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之一)
——平民思想看鲁迅
鲁迅大名叫周树人,少时小名叫迅儿,也叫迅哥儿,他的老家在浙江绍兴一个叫鲁镇的地方。这也许是他笔名鲁迅的由来吧!
鲁迅是从偏僻农村小地方出来的,从小就与贫苦阶层有较为广泛的接触,虽然他的家庭实属小农,并无衣食之忧,但他十分了解日子过的并不如他的贫民。而且当时,在他的眼里脑海里并无多少阶级差异,不过阶层差异而已,能够以纯朴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周围,喜欢与不喜欢全是个人的自然的感觉或者是感受,比如闰土、长妈妈、我的先生、平桥村的小伙伴等等。
鲁迅的思考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觉得应该是从日本留学回来之后。有比较、发现差距、生出疑问、引发思考,这样一个逻辑思维方式是唯物的,也是实事求是的,尤其是自觉的、不受干扰的。这从他后来的文学表达上就能看得出来。至于说他为了救国、为了改造愚昧国民而弃医从文有些牵强,不过后人附会历史,给他戴的“帽子”罢了。他只不过把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书写出来,表达出来而已。
鲁迅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思想的尖锐和语言的犀利。就像眼里揉不得沙子一样,他心里憋不住想要说的话。《狂人日记》的“我”,《阿Q正传》的“阿Q”,《祝福》的“祥林嫂”,《伤逝》的“涓生”等,不过就是生活中社会上的形形色色,一个人一本书,谁的身上没有故事?至于他后来大量的散文杂文,对许多人物的议论,意识形态就严重了,因为他自己有名气了,成为公众人物了,有资格有能力用文字来指点江山、引导舆论了。同样在当时,不是也有人对他指手画脚吗?只是现在的我们,宣传他的较多罢了。
鲁迅本人还是挺谦逊的,他平易近人,关注后生,同情弱者,鄙视强权,所以他的朋友多,学生多,敌人自然也不少。这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自己的阵营,建立了自己的阵地,飞成了这一群大雁的“领头雁”了。此时的他,已不是鲁迅个人,而是代表着一种方向,影响着多个阶层,阶级立场鲜明,理想信念坚定。有幸的是他与伟大领袖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了,所以他被历史浓重地记录了下来。
不管怎么说,鲁迅的思想对民族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当时,他就像黑夜里的一盍明灯,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睛,照亮了周边的一片黑暗。他的精神理所当然值得我们后人追捧,引领我们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