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了几部国外国内的获奖影片,而且青一色都是被禁播或被禁播过又解禁。名字我就不表明了,我只是想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愿与朋友们探讨。
先说它的几个特点:
第一,这类影片大多是现实题材,且以暴露、揭露现实社会的问题为主,画面中、言语间无不表现出同情、无奈、愤怒和压抑,让人揪心不下、忧心忡忡,让人觉得现实的冷漠与不堪。
第二,这类电影铁定会让其导演、主要演员等一剧成名。似乎也像是那些电影新人的入场秀或职业宣言。成名之后再有力作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混迹于演艺圈或娱乐圈。
第三,这类电影往往会叫人过目不忘。一定要找出理由的话,应该是它说出了底层群众想说而不敢说,或不知怎么说,或不说又憋得难受的话。
再说我的几点认识:
第一,失意作者的情绪发泄。或家庭纠纷、感情破裂,或职场失败、情场失意,或遭遇不公、无处申诉,或被人压迫、同情弱者,情绪发于笔端。
第二,有演技、无背景的影视新人的成名捷径。先拿个国际大奖,取个吉祥开门红,为以后打拼电视圈奠定基础。
第三,有思想、有主义的文艺分子践行信念的实践。导演想拍说明他有欲望,演员想演说明他喜欢。明知敏感题材可能会被禁播,却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拍这类片子需要勇气!
第四,相对文艺颂扬,文艺批判不可或缺。通过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和表现问题来促进改正问题,颂扬和批评其实是同工异曲、殊途同归。
最后,我想说说关于批判。“批判”被好多人认为是“找毛病”、“找茬儿”、“挑短儿”,甚至有人认为就是“反对”,就是“斗争”。其实,批判百科是“指对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也表示评论、评断、批示、判断。”批判是一种辩证性思考,是以批判思维为主体的思维活动,之所以叫批判是因为有明确对象和他人意见,是反思和新见解,如各种学术批判。批判不是贬义词。文艺批判也应该必须是这样一个态度。获诺奖的莫言好像就表达过文学的本质是批判的意思,文艺旗手鲁迅也用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来表达对不平不公违背人性的批判态度。再者自己脸上的污点自己看不见,得照镜子,要不就得有人来帮你指出来。还有就是“木桶效应”,发现短板是为了修正短板,让木桶能装满水。
言归正传,电影评奖是专业内的事,或叫圈子内的事,喜欢不喜欢是群众的事,能不能播出那是当局的事。我不明白的只剩下一点了,即为什么一面禁着,一面在网上搜搜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