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残雪,一个文学现象的存在!》 [打印本页]

作者: 故乡的炊烟    时间: 2024-11-22 16:08
标题: 《残雪,一个文学现象的存在!》
本帖最后由 故乡的炊烟 于 2024-11-22 16:09 编辑

[attach]232716[/attach]


    对于残雪,我听说的多了,但并不了解。她的书我在几个图书馆里并没找到。这次偶遇这本散文集,就拿来读读看。从书的封皮看,残雪好像在有意地向读者隐瞒什么,如她的头像,封面一半,封底一半,似乎在告诉读者——没读过别说话,读过了再发言。再从书名看《趋光运动》,好像很厌弃眼前和身边的世界,希望什么而不得,而孜孜以求。副标题《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我又有点释然了,童年嘛,还是个孩子嘛,希望成长呗,这样一想倒也不难理解。题记:“文学的创作过程就是一场趋光运动,我不过是延续了幼儿时期的本能。”开诚布公、开门见山、毫不隐瞒、毫无保留的文学态度,刚愎自用中透出一种霸气和执着。还是看书吧,再说下去我成了以貌取人、以名取人了。
    残雪的长篇小说是很有名的,听说被几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坊间对此也是议论纷纷。我没看过,不敢评说。但《趋光运动》这个集子我看了,而且读得比较认真仔细。16章134个篇什我选读了41个,其中的“书籍的恩惠”和“性格与写作”为我选读的重点。当然,“序言”我是一字一句读下来的。因为这是我的阅读习惯,我也试图通过“序言”窥见一斑而知全豹,一则节省时间,二则提高读书效率。“序言”是书的“眼睛”,残雪认为,童年是艺术的起源,写作是她通过文学创作返回童年的一个过程。当然,这是她个人的观点,而且其精神贯穿她这本书的始终,不仅她的读与写,包括她生活记忆中的方方面面。
    这些也许就是她的回顾吧,而且她的回顾几乎全是一反常态的,或者是不同寻常的,也是背离传统的,反判倒逆的。给我的观感要么就是她常年的内向与孤独,所形成的独立与偏执的思考习惯;要么就是她在物我沟通中的自我障碍,看不惯想不通的疑问得不到应有的客观诠释。我觉得,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世界的颜色是眼镜的颜色;对着哈哈镜照自己,不是自己可笑,是镜子可笑。作家也一样,眼里的世界其实就是自己的世界。关键是你看到了什么?看到阳光你感到的是温暖,看到母亲你感到的一定是爱!那么残雪呢?她看到的是什么?《最害怕的事》中记:“我的每一篇小说都是危机四伏,它们那催命的鼓点越敲越紧,但表演的,不是死神的战胜,而是生的希望和生的光荣。”《企盼奇迹》中记:“我创作之际总是脑海空宾的,我什么都不想,也不构思。也许那种瞬间我回到了童年时代,也许我的心灵在乞求——奇迹降临吧,奇迹降临吧!”《认识》中记:“我的信条是:认识是可能的,也是能够不断深化的。当读者在我的作品中看到那些深奥神秘之处时,那其实是事物深层的模样,也是自我的显现。如果读者是个不满足于对事物、对自我进行常规解释的人,如果他很想深化自己的认识,以此来丰富精神生活,那么他就有可能成为残雪的同谋者。”
    也许我断章取义了,可不断的奇异、特别和惊叹,不仅让我要问:怎么会这样?残雪是怎么想的?我虽不赞同也无法否定、不能否定。因为她的作品有人喜欢,回回诺奖她都是热门。
    那条路很孤寂,残雪走得很坚定。



作者: 半疯半醒    时间: 2024-11-23 08:44
不爱读书,也不认识残雪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yc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