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金石彩笺录

[复制链接]
291#
发表于 2023-5-25 20:2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十九集
五紫五羊毛笔 11:24

五紫五羊毛笔是兔毛与山羊毛各用一半配制而成的。
五紫五羊毛笔属于兼毫毛笔。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

其他类型的毛笔
1、羊毫类。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比狼毫笔经久耐用。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
2、狼毫笔。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紫毫笔乃取野山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南北方之山兔毫坚劲程度亦不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北豪偏软也叫淮兔毫,意为安徽淮北出的,实乃东北出的较好,现在濒临绝种了,本来也出的少。

鸡毫笔
鸡毫笔是用雄鸡前胸之毛做原料制成的毛笔,其性能软于羊毫,是毛笔中最软的一种。不易吸水、不易吃墨。
292#
发表于 2023-5-25 20:2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十九集
为五斗米折腰 27:50

为五斗米折腰 ,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出自《晋书·陶潜传》。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成语故事
东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当时有一个诗人,名叫陶潜,又叫陶渊明。他因为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便在家乡隐居。
后来,陶渊明的生活越来越穷苦,仅靠耕种田地,实在养活不了一家老少。亲戚朋友都劝他出去谋个一官半职,迫于生计,他只好答应了。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很有文才,不久就推荐他在大将刘裕手下做了个参军。但陶渊明看到那些官员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心里十分厌恶,便请求出去做个地方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泽(今江西彭泽县)当县令。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县视察。这个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平时倚仗太守的宠信,在乡里作威作福。他一到彭泽县的官驿,就趾高气扬地让陶渊明去拜见他。
县里的小吏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陶渊明报告。当时,陶渊明正在他的内室里捻着胡子吟诗,听说督邮来了,十分扫兴,勉强放下诗卷,准备跟小吏一起去见督邮。
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还是便服,吃惊地说:"大人,督邮来了,您应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着便服去呢?你这样有失体统,他会在郡太守面前说你的坏话的。"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向来看不惯这种倚官仗势的人,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对这个督邮行拜见礼,就更受不了。他长叹一口气,高声说道:"我宁可饿死,也不愿为了这五斗米的官俸,去向那种势利小人鞠躬作揖。"
说完,他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封好,并且写了一封辞职信,一并交给了小吏,离开了只当了83天县令的彭泽,辞官归田了。就这样,陶渊明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293#
发表于 2023-5-25 20:2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十集
冰雪宣、云母宣、净皮、棉料12:50

冰雪宣纸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冰雪宣纸产于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而得名。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产品特性:柔韧性、湿染性、吸墨性、持久性等。
书法时墨迹留在宣纸上会渗入到笔迹之外,有苍近之感,这是普通白纸做不到的。
宣纸的抗破坏性比人民币好的多,上等的宣纸可以在空气中保存上百年.所以我们今天才有幸看到古人的墨宝。
云母宣纸
指的是生宣纸经上矾、涂色、洒金、印花、涂蜡、洒云母等制成的宣熟宣。
熟宣的特点是不洇水,宜于绘制工笔画,能经得住层层皴染,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它的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不适宜作水墨写意画。
熟宣品种较多,有“槟榔”、“珊瑚”、“煮锤”、“蝉羽”、“云母笺”等,唐代名贵一时的“澄心堂纸”、“薛涛笺”和“金花笺”,即是在生宣纸上用重矾加工制成的“熟宣”。

扩展资料宣纸文化
宣纸与中国书画有着天然的联系。千百年来,被誉为“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宣纸,因质地绵韧,质薄能坚,至厚能腻,不蛀不腐,搓折无损,利于书画创作及笔墨韵味的呈现,备受文人墨客喜爱。它与中国书画艺术共同发展,甚至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书画风格的变迁。
作为中国造纸术的代表,宣纸既是承托中国文化记忆的载体,又是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文化。2009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的发展对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净皮宣纸
1、净皮宣纸指的是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宣纸。
2、皮料的成分越重,纸张就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就越好,在使用上的效果也有不同。宣纸分为棉料、净皮、特皮(特种净皮),而净皮如果再细分,又可分为特净皮、净皮单宣等类型。
3、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称为棉料,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称为净皮,檀皮含量达到80%以上的称为特皮。
宣纸分生宣熟宣,生宣又分棉料,净皮,特净。

    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

棉料
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
     
生宣与熟宣的区别?
1:生宣纸吸水性能好,用来写书法和写意画!熟宣纸吸水性能差,常用来画工笔国画!
2:生宣比熟宣感略软
3:生宣吸水性较熟宣强
4:生宣为棉料,净皮,特皮系列宣,没有经过矶的加工,而熟宣恰恰相反
5:生宣适合书法,书画,国画,写意,山水,人物,花鸟;而熟宣适合工笔
==========================
宣纸的分类
1、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分为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2、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3、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4、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5、按用料配比不同分类,又可分为棉料、皮料、将净三类。其中又有单宣、夹宣、二层、三层等之分,规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四、丈八等。
6、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
294#
发表于 2023-5-25 20:33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十集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38:10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出自《大学·第十一章》:《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一语,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
《大学》作为一篇首尾完整、逻辑清晰严密的论说之文,展示了儒家文化对于个体在社会中如何发展的整体构想:“大学”即是“大人之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大纲领为追求,而以八个条目为具体抓手与层级顺序——自格物、致知,而正心、诚意,进而修身、齐家,最终至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
《大学》一篇,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尤为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家国一体、内圣外王等重要思想命题。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一语,在《大学》讲论治国、平天下之章节中,原文言: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有德者以民为本,得众人之心,方才能够有土、有财、有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原作"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原义是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焉:哪里。附:依附)?后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该成语多作分句或独立成句,也作定语。也说"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出处:
冬,秦饥,使乞乘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由句中的"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演变而来。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原文及译文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
翻译
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从官员和百姓那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
~~~~~~~~~~~~~~~~~~~~~~~~~~~~~~~~~~~~~~~~~~~~~~~~~~~~~~~~~~~~~~~~~~~
That's all.
295#
 楼主| 发表于 2023-5-27 13:34 | 只看该作者
296#
 楼主| 发表于 2023-5-31 11:27 | 只看该作者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00:28 | 只看该作者
298#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00:09 | 只看该作者
299#
 楼主| 发表于 2023-6-10 11:03 | 只看该作者
300#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13:48 | 只看该作者

【看历史】狻猊古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19 06: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