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我的百寿之“道” [打印本页]
作者: 盐卤瓶子 时间: 2024-12-20 20:07
标题: 我的百寿之“道”
本帖最后由 盐卤瓶子 于 2024-12-20 21:19 编辑
文/丁婉华(母亲遗著)
非常庆幸,我也活到101岁了,许多朋友问我长寿之道。照道理讲,对于长寿,我是可以“道”一点的;不单是我,我父亲丁凤冈,享年105;还有我壶镇姑母丁彩凤,享年108;我都亲自照料过他们的饮食起居,侍奉他们终老。但我这算 “头头是道”,还是 “不足为外人道”,我就“道”不明了。
一、关于家族基因
熟悉我的人,都说我们家基因好。我不懂什么是“基因”,大概就是缙云人讲的 “长命种”,那得从我祖辈讲起。
[attach]233107[/attach]
(照片摄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右三父亲、右四祖母、右五壶镇姑母、右七母亲、右八本人,
其他四位是我弟妹,九人(四人仍健在)平均已达九十四岁以上)
我祖父丁可正(字正和),生于1848年,逝于1921年,享年74;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祖父算长寿了。我祖母王氏生于1857年,逝于1949年,享年93,在那时算很长寿了。我祖父挑货郎担卖针头线脑起家,勤俭致富,当年有“敲门千”的美誉。我祖母精明能干,到八、九十岁还是酱油作坊的门店掌柜。
莫非祖父母的长寿基因传到我父亲那一代?
我父亲两兄四姐;大伯只活到52岁,二伯活到71岁;四个姐只有三姑妈(即壶镇姑母)寿高无比。同样的种代,为什么寿命相差那么大?我觉得“基因”固然重要,生活习惯和经历更加重要。大伯一生贪杯,用大伯母的话“我阿个大木擂,饭也弗要食,一日到乌有酒便得”;祖父开酱油作坊兼酿老酒,大伯酒喝多了不免伤身。二伯秀才出身;前半生祖父让他管帐;他养尊处优,还讲给公家做奴才;分家以后他继承了大片山林田地,又舍不得雇长年,只在农忙时雇短工,操劳过度;再加他在平阳乡公所的独子被冷枪击毙,亏在奉养。
我父亲出生时,家境贫寒,难以抚养,被生在马桶里,险些溺弃。父亲长大后跟随祖父克勤克俭,于民国八年(1919)开创了“丁正和官酱园”。新中国公私合营,父亲成了普通店员,基本生活还过得去。父亲到了晚年,子女孝顺,生活无忧。
我小时候帮母亲做家务带弟妹无所不能;中年体格不是很好,1951年得过伤寒症,以后接连小产贫血虚弱,还要坚持工作;到1957年,在县政府当会计的丈夫被迫退职,失去正常的收入,两个女儿的经济负担都压在我身上。1960年大饥荒,我的小儿子又出生了。那个时代大家都生活水平很低,又十分劳苦,能活下来就是幸运,谈不上什么养生。
我退休之后喜逢改革开放,经济条件日益改善,儿女孝顺,应有尽有;日常除了侍奉尊长、看护孙小,也没其他正事要干;有空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和老年大学习,也结伴旅游,日子还算满足。
我觉得,年轻当勤奋,年长忌过劳,年老有保障是长寿的关键。
二、 关于生活环境
晚年,我常到温州儿子家居住,也结识了一些温州朋友。他们赞我那么长寿,一定是我家乡的山水空气特别好;这也当然。
我家住缙云县五云镇,境内有条从东往西的清流,名叫好溪。年轻时我都在乡村小学教书,享受青山绿水泥土芬芳。退休后我把十字街口的老房整体出租,另在东门外好溪边买了小套房,享受房前阳光田园,房后清溪绿柳的生活。
从我家沿溪上行十里,就进入仙都风景区。 “仙都”二字出自唐玄宗赞叹——仙人荟萃之都!果真是水秀山青、异洞奇峰、人间仙境;又有联赞曰“欲共斯民登寿域、始知此地是仙都”。仙都风景区那段好溪,又称炼金溪,溪边有天下第一高的石笋;石笋顶峰,相传是黄帝架炉炼丹、骑龙飞升之处。石笋附近有个仙水洞,传说也是黄帝炼丹取水处。仙水洞内滴水成泉,纯净清冽,饮如甘露,我也喝过不少。相传喝这仙水,就能成仙,故仙水洞附近有一对联:好溪溪常好,仙都都是仙。缙云还有句古话 “长命气熯点来”——意思是:长寿福气会沾染。
[attach]233108[/attach]
(仙水洞)
除了自然环境,长寿还需要社会环境。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缙云自古民风淳厚,尊老爱老;明、清两朝出了40多位百岁寿星,道光《缙云县志》也记载:“缙云以区区一县,艾期颐之寿乃至十倍于他县”。近十年来,缙云争创“百人万岁”长寿县,政府每年给八、九十岁的老人发放奖金、津贴;到了重阳佳节,县领导还亲来百岁寿星家中慰问送礼——百岁寿星不仅家中的宝,也是社会的宝。据统计,缙云健在百岁老人2017年60名,2018年71名,2019年86名,到了2020年已升至109名,在丽水市乃至全国抢先荣登“百人万岁长寿县”宝座!
三、关于饮食养生
也有许多人问我平时吃什么?是不是吃了很多滋补保健品?
我父亲喜欢新生事物,对吃穿却从不讲究。父亲常借用古装戏里济颠和尚的话 “百样好食,吃到喉咙下还好食不”来劝诫儿孙“莫贪食”。父亲不赌博,不吸烟,有时喝点老酒养养身体,从不过量;吃饭时一滴菜汤滴在桌上,都要趴下去吮进嘴里。
我壶镇姑母孤苦半生,没什么好吃的,有一块猪皮长年挂在锅灶边,炒菜时候拿在锅底涂一下,就算有了油味;更谈不上什么滋补养生。
我也吃得很平常,有什么吃什么。在山前村教书时,村里分给我一块菜地,吃的是原生蔬菜,吸的是泥土芳香。
改革开放后,我经济宽裕,但还是平常吃穿。艰苦年代当饭吃的番薯、洋芋到现在我都爱吃;剩菜剩饭也舍不得倒掉,都吃干净,心里才舒服。
总的来说,我们家吃的与别家没什么两样,更不会主动去买天花乱坠的“保健品”。如果一定要问我们家吃的有什么特别?那只好说酱油。我们酱油作坊世家,一年到头酱油吃不完;逢年过节,母亲还让我一壶一壶地给左邻右舍送酱油;连我们家的猪,每天吃酱油渣,杀出来猪肉都呈酱红色。我们家的酱制品特别丰富,我母亲做的五香豆豉、豆瓣酱、霉豆腐、酱菜瓜、酱萝卜……还有梅干菜、笋菜咸、芋咸我们都爱吃。古法酱油靠微生物巧妙繁殖而味道鲜美,莫非多吃酱油能长寿?!我们家 “丁正和官酱园”的金字招牌还在,制作酱油的配方也在,可惜酱油作坊在公私合营时期停产了。如果有人想恢复“丁正和官酱园”的酿造,可与我们丁家合作。
四、关于运动健身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还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缙云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多走几趟,百岁以上”的说法。我父亲一生勤劳,由于生意上的需要,经常北出金华兰溪,南下丽水温州。那年代交通条件有限,路途多步行,父亲的草鞋总是背在肩上,不是为了脚底按摩,只是非到万不得已舍不得穿。父亲到老还是喜欢柱着拐杖出去看看街市、商店,雨天就在十八间的廿字回廊里一圈圈地走。1994年3月27日已是98高龄的父亲,坚持坐着大巴车去缙云治前丁迁徙缙云最早落脚地——溶江乡花楼山村祭祖,成为治前丁氏集体祭祖的最高龄保持者。父亲百岁以上体格检查,各个指标良好,到105岁还能拿着苍蝇拍追打苍蝇。2001年不慎摔倒,致骨盆粉碎性骨折后不幸离世;若不是这一变故,相信父亲还能活很多年。
壶镇姑母是裹脚老太,三寸金莲,运动应该很有限。
我从小放归天足,但除了生活工作的需要,也没有额外的运动。我觉得本能的反应、自然的运动、正常的劳作,能促进血脉通畅和身心健康;高强度、超负荷的折腾,犹如机器的超高速运转,会过分发热、加速磨损,对身体有害。
五、关于医疗卫生
现代医疗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无需我多说。我也常听到一些互不兼容的说法,比如医生说:“病从口入”、“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民间则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肮脏食,肮脏大;干净食,变猴头”之说。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讲究卫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扪虱而谈早成笑柄;但用显微镜观察世界满是细菌,“碗筷不洗,纱布包起”穷讲究,也成笑话。
生物本身是有自动免疫功能的,一般不必事事求医问药。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而有的医生是不会吝啬药物的。人不但有自动免疫功能,还有自动报警功能,就是强烈疼痛和严重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则不能硬撑,继续硬撑就会残害自身,折损寿命。求医问药时则记住医生也不是神仙;要紧时刻,听取不同医生的诊断,择善而从之。82岁那年我腰椎损伤卧床不起,有人建议我住院开刀。我到温州找到吴惠明医生,建议我住家疗养;一年后又恢复行走18年。
六、关于精神道德
精神的力量是可贵的。我母亲平时身体都不错,有一回偶感风寒,托人带信来让我去,没说具体情况,等我把家事稍作料理再去,只见母亲强忍一口气,呼我小名“荣荣,我担心见弗着你了——”说完就咽了气,享年93。
我壶镇姑母虽然孤苦半生,但为人达观,坚持信念;她说过一句话“我要活到108岁,等儿孙都归来”。我相信姑母长寿,是精神力量在支撑。
我父亲生性耿直,热心公益,1947年新建中学筹建需要父亲的水田,父亲就无偿捐献;晚年台湾两个儿子寄钱回家,他舍不得用,听到哪里修路建桥,就去乐助;当年彩色电视机还很稀罕,父亲用侨汇券才买到一台,送给村里的老人班,深得远近乡邻敬重。古人说“大德之人,必得其寿”,这句话对我父亲最合适不过了。人生一世,要有奉献社会、与人为善的道德精神,不然,再长寿也没意义。
七、关于长寿先兆
都说存在“长寿基因”,长寿有先兆吗?
民间说有“长寿相”,大概是南极仙翁隆额、长眉、大耳、飘髯的样子。我父亲眉毛是有点长;人家说我的耳垂也大;那时没注意到壶镇姑母的眉、耳有什么特征——我不懂看相算命之“道”。
我们家族体温和血压都比较低,心跳也比较慢,大多崇文好静。有时我突发奇想:低体温、低血压、低心律是不是长寿的征兆?中国人都相信乌龟长寿;龟冷血,心跳慢,行动迟缓;我想生物的某些特性是相通的。
八、关于“颐养天年”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这“道”与孔圣人那 “道”可不相干。
我们仨都不知不觉地活过一百岁;除了庆幸生出在龟龄鹤寿的家族、成长在仙气氤氲的土地,既没念长寿秘诀,也无美食大补,更未受强化训练,一切顺其自然。《黄帝内经》曰:“人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天年”即自然赋于人的寿命。由此可见,许多人未能尽享天年,是因为种种原因折寿了;长寿之道不是企求增寿,而是规避折寿;只需道法自然、诚心向善;青春不暴食、壮年莫过劳、临老得奉养,就是颐养天年。
[attach]233109[/attach]
(作者)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4-12-20 20:36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20 20:47 编辑
哦,丽水的,是个侨县吧?
赞一个! 老人家文笔真不错。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4-12-20 20:43
俺母亲不识字,但她出身大户人家,她的嫁妆如果留在现在可能换楼房,老父亲不识货,都送给叔叔了,他们给变卖了,
她的祖上姓幺。
作者: 淡月光 时间: 2024-12-21 07:30
好样的。比茉莉家还多一个
作者: 淡月光 时间: 2024-12-21 07:32
中年体格不是很好
健康不等于没病
有病不等于不健康最新理念
作者: 淡月光 时间: 2024-12-21 07:34
龟息大法
作者: 淡月光 时间: 2024-12-21 07:35
人体内很多内生菌。
据说内生菌休眠时间很长。
给它们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yc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