10: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