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读《西游记》说其中四处“瑕疵” [打印本页]
作者: 南山石匠 时间: 2023-5-13 08:48
标题: 读《西游记》说其中四处“瑕疵”
本帖最后由 南山石匠 于 2023-5-13 08:51 编辑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排行榜中居于第四位。排在首位是《红楼梦》,其次是《水浒传》,再就是《三国演义》、《西游记》。这样的排行顺序,自有其中的道理。从文学造诣来说,《红楼梦》居于首位是当之无愧的。《西游记》作为一部长篇名著,被拍成影视剧后,它的娱乐价值远远要大于它的文学价值。可以说,它在娱乐剧中,以四大名著为主的影剧中,观众的喜爱度来看,老少皆宜,影视收视率《西游记》位居于首位。
读过《西游记》的读者,不知有没有发现书中的”瑕疵"之处。若是没有,则应验了二千多年前孔子的说法。《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西游记》书中确有几处不足之处,我们来看看原著原文便明白了。当然,我个人提出的这几处所谓的瑕疵看法,可能是对原著真实内涵理解的一个误区,是我个人没有真正读懂这部名著。同时,也不排除可是原著作者吴承恩有意这么写,其中有着他另一种含意。以下是本人对此书的理解,有很多不当之处,还望《西游记》好爱者们的批评指正。
原著:如来因打发唐僧去后,才散了传经之会。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唐僧此次西行取经,一共走了14年。而书中对唐僧的体貌特征的描写,此人自始自终都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僧人(包括影视连续剧也是如此)。这显而易见是一个瑕疵之处。一个人在长达14年之久的风餐露宿下,仍旧保持着白胖体态,可能吗?
在唐僧取经途中,其言行举止,谈吐、思维、胆略等方面表现,都与一般常人无异。而在《西游记》原著中,唐僧并非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相反,他父亲陈光蕊乃当朝金科状元,母亲也非同一般普通百姓家庭出生。从现代遗传学说,唐僧的智商应高于普通百姓。再来看原著原文怎么写的?原著: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曰:"臣瑀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
由此可看出,唐僧的学识非同一般人。他饱读经书,学识并不浅薄,为何在取经途中,屡屡见到途中的许多事情,竟无法理解,也从未表现出他过人的智慧和胆略,甚至很多次丧失取经的信心。而作为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却知识非常渊博,知书达理,通晓天文地理,屡屡化险为夷。如果不是吴承恩作者有意讽刺而写,那只能说这是这部名著中的另一个瑕疵之处。
另外,在《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刬尽三三行满道归根”中,吴承恩作者将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作了一个名录。其实,在通读《西游记》后,不难发现其实唐僧并未经历了八十一难。一共是40多难。一些故事,完全是同一件事,却被作者分成三或四个故事分别来叙述,比如第四十八、第四十九、第五十难,都是说过火焰山故事。作者将故事前中后作了三个小故事来说,从遇到火焰山到借芭蕉扇,再到收缚牛魔王等,通篇都是在说一件事,如何过得火焰山。类似这样的情况,全书中还是有的。
第九十三回:朕以一国之富,招你做驸马,为何不在此停用,念念只要取经!再若推辞,教锦衣官校推出斩了!此处的锦衣官与第六十二回中写的锦衣卫可能相同,都是指锦衣卫。据史料记载,锦衣卫是明朝时代的产物,而《西游记》分明写的是唐朝故事,两个朝代年代相距甚远,如此的锦衣卫为何会出现在唐代故事中?莫非是作者吴承恩疏忽大意?还是作者有意所为呢?
第八十八回:噫!这兵器原是他们随身之宝,一刻不可离者,各藏在身,自有许多光彩护体。今放在厂院中几日,那霞光有万道冲天,瑞气有千般罩地。其夜有一妖精,离城只有七十里远近,山唤豹头山,洞唤虎口洞,夜坐之间,忽见霞光瑞气,即驾云头而看。第八十九回:好猴王,辞了三藏,唿哨一声,形影不见,早跨到豹头山上。原来那城相去只有三十里,一瞬即到。有关于豹头山距离问题,在第八十八回说的是七十里,第八十九回又说是三十里,前后不一致,显然应该是作者创作中的笔误。
我个人看,唐僧本人并没有吃过什么苦头。从他离开唐朝故土长安起,在他未救孙悟空之前,风餐露宿,孤身一人,确实吃了一点苦头。收孙悟空为徒后,可以说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途中又收了白龙马,他的日子过得更加消遥。骑在白龙马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在多个章回中,作者通过引用唐僧的原话和感慨,将途中风光美景完整地表达出来。途中遇到妖魔鬼怪,唐僧虽说被抓,但他只是心理上受到一定惊吓而已,而肉体上丝毫未伤。每一次遇难后,身边三个徒弟时时侍候着,好水好饭管待他。中途遇到西域国王后,国王好酒好菜款待他们师徒四人。这样的日子,虽然历经14年之久,但让唐僧仍保持着白胖的体态。显然,他的经历说不上什么难。只能说是西天如来佛主对他的耐心和取经的诚意做了一个考验罢了。
唐僧取经故事,它一直作为指导人们一个信念理论,那就是坚持。只要坚持,最终能获得成功。这或许也是它能受到广大读者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作者: 淡月光 时间: 2023-5-13 09:45
锦衣卫是作者吴承恩用来影射明朝的一些现象。吴承恩,明代文学家。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5-13 10:12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5-13 10:16 编辑
农耕时代,文人墨客的志向除了做官和著书,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在他们眼中做生意的都是下等人吧, 他们的楷模是谁?
作者: 水清木青 时间: 2023-5-13 13:03
我倒是觉得,唐僧对途中遇到的许多事情不理解亦属正常,毕竟襁褓之中的唐僧就到了寺庙,虽然熟读经书,但却少食人间烟火,不似孙悟空自幼混迹于江湖,所以不懂得人情世故,属于智商高情商低的那类人。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5-14 03:59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5-14 05:15 编辑
西游记的故事在华人世界耳熟能详,像楼主这样读名著,那是上了心的,堪称读者,读者是本杂志的名字。
作为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交流读书心得,你是怎么读书的,楼主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5-14 04:07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5-14 07:03 编辑
曾经和地产开发商销售人员有过很多次接触,他/她们会不厌其烦介绍楼盘是多么多么好,听完后,我会直接了当问,这个楼盘的劣势(下次问瑕疵)在什么地方,你们介绍我都看得到,且房地产已经是很成熟的产业,其它业主个个都是精明人,多数时间几乎就没了下文。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5-14 04:19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5-14 05:27 编辑
读小说,如果不读作者的知识背景和他生活的背景,我以为也是瑕疵。有人说,读书 就是读者和作者对话,读古书,就是和古人对话。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吴承恩和今人比起来,他的局限性在哪里?
当然,我在论坛是不问人家背景的,除非他自己愿意说。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5-14 04:29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5-14 04:35 编辑
吴承恩(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男,字汝忠,号射阳。汉族,淮安府山阳县 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 《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政府决定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元朝(中国历史朝代)
元朝(1271年-1368年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定都开平府(上都)。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因此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加世俗化。
明朝(中国历史朝代)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告终。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5-14 10:32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5-14 10:36 编辑
西游记到底有多少难?_
求证罗列的单子是否属实?
这个拓展资料我认为视野比较宽。
拓展资料: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九九八十一难,一般指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遭受的磨难。又有《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5-14 21:41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5-14 21:44 编辑
瑕不掩瑜(汉语成语)
没有瑕疵,就不知美玉的稀缺,没有残缺,就不懂得圆满,完美的珍贵。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5-15 04:54
说书(传统曲艺)_360百科
说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曲艺,大约起源于宋代。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5-15 04:59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5-15 05:26 编辑
个人以为西游记是写给说书人的读物,假如吴承恩所生活的年代文盲比较多的话。有一种说法,四大名著是为了彰显文化自信几个文化人推选出来的,这个说辞比较靠谱。 就像当下,有一些社会学家倡导设立中华母亲节一样的道理。
作者: 出谷幽泉 时间: 2023-5-30 21:59
唐僧,去哪里找唐僧?唐僧的本意是赶超盛唐之意。唐僧又明金蝉子,金蝉子三字取金蝉脱壳见本心之意,本心若存真,文字则是幻相,僧指取经人。
譬如猪八戒调戏嫦娥,去哪找嫦娥呢?先生使了一个障眼法,将本心喻作月亮,月亮比作嫦娥,这是隔山打牛。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yc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