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平安春信图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22-4-19 20:52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十集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22:17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出自南北朝庾信的《哀江南赋并序》
《哀江南赋》是中国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创作的一篇赋。此赋主要是伤悼南朝梁的灭亡和哀叹自己个人身世,陈述了梁朝的成败兴亡,以及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凝聚着作者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全赋内容丰富而深厚,文字凄婉而深刻,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如实记录了历史的真相,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气魄,故有"赋史"之称。

冯异是东汉初年“云台28将”之一。他为人谦虚,遇事隐忍。虽然功勋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他每当在路上遇到各位将领,无论官职高低,战功大小,一律驱车避让。当时刘秀带领众将军行军打仗时,每次战斗结束后,将士们总是坐在一起,高谈阔论,论功谈赏。而冯异则常常独自一个人坐在大树之下,静静的思考战斗的经验得失。久而久之,将士们知道他淡泊名利的特点,便戏称他为“大树将军”。=======
大树将军: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出自《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112#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20:35 | 只看该作者
1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00:22 | 只看该作者
114#
 楼主| 发表于 2022-4-24 00:04 | 只看该作者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12:43 | 只看该作者
116#
发表于 2022-4-26 18:2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十一集
找周公约会11:14----


周公与睡觉有什么关系?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长时间没有再梦见周公了!”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周成王的叔父,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被称之为周公。

周武王死后,成王姬育继位。当时成王还很年幼,根本不懂治国之事。在周朝初建、百废待兴之时,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营建东都雒邑,讨平三监及东夷之乱,制礼作乐,为周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在政治稳定、管理国家的体制基本完备后,周公于摄政第十年还政于成王。
周公旦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孔子最敬服的古代圣人之一。孔子对西周的政治制度非常尊崇,因此孔子以“梦周公”来表达对西周社会的向往。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缅怀先贤。

如唐代元稹的《闻韶赋》:“梦周公而不见,想圣德而思齐。”宋代苏轼的《周公庙》:“吾今那复梦周公,尚春秋来过故宫。”
再后来,周公成了“梦”的代名词,睡觉被称作“见周公”了。



《笑林广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师昼寝,而不容学生磕睡。学生诘之,师谬言曰:“我乃梦周公也。”明昼,其徒亦效之,师以戒方击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见周公耳。”师曰:“周公何语?”答曰:“周公说,昨日并不曾见尊师。”

“周公解梦”的周公就是“梦周公”的周公?
民间有一本流传很广的解释梦境的书,叫《周公解梦》,这个解梦的周公与梦周公的周公是一个人吗?他们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父子。

传说写作《周公解梦》的周公是周文王姬昌。公元前1156年,殷帝乙去世,帝辛即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当时的西伯姬昌是周族人的领袖。他笃行仁政,尊老爱幼,招贤纳士,因此深受周族人民拥戴,在商朝也有很高的威望,同九侯、鄂侯并称为三公。纣王即位后,起初也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立志做一个有为之君,但在位二十多年之后,随着国力的强盛,纣王开始变得专横残暴。纣王听信崇侯虎的谗言,说姬昌在国内积德行善,又时常流露出对纣王的不满,说不定会夺取殷商的天下,便把姬昌抓来,囚禁在羑里的国家监狱。据说,为了断绝姬昌与外界的联系,殷纣王不仅在羑里驻有重兵,还在通往羑里的道路上层层设卡。姬昌的儿子想看望父亲,也没有得到批准。 在羑里被囚禁的时间里,姬昌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与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相融合,进一步推演为六十四卦,并对每卦与每卦的六爻,按照象数的内涵和有关缘由,分别配以具有吉凶利否含义的卦辞和爻辞。《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姬昌还把梦分为正梦、噩梦、思梦、寝梦、喜梦和惧梦等六种,他认为人之所以做梦,是因为上天想给做梦的人一个启示,让做梦的人能够预知未来发生的事情。所以民间将周公称为是“演《易》”和“解梦”的大圣人,有“周公圆梦”的说法。

====================

“周公解梦”的周公和和历史上的“周公”原来是两个人?
周公解梦的周公其实是周武王姬发的父亲姬昌,史称为周文王。大家都知道当年商纣王沉迷于享乐,由于一些事情,纣王把姬昌关押到牢里。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姬昌依旧不屈不挠写出了《易经》,所以周文王也是受到后代的尊敬了。
但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周公其实并不是周文王姬昌,而是他的第四子周公旦,也就是激发的弟弟。他的才能也十分的高,辅佐周武王讨伐纣王,之后分封的时候他的地方在周所以就被称作为周公,他的才能很高,他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才能极其高,而且由于他的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所以对于孔子而言,对周公也十分的推崇,之后,一朝一代把周公和孔子并称为圣人,可看出周公地位成就之高,之远,之大。
两个周公其实不是同一个人,但他们是父子关系。


提到周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周公解梦”“周公吐哺”两个成语。
周公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姓姬名旦,我们所熟知的“武王伐纣”中的武王叫姬发,是文王的第二个儿子,所以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

周公吐哺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意思就是周公礼贤下士,重人才,在吃饭的时候遇到客人来访,经常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
这一点与东汉献帝时,左中郎将蔡邕的“倒履相迎”,如出一辙,后人常用这两个成语表达在位者礼贤下士的情怀,用以激励自身。
周朝建立后,姜太公分到了齐国,周公分到了鲁国,而周公将自己的儿子安置到鲁国,自己则留在京中辅助武王。
周朝建立2年,武王便一命呜呼,周公担心诸侯乱政,便开始摄政,七年之中平乱、肃商、建都、制礼乐,七年之后归政于小皇帝。古人认为若没有周公,恐怕周朝会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周公摄政的七年间,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制礼乐”,也就是后来孔子终生倡导的礼乐制度,被称为“元圣”和儒学先驱,而周公频频出现于孔子的梦中。
所以在孔子学说主宰的时代,“梦见周公”便成为一个共识流传了下来,周公解梦应运而生,周公解梦并不是周公写的,只不过借“周公”之名,这全赖于周公所创立的基础政治文化思想造福人类。



117#
发表于 2022-4-26 18: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十二集
温酒斩华雄 20:20


温酒斩华雄讲的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故事。在汜水关前,各路诸侯豪杰大战华雄未果,袁术恐先锋孙坚立下头功不发粮草,以至孙文台兵败汜水关,大将祖茂被华雄所斩,之后袁绍问谁人可斩了华雄,于是关羽主动请缨,但因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术的耻笑,说:“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曹操觉得他是英雄,说:“此人长相非凡,旁人焉知其为马弓手?”于是递给关羽温酒一杯说:“将军且饮了此杯以壮胆气”,关羽却道:“待我斩了华雄后再饮未迟!”于是拍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回营,此时酒且尚温!

关羽温酒斩华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情节,出现了两个比较有名的人,关羽和华雄,温酒在并不是某个人,只是指一杯热着的酒,在小说中华雄是董卓帐下都督,没有写到他的字是什么,而关羽就是有名的关公,字云长,蜀汉皇帝刘备的二弟,华雄自告奋勇在汜水关抵挡十八路诸侯联军的进攻,杀将无数,正当诸侯们手足无措之时,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关羽自告奋勇出战华雄,并且在曹操为他斟的热酒尚温之时,便斩了华雄得胜归来。

That's all.
118#
 楼主| 发表于 2022-4-28 20:56 | 只看该作者
119#
 楼主| 发表于 2022-5-4 00:04 | 只看该作者
120#
 楼主| 发表于 2022-5-14 00:2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5 00: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