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其中便包括了诗歌文化而对对子文化。古代文人们娱乐的方式很少,因此他们经常玩一些脑力活,比如对对子便成为了古人们的一种结交朋友的方式。有些时候,对对子还成为了一些自诩为才子之人炫耀的工具。
在清朝时期,便出现了这样的一件事情,故事的主人公为李调元。李调元是清朝巴蜀三大才子之一,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便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在李调元八岁的时候,他便能够吟诗作赋,后来又中了进士,顺利进入了仕途之中。可以说,李调元这一辈子十分顺遂,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这样的人,很容易养成骄傲自大的毛病。很显然,李调元也没有避开这个雷区,因此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据说有一天,李调元在路上遇到一个农夫,两个人相对而行,而路又比较窄,因此便拦住了对方的去路。李调元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想当然的认为农夫应该让路,因此并没有动作。
农夫一见,觉得此人便是那种酸腐味气息浓烈的书生,便想要去去他的锐气,于是说道:看你是个读书人,这样吧,我出个上联,倘若你对出来了,我就让路,对不出来,你就让路。”李调元一听便笑了,自己苦读多年,怎么可能对不上农夫的对联,于是他便应允了。农夫听了之后,张口便说:“一担重泥拦子路。”
这句话十分有意思,虽然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农夫挑着一担子的泥土拦住了李调元的去路。但是倘若取谐音的话,又可以理解为“一旦仲尼遇子路。”寓意为“不知子路让?还是重泥让?子路为孔子学生,自然子路让。”
李调元听完之后,觉得这个上联十分高深,并且有着讽刺自己的意味,他自然是有些许的恼火的。但是想了很久没有办法对出来,于是李调元便信守承诺,灰溜溜地让路了。
二十年之后,李调元被朝廷派去监工黄河大堤,看到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的黄河之水的时候,李调元心有感慨,突然想到了多年前农夫的这场对弈,并对出了下联“两岸夫子笑颜回。”而这句话,刚好映射了李调元的内心变化,蕴含了他对于彻底放下这桩往事的开心。
参考资料:《中国楹联故事》
一担重泥拦子路 (农 夫)
两岸夫子笑颜回(李调元)