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水浒传》里的英雄,人人都有个绰号,什么“及时雨”呀,“智多星”呀,“黑旋风”的,听起来很神奇,很威风。
我记得上初中时,同学们就开始给人起外号了。我们班上就有诸如“王勺子”,因有兄弟俩,一个“大勺子”,一个“二勺子”,据后来了解是因为哥哥打架不要命而得,却后面拖了个弟弟背锅;“老油条”是个常有理,早上常迟到,一头黄发乱蓬蓬,鼻涕挂嘴边,眼泡肿肿的,眼角有眼屎,老师问他为啥迟到?他还大嗓门回答“我妈不叫我!”;还有个“三戟机”,听说是因为他爸出轨搞“破鞋”被单位处理。这些是我进入那班前原有的。后来还不断有同学被起外号。有位同学物理课上回答老师杠杆公式提问,把“A”“B”两个字母读错了,被老师当场操练几遍,下课后同学们就开始叫他“AB”。还有个同学叫“小活塞”,一问才知高我们一级的他哥,平时学习还不错,可一考试就出错,被物理老师比喻为“让活塞把脑子给堵住了”,同学们就叫他“大活塞”,他弟就自然成了“小活塞”。那个爱给学生起外号的物理老师也被我们私下里叫“杨物理”,数学老师被叫“眯眯眼”。班上有个同学机灵,被叫“陈猴子”。有个同学长得像非洲黑人,被叫“拉非克”。有个卷毛同学长得瘦被叫“耗子”。戴个眼镜的被告叫“小眼镜”,长得胖被叫“胖墩”,调皮捣蛋的叫“嘎子”,学习好的叫“了不起”,长得漂亮的叫“气死人”,个子最高的叫“大个子”,在课堂上放屁的叫“放屁包”,课堂上睡觉的叫“叫不醒”。
看了电影《摩雅泰》后,班上马上就出现了一个叫“琵琶鬼”的,一个叫“老叭”的。前者是个鬼点子多、爱惹事生非的,后者是个长得猥琐、比较邋遢人的。看了电影《爆炸》后,有个同学就被叫“爆炸”,因为他那天晚上突然离家出走,急得父母找,老师找,同学们也动员起来找,一周后被外地公安押送回来。
现在想起来,初中时给人起外号没什么技术含量,随性而随意。上了高中就不太随便了。有个叫“马拉松”的,长跑全县得第一。班上最早入团的唯一团员,我们叫她“假积极”。学了《包身工》后,长得瘦骨伶仃的某女生被叫“芦柴棒”;学了《智取生辰纲》后,脸上有痣的某男生被叫“青面兽”。有个女生被私下叫“二流氓”,据听说是常与不良男生鬼混,可能还坠过胎。还有个女生因为考试成绩跟老师吵架,被老师骂“一麻袋高两麻袋壮”,“麻袋”之号从此被叫开。当然,如果说起得最好的外号是我们班马姓同学,他数理化兼优,是当时老师眼中考大学的好苗子,说他做题脑子活、思路宽,我们都叫他“显微镜”,当年他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是我们那届唯一一个考出去的农村娃。
好在当时人良心不坏,起外号褒义的多,贬义得少,基本都还生动形象,朗朗上口。要不,我怎么能记忆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