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电影《第二十条》挺火的,但挺火的电影不只它一个,还有《飞驰人生》、《热辣滚烫》等等。看网上热议,前者是个法律话题,是关于“正当防卫”、“公平正义”、“法与不法”等等。平民问题以电影方式登上热搜,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关注。我想进影院体验一把,妻说春节电影票太贵,过些时候票价降了再看吧。我想想也是,每年都是如此,平时才35,节日期间就85,甚至上百。可在网上一搜,有,而且能看,只是影音效果差点,《第二十条》我就这么看了,受到的教育应该与在影院看一样吧!
关于电影《第二十条》我思考好几天了,也较为混乱,一会儿这么想,一会儿又那么想,觉得既是法律问题,又是百姓生态问题,既是揭露题材,又是颂扬题材,既展示了法律权威,又展现了法律期待。但有一点我敢肯定,电影告诉我们,做一件正确的事容易,纠正一件错误的事很难,必须“冒天下之大不韪”, 必须“力劈华山”,必须“飞蛾扑火”。这是我在看到韩明最后在公正会上发表那番演讲时,最真切的感受。当我看到大家为韩明鼓掌时我又很是欣慰。是的,电影上正义得到了支持,留给我的除了欣慰,还有一丝希望。
韩明是一名挂职检察员,同时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除了工作,还有自己的生活。他对工作和生活有热情,有态度,有目标,有方法,当然,更有经历和经验,吃过亏有过教训,他在家哄好老婆孩子,在单位巴结领导取悦同事,在工作上更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与人为善,甚至不惜作贱自己,息事宁人。这就是韩明一地鸡毛的生存状态。难能可贵的是他埋藏心底的正义与善良。如此人生是他喜欢的人生吗?不,是现实生活教他这样的,或者说是现实逼他这样的。看看我们的身边,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电影里的三个事件线索,公交司机张贵生见义勇为被判刑,韩明儿子见义勇为被以伤害立案,王永强不堪受辱奋起反抗村霸遭遇恶势力打击,其实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即法与不法的较量。它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就是情、理、法三者的关系问题。过去有种说法叫“法不容情”,似乎法律就是生冷的铁杠杠,谁碰上收拾谁。实际上,法是最底线,底线之上情与理才是认知和调解关系的关键。见义勇为、反抗霸凌的行为是我们社会公德所提倡的,却要让行为人为不法行为承担代价,这显然不符合法律原则,更不符合社会公德。可为什么纠正这么一个错误却那么难?是法律本身的错还是法律人的错?电影以电影的方式已经给出了答案。
电影《第二十条》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就看它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了。这部电影能春节推出,这已经是一个态度了。让我们试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