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金石彩笺录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23-2-2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集
神机营 18:00

军队名。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清朝沿用明朝军制,设火器营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
永乐八年(1410年)征交趾(今越南)时,朱棣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 。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也成为明军的一个兵种。该营是京军三大营之一(其余两营是五军营及三千营) ,装备有火枪、火铳等,后期又添置火绳枪。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比欧洲最早成为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创建于1510 年),要早一个世纪左右,是明代早期火器部队领先于世界的佐证。

82#
发表于 2023-2-2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庭赏月 于 2023-3-6 21:02 编辑

第十六集
叫“伏天儿”  06:20

蓝靛颏的叫口与叫错儿!
蓝靛颏叫的最好听的是叫“伏天儿”,行家管这个音叫“秋凉儿”,如果能再加上起落板就是绝活儿了,所谓起落板就是在学叫“伏天儿”时加上“吱吱,都鲁儿”之声,那就是极品的鸟了!除了学叫“伏天儿”外还有就是叫红子音儿,学鹰叫,学鸡叫,学喜鹊叫,学铁球响声(手揉保定铁球之声),还有就是叫冰盏儿了(老北京卖酸梅汤的小贩手里打的响器,就是两个小铜碗)。蓝靛颏能学的虫叫也很多,如:蝈蝈,蛐蛐,油葫芦等等。但是不能有啦啦蛄叫,就是蝼蛄叫,如果有就称为叫错儿,除了蝼蛄之外蓝靛颏还不能学蛤蟆叫,黄胆叫,马料儿叫等!如学叫这几种叫声皆为叫错儿!

第十六集
金钟儿 24:16

金钟儿,即日本钟蟋,珠蟋科,钟蟋属,又名马蛉、蛉虫。
此虫通体黑色,头小,身体扁阔,腹部略长,前翅宽扁呈椭圆形,体长16~19毫米,总体形状很象一颗饱满的阔西瓜子。此虫肢较长,有4个跗节,后肢强健。其触须长约32毫米,从基部起,有3种颜色,基部赭色,约5毫米长;中间白色,约15毫米长;前端黑色,约12毫米。其尾部为白色。有些个体后翅伸出尾部,比2根尾须略短。此虫的扁而椭圆形的前翅上翅脉明显隆起,呈波纹状。雌虫的体形比雄虫稍肥大,前翅比雄虫窄小些。金钟儿的鸣声较奇特,犹如铃声,其鸣声为"铃……"


第十六集
昌平十三陵 38:20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蟹壳青
中华蟋蟀文化发祥地、称霸全国的蟋蟀之乡-山东泰安宁阳县泗店镇
……
泗店镇是中华蟋蟀文化的发祥地。泗店蟋蟀以个头大、性情烈、强悍善斗、弹跳力强、搏斗凶狠而驰名中外,被誉为“江北第一虫”。自唐代起,就作为贡品,元、明、清三朝被宫里定为必送的嬉戏斗玩之物。斗蟋名著《功虫录》中曾有宁阳斗蟋黄麻头战败上海梅花翅而获得“赐宫花披红巡各殿”,且献蟋者朱钲抚获赐赤金百两的记载。《斗蟋随笔》中,全国蟋蟀悍将26个,山东占17个,其中宁阳就有9 个。宁阳泗店蟋蟀被上海、天津、无锡的昆虫爱好者誉为“北(江北)虫第一家”。泗店蟋蟀有青、黄、紫、红、黑五大类近百个品种,载入古谱的名贵品种有大黑青牙、蟹壳青、青麻头、铁头青背、琥珀青、黑头金赤、紫黄等。盛产“铁头青背”“蟹壳青”“青虫将军皮”等名品。
……
《促织》
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第十七集)帅魁轩 27:00
谈“帅魁轩”及蛐蛐文化
《百年往事》里有一段讲到了在“帅魁轩”里斗蛐蛐。这蛐蛐也叫蟋蟀,再早几百年则叫促织。这就不由的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落魄秀才孔乙己向人卖弄茴香豆的四种写法,这里之所以提出这一细节无非是想证明,斗蛐蛐这一不登大雅的民间传统爱好。是很有些历史的。这里估且说它为“爱好”,而在1990年8月12日至12月2日的《中国体育报.星期刊》连载了题为《京都蟋蟀故事》共八篇向读者介绍。看来《中国体育报》是将其归入竞技类民间体育活动了。

  而令蛐蛐知名度在老百姓中普及广为提高的当数清代的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一篇,此文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选入中学课本,从而使斗蛐蛐之传奇在全国广为流传。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促织》早在1937年被美国女作家Frances Carpenter(弗朗西斯.卡彭特1890--1972)盗用抄袭发表在《中国姥姥讲故事》及《少男少女丛书》第三卷《童话和民间政故事卷》中、其中还顺带抄袭了另外两篇《种梨》、《凤仙》。此事被邱勋先生发现,特撰文发表在《时代文学》2007年6期上。如此说来我们蛐蛐文化已是早就走出国门了,只是比起美国人对我们施加的反盗版压力来,美国人还是违约在先了。

  闲话了半天,言归正传。“收”、“养”、“斗”是玩蛐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蛐蛐还有一书面上的称谓叫“秋虫”,京城“大玩家、大收藏家、学者”王世襄先生在其自选集《锦灰堆》中专有一章讲“秋虫”,其文共有六忆。曰捉、曰买、曰养、曰斗、曰器、曰友。以我看来此文应是自清末拙园老人《虫鱼雅集》以来最权威的著述了。

余生也晚。只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期间热衷过抓、斗蛐蛐。当年正值上山下乡运动风起云涌,大一点的孩子都应主席的号召,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了。我们几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跟了一个高中毕业赋闲在家的叫老毕孩子头,从北师大附小附近远征到土城、黄亭子一带去抓蛐蛐。说起老毕没去插队赋闲在家,其原因也是出在玩上,这事说来还有些浪漫。那年夏末,老毕去放风筝玩,别人多是选一块开阔地放而他偏独出心裁跑到五层楼顶放(六、七十年代的居民楼多是前苏联图纸设计的样式盖的。楼高多为五至六层平顶楼。)他将风筝升起来后,边放线边倒退着跑,没成想这搂顶面积有限,这一退就退到楼低下去了,老毕同学福大命大,楼下正好有一沙坑,他损失了一个肾命却保住了。也算是因祸得福吧,他因伤免去了上山下乡。

  记得当时我们带了用玻璃丝缠成的抓蟋蟀的三角罩,半长的竹竿、笆蕉扇和很多张烟盒内衬包装用锡纸和水壶就出发了,到了土城下的荒草坡三个人分散开,用耳朵去听蟋蟀振翘的呜声,确定位置后,三个人包抄过去,如果是藏在草丛中的用芭蕉扇扇出来,然后用罩子罩住,要是藏在洞中,可以用竹竿探入洞中赶出来,或者用水灌出来。用罩子扣住后用空心握拳的方式抓在手里,然后用锡纸卷成圆桶状用嘴对准入口将蟋蟀吹进纸桶中。
  每次出征我们都能收获一、二十只蟋蟀、剩下的近一周的时间里都是用大小不一的罐头盒、广口玻璃瓶装了蟋蟀去约战。直至斗的只剩下一两只“大将军”或只剩下一只独腿青麻头的败将。就再组织一次出征。

  不知如今的孩子们是否还能有我们当年的乐趣。放下笔窗外已是初冬,几株杨树枝上还挂有几片黄叶,一时间耳边又响起而蛐蛐振翘之声。这恐怕是患上幻听了。

第十七集
积水潭 28:50
北京二环内的西北隅,有一水面,名为积水潭。
积水潭曾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是皇家的洗象池。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积水潭的名称很多,人所共知的有:西海、海子、北湖、盼桨局莲花池、净业湖、西水关、白莲池等。但是,有一个名字却鲜为人知,它又叫"西涯"。
"西涯"这个名称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法式善经过多方考证,得出的"至于西涯,则今之积水潭无疑"的结论。法式善(1753-1813),本名运昌,清高宗把他的名字改为法式善,是满语勤勉的意思。字开文,又字梧门,号时帆,蒙古乌尔济氏,隶属内务府正黄旗。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授跨立炼凶检讨、国子监祭酒,官至侍讲学士。法式善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清史列传》称其"凡官撰之书,无不编校",曾参与驼请微《皇朝文颖》、《全唐文》的编纂。他精于史学,尤长文学,喜好书画。他的著作有:《清秘述闻》、《槐厅笔记》、《阳庐杂录》、《备遗录》、《存素堂稿》等,并汇集当时人的诗歌为《湖海诗》六十卷。他在北京的住处就在地安门的北面。

《促织经》
贾似道,字师宪,理宗时拜右丞相,权倾朝野,大小朝政决于馆客,日与群妾斗蟋蟀。元兵南侵,被郑虎臣执杀。
《促织经》二卷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专论蟋蟀的书,中分论赋、论形、论色、论胜、论养、论斗、论病诸章,系统描写了蟋蟀的种类、形态、斗法、养法,大多为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不乏虚妄之语。有《夷门广牍》本。

蟋蟀论
序属三秋,时维七月,禀受肃杀之气,化为促织之虫。述其奥妙之玄机,乃作今时之赌赛。千般调养,皆遵昔日之规模;数句言辞,可教后来之子弟。盆须用古,器必要精。如遇天炎,常把窝儿水浴;若交秋冷,速将盆底泥填。下盆须食白花草,则泥泻出;然后必飧黄米饭,可长精神。食不宜多,休要缺水。嚼牙狭食,暂喂带血蚊虫;内热慵鸣,聊食豆芽尖叶。落胎粪结,必吃虾婆;失脚头昏,川芎茶浴。如若咬伤,速用童便、蚯蚓粪调和,点其疮口,禁齿,须将牵草用苍蝇头血染成,如是良医。敌疲体与水,斗处切傍饥。游栅沿墙,藏之暗所。隔盆鸣叫,速使相离。每至未申,便当下食;但临子丑,且听呼雌。浑身好似一团花,红铃难托;遍体却如三段锦,白肋无成。腿长有胜无输,身狭少赢多败。头粗难壮,何人与我敢争锋?牙细翅宽,必定知他难受口。麻头、秀项、销金翅,名播他乡;虾脊、蛾身、橄榄形,声扬别郡。尾短终无力,牙长必有功。看来有妙必藏,莫与他人频睹矣。黑白多输,青黄多胜。狭长有失,匾阔迷痴。尾焦便可弃之,毋为后悔;铃脱休寻争斗,免使嗟吁。是虫也,白露旺生,寒露渐绝。草土中则软,砖石内则刚。背阴必娇,向阳必劣。深砖厚石,其色青黄;浅草薄泥,其颜黑白。若爱其才,必相其色。得之于心,用之于手。虽以微虫,慎匆轻视。然赌赛有千般之变化,调理有万种之功夫。未尽片言,再词于后。

释义:
蟋蟀者,秋虫也,名促织,亦名孙旺,虎丘人曰趱织者。昔日无名氏曾作《育养蟋蟀调理方》一篇,子弟一生所爱其物,亦作《论生化之原》,相虫儿之风鉴,故作是言也。夫促织者,草土中虫之变化,或隔数年,放子于土中,生小化大。白露旺生,寒露暂绝。草土中必嫩,砖石中必刚。浅草薄土,其色黑白;厚砖深坑,其色赤黄。背阴必娇,向阳必劣。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黄不如青。赤小黑大可对,黄大白小是亏。赤黄色者,更生得头大、项肥、腿长、身阔者,皆可观也;黑白更若头尖、项细、脚小、体轻,皆不中也。既爱其才,必相其色。作诗一首,断句三思。形相绝好者,可胜言哉!其余歹者,皆不足观也。

第十七集
红麻头  35:10
斗蟋蟀据记载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大约在公元742至755年.之后宋.元.明. 清.民国都很盛行.建国后因为打击赌博,才转入地下活动.
按古代用颜色分:青.黄.紫.红.白.黑几大类.但主要是青.黄.紫三大类.

虫王级:真青.真黄.真紫.真红.真白.真黑.(代表各色中颜色最纯正的) 紫黄.红砂青.白紫.天蓝青.跑马黄.寿星头等.
一级上品:重青.黑黄.草紫黄.黑青.青麻头.红麻头.红砂紫等。
二级上品:红牙青.油青.蟹壳青.熟虾青.井泥青.青三色.白黄.暗黄.
红黄.狗绳黄.黄麻头.黄三色.拖肚黄.茄皮紫.黑紫.锭灰紫.紫麻头. 紫三色.藤花紫.花项淡紫等.
三级上品:淡青白牙.白牙白青.银牙淡紫等顺色诸虫.



83#
发表于 2023-2-2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集
庚子事变 12:40

庚子国变,是指清朝末期,由于列强欺凌过甚,激起中国百姓普遍的愤恨,造成义和团的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清政府听信义和团能够刀枪不入,杀光洋人,便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对十一国宣战。为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于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最后导致中国陷入空前灾难,险遭瓜分。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这场100多年前爆发的动荡也被中国人称为"庚子国变"、"庚子国难"。
84#
发表于 2023-2-2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集
赛金花19:00

赛金花,其初名为赵彩云,又名傅彩云,安徽黟县人。幼年被卖到苏州的所谓"花船"上为妓。
1887年(光绪十三年),适逢前科状元洪钧回乡守孝,对彩云一见倾心,遂纳为妾,洪时年48岁,傅彩云年仅15岁。不久,洪钧奉旨为驻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荷兰四国公使,其原配夫人畏惧华洋异俗,遂借诰命服饰给彩云,命她陪同洪钧出洋。后随洪钧归国,不久洪病死。

1894年,傅彩云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苏州途中,潜逃至上海为妓,改名"曹梦兰"。后至天津,改名"赛金花"。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居北京石头胡同为妓,曾与部分德国军官有过接触,也曾改换男装到皇家园林西苑(今中南海)游玩。1903年在北京因涉嫌虐待幼妓致死而入狱,解返苏州后出狱再至上海。晚年生活穷困潦倒,1936年病死于北京。


赛金花的出生日期有很多说法,主要有1864年、1871年、1872年、1874年几个版本,由于出生日期未定,其生平事迹中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说法。

……
保护北京
庚子年间,天津闹义和团,赛金花逃往北京通州。
赛金花因其旅德经历及能说德语,得以与德国士兵交谈,因此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有过接触。一方面赛金花为联军筹措过军粮,另一方面又劝阻瓦德西不要滥杀无辜,保护北京市民,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苦苦劝说克林德遗孀,以修建克林德碑牌坊的方式来了结克林德被害一事。京城人对赛金花多有感激,称之为"议和人臣赛二爷"。


清末民初小说家曾朴的《孽海花》,就是以赛金花为人物原形的。


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因为她传奇的经历,将她列入海上名妓中的"后二怪物"之一。

85#
发表于 2023-2-2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集
《海国图志》22:45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为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86#
发表于 2023-2-26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集
圣彼得堡 30:23

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处于北纬59°~60° 、东经29°~30°之间,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联邦海军舰队的总部所在地。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面积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 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1924年为纪念列宁曾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圣彼得堡市在俄罗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工业城市。 圣彼得堡经常被称为俄罗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许多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银行和其他业务据点均位于圣彼得堡,也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

87#
发表于 2023-2-2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集
诗笺 34:30

基本解释
1. 东汉郑玄所作的毛诗笺。
2. 用来写诗的纸张。
详细解释
1. 东汉郑玄所作的毛诗笺。
清 孔尚任 《再题东原草堂并谢留饭》诗:“花朵萧疎簷不碍,诗牋狼籍壁难容。” 清 黄遵宪 《用写经斋体送叶损轩之申江》诗:“索和诗笺停玉版,判依文稿阁牙籤。” 鲁迅 《集外集拾遗·<北平笺谱>序》:“不久復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
2. 本指 汉 郑玄 为《毛诗》作的笺注。后泛指为诗集作的笺注。
宋 蔡梦弼 有《杜工部草堂诗笺》。

中堂:1.正中的厅堂。 2.庭院。 3.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书画。
条屏:
是国画、书法"书写创作,及装裱"的一种形式。先是屏:摆放在客厅或卧室,起隔离作用。秦汉时期出现屏风,宋代发展为条屏。条屏一般为双数,从左向右悬挂。
其单独悬挂的称"条幅",并挂的称"堂屏"或"条屏",如"四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十六、十八、乃至二十六条屏"。
其中以四条屏的形式较为流行。山水四条屏以“四”为数,“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义丰富,譬如四季、四时、四方、四海、四德、四谛、四书等均与之相关。

88#
发表于 2023-3-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集
贴套作05:10

案头清供 (第二十集 14:40)
“案头清供”,大意指在室内放置在案头供观赏的物品摆设。
它是中国传统文人最爱的室内装饰,大多数摆放在玄关、案头位置,多数会用古玩、瓷器搭配墨宝水仙等花卉植物,为厅堂、书斋增添生活情趣,体现清雅的情操。说到底,清供的目的还是为了给生活增加情趣。
清供的完整体系,产生于汉唐以后,唐宋时期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佛教传至日本后,也把“禅房供花”的佛供礼仪带去,成为古时家居里祭拜神佛的场所。

清供也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
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亦可按礼俗分,如寿诞清供等。“岁朝”,可见于《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后来唐颜师古注云:“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岁朝即一岁之始。指农历正月初一,“岁之朝也”,有庆祝新的一年开始,并预报一岁平安吉庆之意。岁朝清供蕴涵丰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赏, 给节日平添了吉庆祥和的气氛。
无名之供,是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地摆上几样物什,比如为家居增添一点清雅韵味,在客厅、书房等案头,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珍爱之物,如花卉,陶瓷,观赏石、字画、古玩、各种雕件、摆件等等,表达自己的审美喜好、情趣。
旧时文人,喜欢在书斋摆点盆景,称之为“案头清供”。“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这清供不在乎是否名贵,一般是就地取材,有文房四宝,有插花、奇石、古玩摆件等。
有道是,“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因为无须刻意,无须破费,心有所属,寄托于物,自有一种生活态度或情趣在其中。


饾版拱花
饾版是木版水印中的一种,出现于明代末年,是在木刻画彩色套印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套印技术。根据彩色画稿的设色要求,分别勾摹,雕刻成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的小木版,然后胶着于指定位置,用水墨、颜料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或叠印。印品画面的色彩、层次和韵味,几与原作无异。因印版琐碎堆砌,有如五色小饼的饾饤(亦作“鬥钉”)累积盆中,故称。

拱花是一种不着墨的印刷方法,以凸出或凹下的线条来表现花纹,类似现代的凹凸印、浮雕印。五代时已用拱花法制砑光纸,托衬山水花鸟鱼虫形状。
饾版拱花结合的代表作是明代末期徽州人胡正言在刻工汪楷协作下于南京印成的《十竹斋笺谱》和《十竹斋书画谱》,同期还有漳州人颜继祖与南京刻工吴发祥合作用饾版印制的《萝轩变古笺谱》。1963年以来,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复制了上述 3种作品,并印制了其他笺谱小品到绢本巨幅画作,整理了整套饾版拱花技法。


胡正言十竹斋:饾版拱花,依此扬名(上)韦力撰
中国古书中专有一类书籍以图胜,而这类书主要风行于明末时期,这跟市场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那个时段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很多文人雅士追求各种玩好,即使写信用的纸也要效仿唐宋时期的形制,喜欢在信笺纸上加上一些图案。为了便于购者选取不同的笺纸图案,制笺者将各种图案的笺纸汇订为一册,以便让购买的人挑选。这种图案色被时人称之为笺谱,而明代所制笺谱以胡曰从的《十竹斋笺谱》和吴发祥的《萝轩变古笺谱》最具名气。


笺谱的争奇斗胜促进了相关印刷技术的发展,明代笺谱最有名的工艺被称为饾版与拱花。关于这种印刷技术的操作方式以及具体的发明人,张秉伦、胡化凯所著《徽州科技》一书中明确地称:“‘饾版’印刷是胡正言创立的一种套色印刷新技术。”而后该文又讲到了这种技艺的独特性:“所谓‘饾版’,是胡正言为解决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的复制而创立的一种雕版彩色印刷新工艺。它以生纸印刷、湿纸印刷、一版多色、色彩仿真为新内容,一改以前套色印刷色彩浓艳、装饰味过重、无浓淡变化的弱点。利用自己独创的工艺,淋漓酣畅地表现出中国书画作品墨分五色、浓淡相间的艺术特点。它是现在‘木版水印’的鼻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画复制的最佳方法。”


一种技艺的产生,首先需要思路上的顶端设计,故《徽州科技》一文讲述了这种构思的形成原因:“饾版印刷的设计思想是,使用与原作相同的纸张、水墨与颜料,依照原作的笔墨顺序分版设色,依次印刷,从而仿制出酷似原作的中国画印刷品。”而后该书详细列出了饾版印刷工艺流程的16个步骤,既然本书是一部科技史著作,其当然会详细讲述这种技术的独创性。此书将饾版印刷的核心技术总结为四项发明,其第一点是“生纸印刷”,关于生纸印刷的独特性,本文写道:“这是饾版印刷术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中国印刷史上印刷载体的一次大变革。由于生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与润墨性,直接印刷,效果不佳,所以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普通书籍极少用生纸印刷。胡正言之所以大胆采用生纸,是因为只有用与原作相同的纸张——生纸(生宣),才能得到笔墨淋漓酣畅、墨色浓淡相间、层次清晰丰富、颇具中国书画作品特有韵味的印刷品。”

89#
发表于 2023-3-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集
什刹海 06:40

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是最大的。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

90#
发表于 2023-3-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集
南唐董源 07:50

董源(生卒年不详),字叔达,洪州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人。五代绘画大师,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
南唐时期,曾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南唐灭亡后,进入北宋。擅于山水画,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平淡天真,唐无此品"(米芾)。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寒林重汀图》《龙宿郊民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雕虫小技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自】《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成语最早出处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西汉·扬雄《法言·吾子》)


衍生典故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唯君侯图之。(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雕虫小技"。


成语典故
韩朝宗是唐朝玄宗时候的人,曾经做过荆州刺史。他非常爱护青年文士,乐于提拔后进的人才,有不少青年经过他的推荐,都出人头地有所成就。所以社会上的人非常敬慕他。
当时鼎鼎大名的大诗人李白,曾经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并且希望他为自己推荐一份工作。李白写给韩朝宗的信,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与韩荆州书》。信中除对韩朝宗的为人学问大大地赞颂一番外,就是述说自己的志愿以及写作方面的情形。信的末尾说:"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这是一句谦虚的话,意思是说,恐怕我所写的文章,微不足道,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

=====================
成语解释
【解释】雕:刻;虫:鸟虫书。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处】《隋书 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5-25 19: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