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小道理
——读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学》
梁漱溟(1893—1988),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一生著作等身,特别在教育和农村建设上的研究影响深远,堪称一代大师。但在当代,除了专业人员,普通人对他并不了解,知道他也是因为那年他与领袖就农村建设问题发生重大分歧,作为反动对象而被人记忆。最近,我有机会读到了大师的文集选编《我的人生哲学》,发现被人崇拜的大师,其实也很亲切的,“人生哲学”这么大的课题,却被他讲的细致入微,如春风润物。
先看看他的选题。《合理的人生生活》,《人都会自己去走对的路》,《自己的长短》,《朋友与信》,《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智慧的要点是冷静》,《对异已者的态度》等等,最明显是说自己的多,强调人生首先应从自己做起,尊重自然,适应社会,老先生的态度十分谦卑,体现出“先不做错、再求做好”唯物史观。同时也对自己要很高要求,他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他会用心去创造”,“我以为凡人都应当就自己的聪明才力找个相当的地方去活动”,“人在世上生活,如无人生的反省,则其一生就活得太粗浅,太无味了。无反省则无领略。”要求善于调整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他说,“调理自己要自觉,要反省,时刻去发见自己的毛病,唯一的办法就是亲师取友”,“我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这些看起来是在说他自己,其实不正是在教我们,或为我们指出一条通往“做好”的人生之路!
再看看他的文笔。“生活实情”,“欲望与志气”,“发心与立志”,“成功与失败”,“朋友与信”,“谈合作”,“人禽之别”,“谈规矩”,“心不胜习”等等,全是生活小事,生活常识,都是普通人觉得不值一提谁都懂的事情。但严格地讲,又有多少人认真想过、仔细地思考过这些问题,且在这些方面出过问题、犯过错误的人又有多少?小事情里包含大道理,在这里听听大师讲些小事情,或可叫你醍醐灌顶。大师在讲述上也是心平气和,缓缓道来,苦口婆心,入心入理。比如“人们常常爱问:人生有不有目的?有不有意义?不知同学们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想过没有?如果有,其答案为何?要是大家曾用过一番心思,我来讲这问题就比较容易了,你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我的话。”这哪像老师在授课,分明是在与朋友促膝谈心。还有一点就是大师讲道理很少用古典,即使偶尔用一个,语言也很朴素,如在《谈学问》一篇里,在说到“知识”和“学问”的不同时,他讲了佛家禅宗书里的一个故事:一个大师对许多和尚说,“你们虽有一车兵器而不能用,老僧虽只寸铁,便能杀人。”这寸铁是他自己的,所以有用;别人虽然眼前摆了许多兵器,但与自己无关,运用不来;这就是在于一自得,一不自得。
大师的以小见大、举重若轻,实在是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